企业家如何打破旧文化、创建新文化:读曹德旺《心若菩提》


  罗素在《权威与个人》一书中说,社会繁荣需要一定数量特立独行的个人。“实际上,所有的进步,艺术上的、道德上的和思想上的,都取决于这些个体,他们一直是人类从野蛮状态向文明状态转变的一个决定因素。社会要进步,就需要些不同寻常的个人”。

  我理解罗素先生“从野蛮状态向文明状态转变”,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创新与创造。毋庸置疑,企业的成长与进步,也需要这样一些人。在企业实践中,平庸甚至无赖的企业主,会将企业文化当成驯化员工的工具,而卓越的企业家却知道,如果不能从自身做起,勇敢地突破旧文化,企业的成长就是一句空话。所以,研究优秀企业家的历史,都不难找到他们持续突破旧文化的束缚、创造新文化的例子。读曹德旺先生的《心若菩提》就有这样的感受,以下根据书中的顺序,讲几个感触较深的故事(所有内容均来自《心若菩提》)。

  故事1 “闽侯”人退土方

  福耀初创时期,有领导推荐“闽侯人”承担公司基建的退土方工程。当时,市面上退土方每立方价格是3元左右,而闽侯人提出的价格却是1元,后来某领导又压到8毛。合同签订后,闽侯人就到曹德旺办公室送钱,被曹德旺坚辞。

  僵持之中,退土方的工程自然就迟缓下来。之前为了确保工程进度,曹德旺与相关领导签订担保协议,如果工程拖延,就要拿他们的股份来抵偿。在这种情况下,闽侯人不得不低头,老老实实地把工程做完了。

  他雇人退土方的价格是每立方2.6元,每挖一立方损失1.8元。那他又为什么同意按每立方0.8元承包呢?闽侯人说,“福清的规矩是先把合同拿到,然后通过送礼什么的做关系再来修改合同。”没想到碰到了曹德旺这么个软硬不吃的人。

  土方工程完工后,曹德旺对闽侯人说,“你前面做的事,我理解,你也是不得已。这样吧,这次你的教训也够深刻了,我相信也记得很牢了。土方呢,我按每立方2.8元付给你”。

  曹德旺说,从那以后,闽侯人就跟定了我,自福耀的第一个工厂开始,福耀集团90%的厂房是闽侯人盖的。后来闽侯人成立了房地产公司,成了影响一方的地产商。

  通过这件事,曹德旺打破了先低价拿合同再行贿修改合同的行业陋规,创建了福耀自己的新(文化)规范:签订合同时,甲乙双方是平等的,双方要相互尊重,你不要骗我,企图从中牟取暴利,我也不欺负你,充分尊重你的劳动,一定要弄清对方的成本。“这条不成文的规矩,一直延续到现在。福耀的供应商不论大小,都乐于和福耀做生意的原因,其中就有一条:和福耀做生意,虽然赚得不多,但总是有赚,而且付款及时”。

  故事2 有条子的一个都不录用

  福耀的员工招聘工作中,曹德旺又遇到了一个挑战。招聘还没开始,早早就有人打招呼,各种条子、信件超过了百件。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决定,这一次招工,一个关系户都不招。

  在得到县委书记的支持后,曹德旺亲自找学校老师出题、亲自发考卷、亲自监考。考试成绩出来后,将名单上所有递过条子的人,无论成绩好坏一律剔除,只招收没有条子的人,而且“教师子女优先”。

  事后,在和某领导的对话中,曹德旺说,今天招工您为他写信,明天他迟到您也会为他写信,后天他早退您还要为他写信,大后天他偷玻璃估计您也得写信,您写不完的信,我也总不可能一一都能满足您,否则这工厂也办不下去了。对吧?所以我想,既然这架迟早要吵,不如趁现在有写信的全部不要,提前把这个架吵了,也除了祸根。

  这个所谓“祸根”,其实就是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关系、人情、面子。有多少人一生被紧紧地捆绑在这样的“绳索”中不能自拔,曹德旺鼓足勇气切断了这个“祸根”,创建了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文化。

  故事3  没有人格,没有国格,带多少东西回国都没有用!

  福耀建厂后,要去芬兰企业学习技术。当时,“公费出国是每个中国人求之不得的好机会,出国开眼界不说,还能给家里带回一个电器。所以,很多出国考察学习的中国团队,不论什么名义,不论哪个省份,出国时一定自带二三毛一包的方便面,一定要住带厨房的酒店,至少也得能自己烧开水冲泡面的,一定希望当地的华人或者接待方能多请吃几顿饭…开始,国外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这样的团队接待得多了,也就有了看法”。

  在团队开会时,曹德旺谈了自己的主张,他建议将出国费用集中管理,吃完用完,若有剩下,全部上交。“我们不带方便面出国,我们也不要外国人请吃饭,我们不要为了什么劳什子电器在国外把自己搞得太狼狈!洋人不知道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但知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在国外,代表的就是中国。一个人要有人格,一个国家同样需要有国格!没有人格,没有国格,带多少东西回国都没有用!”

