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吴敬琏

《改革》杂志主编
经济学家 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经济委员会 副主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高级研究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 核心教授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 首席经济学家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国际顾问理事会理事

1954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后在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
1983年去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和社会政策研究所(ISPS)从事客座研究。
1984年到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制度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政策。

没有产业支撑的增长都是空谈


   假如说我们把主要的经济学家们召集在一起,让他们预测未来五年中国GDP 增长可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区间,非常有意思的是,乐观的经济学家和悲观的经济学家给出来的数字将非常贴近,基本上都在6%-7% 之间。

  唯一能够把增长速度稳住的就是创新和产业升级。但更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方案形成至今,改革落实的速度慢于经济学家们的预期,中国需要更强的顶层协调来推进改革。

  在创新产业的培育中,政府应当将产业政策集中在教育、科研、知识产权保护、金融体系改革等基础性的方面,而非直接支持某一产业,凡是政府明确支持的一个产业,这个产业就会很快发展,但产能过剩也会更快速地形成。

...

Read more

国企不改会使结构性改革大块落空


  一季度中国经济很多人认为还不错,有人认为经济企稳了,这种说法有些争议。为什么经济下滑的还不是太厉害,跟去年同期下了0。1个百分点。原因是什么,首先要分析,因为所谓企稳的说法,根据是什么,至少没有说出来,统计局几位司长虽然给了说法,但并没有说出来。

  就业是下降的,到底是因为货币发行把经济吹起来的,还是其他生产方供给方的因素。我认为要从供给方的因素去分析,我没看到统计局在供给方的分析是怎么做的。

  比如说投资增加了很多,可以是有实质资源支撑的,也可以是发钞票的,是哪一种呢?看起来一季度货币政策是很松的。这就需要具体分析,我想更重要的问题是到底用什么理论框架来进行分析,然后再说数...

Read more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如何“有所为”


   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中有两句话:“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现在有这样一种理解:三中全会说了两方面都要发挥作用,半斤八两。我觉得要搞清楚两者的作用范围是不一样的,各自的职能是不一样的。在资源配置中,应该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的基本功能在我们经济学上说是两个,第一个是有效配置资源,第二个是形成一个兼容性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企业家和一般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政府在市场里面起作用的时候要非常注意手段和力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当前的重点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

Read more

中国经济为何出现开倒车现象


   “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

  “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这个口号比较新,但内容却是困扰我们几十年的问题。我们有一个不好的传统:一个新的提法、新的口号、新的思想出现以后,起初不被接受,经过讨论、宣传、贯彻以后得到认同,但过了一段时间就会被遗忘、混淆,产生多种理解。

  “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自提出以来不到半年,以“结构性改革”为标题的书就出了十几本,但这些书中的观点差别好像很大。它在实际贯彻中也很混乱,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个方针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然后达成一个共识,...

Read more

政府决定谁减税会破坏平等竞争


  我们当前情况下应对挑战的方略是什么?就是在稳住大局,保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集中主要力量,立志推进改革,依靠具有活力的体制机制提高供给侧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现在风险已经积累了,小的风险不可避免,但我们要尽一切可能防止爆发系统性的风险,要为改革争取时间。但是改革不能马上见效,需要用这个办法稳住它,给改革留出时间来,然后通过推进改革,使得整个方向调过来,逐渐进入良性的循环。

  分开来说,一是在现在风险积累到相当高度的时候,如何稳住大局。我想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要采取措施控制和化解风险。风险已经存在了,要想办法控制住它,而不要发生连锁反应扩散开来,...

Read more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改革


  一、为什么提出“供给侧”、还是 “需求侧”的问题?

  现在决策层面有两个说法。一个叫“三期叠加”,一个叫“四降一升”。“三期叠加”是指经济发展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四降” 是指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这里面最核心的问题症结就是我们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下行的通道。特别是2008年以后,这个问题就变成一个不管是党的领导还是一般的老百姓、学界、政...

Read more

中国经济的主要挑战与应对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要在适当扩大需求的同时,着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2015年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十三五”中一个最重要的政策方向。

  在3月初于深圳举办的中欧合春秋专题活动暨中欧管理论坛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宝钢经济学教席教授吴敬琏教授强调:现在有一种说法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化为“供给侧改革”,我觉得这一简化的说法值得推敲。

  作出供给侧因素分析的重要意义在于提出了一种不同源于需求侧因素(“三架马车”)的分...

Read more

商会的定位、政府关系及其治理


对于商会的定位,目前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说它是政府授权进行行业管理的机构;第二种意见说它是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进行协调的中介机构;第三种意见说它是企业自发建立起来的自治性民间组织。这些意见相互之间有一点交叉,但是各自强调的基本方面不一样。

第一种意见大致就是改革开放初期对行业组织的定位,即由政府授权进行行业管理的机构。在集中计划经济的条件下,整个国家变成了一个企业,不同行业的企业由政府按照部门和行业分工,通过委、部、局、处的行政系统“条条下达”,直接进行管理。在那时,是不需要什么行业组织的,“因为集中配置资源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有两个主要抓手&rdq...

Read more

中国的改革前景


未来经济发展应该主要通过技术提高实现,但这需要保证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改革进程中,关键是要建立新的体制、机制。最终改革能否成功,我们能否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所要求的改革落到实处。

一、“三期叠加”的挑战

中国经济现在确实面临着很复杂的状态,一方面,经过三十多年改革,中国的经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很大的提升,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战略期、机遇期;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很严峻的挑战。十八届五中全会对这种状况做了总结,就是“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这一概括非常全面、准确和...

Read more

经济转型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消除体制性障碍


我的题目是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想讲4点意见,第一点意见,今年11月份中共中央提出来的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个决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推出这个决定就意味着我们从原来主要靠凯恩斯主义式的刺激政策搞增长,转向以提高供给质量、提高发展质量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这是领导决策思路的重要改变。

过去长期以来,主流思想是用需求侧的因素分析去勘察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和寻求应对的方略。由这样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就是,经济减速的原因是因为投资消费出口三架马车的力量不足,所以应对的方略就是扩需求,保增长。但是执行这个方针若干年以后,我们现在陷入了一个困境,出现了两个现象。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