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吴敬琏

《改革》杂志主编
经济学家 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经济委员会 副主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高级研究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 核心教授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 首席经济学家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国际顾问理事会理事

1954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后在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
1983年去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和社会政策研究所(ISPS)从事客座研究。
1984年到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制度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政策。

努力确立中国经济新常态


仅有增长减速而没有增长质量的提高,并不是我们希望见到的一种常态

对于经济大局现在最热门的话题就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现在亟需做的,是对什么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以及我们应当做些什么去适应新常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大家都在讲新常态,但它的内涵和外延却十分模糊。

近年来大多数人已经认识到,中国经济高增长、低效率、靠大量投资支撑的旧常态已经不可维持。它必然要过渡到一种新的常态。

那么,这个新常态具备哪些特征?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大体上在两点上比较一致:第一是GDP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甚至中速增长转换。第二是增长方式从靠投资驱动的粗放增长转向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驱动的集约增长。

应该看到,这...

Read more

我国经济转型20年未实现原因在体制障碍


编者按:吴敬琏和青木昌彦分别是中日泰斗级的经济学家。青木昌彦则一直任教于国际一流大学,曾荣获“熊彼特奖”,在比较经济学以及公司治理理论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同时也是较早关注中国经济的西方经济学家之一。两人最初相识于1994年的京伦饭店会议上。2005年夏天,中日的财经媒体联合举办了一场两位经济学家的对话,共论经济发展模式变迁。十年后的今天,日本依然没有走出低迷的困境,中国虽然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下行的压力愈发凸显。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两位经济学家再次相聚北京,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组织的中日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上...

Read more

我一直没搞懂楼市限购


现在中国面临着一些相当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我想老百姓的基本愿望就是能够克服这些严重的经济和社会矛盾。大概是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所谓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靠投资拉动、大量耗费资源来实现增长的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不能持续。它造成了许多的问题,而且现在变得越来越严重。从最微观的来说就是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现在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程度,我通常说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受到了破坏,空气、水、土地现在的情况都很严重。

 

那么进而再说到更复杂的问题就很多了,一直到宏观的问题。宏观的问题是因为大量的靠投资来拉动增长,它一定就会造成货币的超发,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压力的提...

Read more

“关系”时代过去了,创新才是生产力


中欧1995-99级校友5.10返校日上演讲稿:

 

改革慢下来了,是因为政府在资源配置当中变得作用越来越大

 

转型、升级、创新、颠覆,八个字,四个词。转型、升级是近十来年讲得比较多的事情,但是革命尚未成功,还有待我们努力。

那么怎么能够转型、升级成功呢?转型、升级这十几年,大概从95年开始,制定第九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就开始讲转型、升级。转什么型呢?开始叫增长方式转型,后来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转型的核心内容就是升级,产业要升级,要提高它的效率,要有技术创新。但是这个事情干了这么多年了,还没有实现。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两个五年计划过去了...

Read more

中国改革的未来方向


  未来中国的方向,是当前许多经济学家甚至全国人民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了市场化的正确方向,并取得了推动经济高速成长的巨大成就。但是21世纪初以来,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和选择,改革似乎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面临选择。未来十年,在继续完成市场经济改革任务的同时,积极而慎重地推进政治改革,既是未来中国改革的主题,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亡和每个公民的根本利益。在这样的问题上,容不得半点犹疑。

  改革尚在半途

  根据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顶层设计和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总体规划,在20世纪末把一个对世界市场开...

Read more

改革要做出优先顺序的选择


  用以支持改革的资源毕竟有限,万箭齐发、四面出击的结果,只能是延迟新体制开始起作用、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进入良性循环的时间。为解决这一矛盾,我认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中提出的“最小一揽子改革”的概念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加以利用。所谓“最小一揽子”是指每一个阶段的改革都不是单项突进,而是“一揽子”进行的,但这个“一揽子”又不是面面俱到、无所不包的,而是只着重于那些最为重要和彼此关联度最高的改革项目,以便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使经过改善的经济系统能够尽快发挥效能。这就是说,从现在起到2020年,可以划...

Read more

2014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经济峰会”3月22日上午在钓鱼台国宾馆讲话:

  我就是按这个改革优先序先讲一点我的想法,接着下面还有讨论。这个题目有两个部分叫改革优先顺序和短期增长风险,实际上是两个题目了。一个就是改革的优先顺序,第二个就是短期增长风险。我先说第一个问题,改革的优先顺序。这个说法和过去30多年的流行说法是有关系的,因为有改变。过去有一种改革战略叫寻找突破口,寻找一两个突破口,经过若干年把所有需要突破的地方突破了,新的市场体制就建立起来。自从2010年的时候,在中国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里面提出,要有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Read more

领导人要有极大的政治勇气


       发展方式转变任务紧迫,深化改革更刻不容缓

    范世涛

 

经济观察报: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中国经济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发展快了想不起改革,慢了,首先想到的是宏观调控。

 

吴敬琏:自从中国经济增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减速,人们就开始讨论,这种减速是周期性的,还是趋势性的。如果是前一种,那么经过一段时间,再配合采取刺激增长的短期政策,经济增长就可以恢复正常。如果是后一种,则需要针对造成这种趋势的深层原因采取改革措施。

 

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中国经济已经出现...

Read more

改革不能回避7个问题


 

 

1、谈行政改革:监管应转事前为事后

 

过去监管办法是事前监管为主——许你做才能做。事前监管主要的办法是审批,这个弊病很大。所以市场监管要从事前监管为主转向事后监管为主,要从实质性审批转到合规性监管,因为规则在这里,违反了规则在运行过程中就管你处罚你。这个行政审批讲的每一项,大概都有具体的措施,这个文件、审批到什么程度,还要通过各方面的讨论。定了以后,就需要打破阻力,要让它转型。

 

2、谈垄断:改革是为公有制经济添活力

 

国有企业垄断,从头到尾一直有一个口号贯彻,但是内容变了,就叫做国有...

Read more

总体改革与先期准备


  根据“问题导向”原则,对于现有体制在哪些方面需要进行改革,社会上已经取得基本共识。然而,目前面临的体制性问题很多,需要进行的改革千头万绪,决不能事无巨细,四面出击。这样,就必须通过认真研究筛选出一组相互关系密切、又具有关键性的改革项目,形成所谓“最小一揽子”的总体改革方案。

  这其中包括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以及为推出总体改革需要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总体改革方案之一〕

  建设竞争性市场体系

  “最小一揽子”总体改革方案由一项核心改革和四项配套改革组成。核心改革即建设竞争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