  到了芬兰,早餐因为住酒店免费,中餐在泰姆格拉斯公司的工厂里吃工作餐,要自己出钱的就只有晚餐。下了班,他们会买一些烤肉店和面包等菜品,有时再买些啤酒或者泡些茶。同时,“每天晚上吃烤肉的时间,就成了我们大家交流当天学习心得,讨论第二天学习计划的好时间”。

  三周之后,对方销售总裁请大家喝鸡尾酒,因为总裁说,他在福耀人身上,看到了中国未来做玻璃的人。“不同于其他的培训人员,你们总是很认真地学习,而且最怪的,是你们没有大箱小箱带着快速面,吃饭也都是自己解决,不像其他团队,周末总想要人请吃饭,带着出去外面玩。”

  故事4 通过规范红白喜事,创建员工之间的新型人际关系

  一次,在和工会主席商谈解决员工结婚困难问题时,曹德旺了解到,公司工人未婚的多,红、白喜事的举办铺张浪费厉害,感觉“如果没有一个有效办法,久而久之工人承受不了,会选择离职,这对公司是一个损害”。于是商定了两件事,一是出台刚性规定,限制员工因红白喜事在公司发请帖,违者每张罚500元,同时也禁止员工受邀参加,违者罚款1000元,减轻员工负担,倡导节俭之风。二是每年公司尾牙宴会时一起举办集体婚礼,做到严肃、喜庆、隆重。

  “1990年春节,公司如期举办尾牙宴,并为6对年轻人举行了集体婚礼,左敏与其妻李淑红也在其中。我为他们证婚。这是福耀史上第一次在尾牙宴上举办集体婚礼。我给他们每一对新人布置了新房,送了套沙发。虽然朴素,但婚礼办得很热闹。在那场尾牙宴会上,我告诉员工这个文化将在福耀长期存在。”

  故事5 中国最早将独立董事引入董事会的企业之一

  在企业管理中,曹德旺先生十分注重学习各种先进理念,他发现,“西方管理在公司结构治理方面亦可借鉴,特别是董事会制度”,但董事会都由股东组成,而当时的股东多是政府官员,或是不从事玻璃业务的人,他的意见在董事会上几乎每次都是100%通过,曹德旺认为,这样“对我来说这是好事,对公司来说就不一定了”。于是下决心在公司治理上做大文章,其中之一就是设独立董事。独立董事是社会精英,有独立人格与思考能力,有专业。“但这在中国又没有先例,引进推动这事还得考虑符合中国法律”。

  通过研究公司法,曹德旺设计了一个方案来改组董事会: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股东董事5名,外聘独立董事3名,内聘公司高管3名,任管理董事,主要代表职工权益。董事会实施席位制,议事实行票决制。董事不分界别一人票,平等权利

  2009年,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评选团如此评价他:他为中国的公司治理开辟了先河,他不仅把福耀重组为福建省最早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将独立董事引入董事会的企业之一。

  故事6  生产线上的每一道工序,我都蹲上十天左右

  福耀投产后,各方面较为顺利,但曹德旺对成本改善效果不满意。当时,世界上夹层玻璃单耗数字为每平米2.85,当福耀从3降到2.8时,管理层“沉醉于一点小小的进步,人人击掌相庆,认为自己了不起地创造了新的纪录。”

  经过调研,曹德旺认为,公司管理层对成本和质量的管理,还停留在过去国内维修市场供应商的时代:质量要求不高,成本无所控制,没有从原来国内维修市场高利润的状态中清醒过来,还以为自己是世界一流的管理者。

  于是,他决定自己下车间调研,“自己采集工厂的各项生产指标,制订出一个目标”。“为了找到准确的数据,生产线上的每一道工序,我都蹲上十天左右,仔细观察并算出他们的成品率,了解每个工位的需求和每个人的职责”。

  根据3个月深入采集记录的数据汇总,他计算出每平米夹层玻璃单耗应为2.26,比原来管理层们认为的世界最好水平少了0.6,也就是26.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亲自起草了夹层玻璃各生产工序作业指导书,同时重新设计了一张产品质量统计表,通过统计、分析、评估、纠正四个步骤,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经过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实践,两个月后,单耗降到2.3(后来更达到2.1),使福耀的生产水平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甚至超过了当时世界最好的生产水平。曹德旺认为,“这次改革的成功,为后来福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看完六个故事,熟悉企业文化的朋友们可能会有些感慨。我们总说,企业领导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创新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到底应该怎样做?或者说,企业家到底是如何实践的?我觉得,曹德旺的这些故事,给了我们十分明确的答案,冲破旧文化的束缚,就是冲破企业成长的障碍;创建新文化,就是创建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规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工作方法,就是让大家摒弃原有的、都感觉不舒服的生存方式,建立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反过来看,那些成长能力不强、甚至岌岌可危的企业,或许就是无力冲破旧文化、无力创建新文化的结果?

  当然我们也清楚,面对企业的环境尤其是外部的巨大影响力,曹德旺先生能够顶住世俗压力做到这些,一定是既有胸怀、有智慧,同时也有能力、有方法的。从他的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两点,一是超凡的定力,二是人生的大目标:

  要做事一定会得罪人,因此做人必须行得正坐得端,做事必须非常认真非常清楚。用我们家乡的话说,就是睡觉的时候都得穿好裤子,连马甲都不能脱。

  在创业的路上,自1983年承包工厂开始,我始终以企业家自勉,并认为企业家的责任,是应始终坚持下面三个信念:国家会因为有您而强大,社会会因为有您而进步,人民会因为有您而富足。虽然这三句话看着有点大,但我却始终作为人生价值观的灯塔来树立。

  沙因在《企业文化生存指南》中说:如果你不去控制文化,文化就会控制你。同时他认为,组织文化的深度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组织缔造者的力量和声望,二是组织成员共同经历的多少量和密切程度,三是这个组织已经取得成功的程度。

  曹德旺没有被文化所控制,反过来控制了文化,所有就有了福耀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