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孙延元

中国资深财经评论人、资深酒业观察研究人士。荣膺“2007中国100位优秀品牌专家”称号。“
中国白酒新文化运动”理论与实践体系的研究者、创立者.中国白酒界首次提出“人文环境论”理论体系,打破原来白酒界多年形成的“地理环境论”神话;首次提出并预测“ 中国白酒第三次浪潮”概念和理论;首次创立发布“中国名酒六大理论”体系。见解以其深度、高度、理性、思辩、实战色彩备受行业关注。目前从事“品牌价值观”的理论体系研究。擅长食品行业营销策划,品牌诊断。成功策划操作多起企业营销活动、产品上市推广方案。
邮箱:<a href="mailto:[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a>  电话:13466791104(北京)。QQ:987578548

汾酒“曲艺”背后的中国智慧——【汾酒“地球胃·1510工程”】之十六


  文|智度文化传播  孙延元

  中国的曲艺有400多种,历史悠久,辉煌灿烂,是“中华国粹”的重要分支。曲艺不仅滋养了中国人的生活情趣,还深刻提振和影响了中国人的精气神,成为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特有的一种“香气”和“味道”。

  有学者研究认为,在5000年华夏文明的传承中,大多数时候,尤其国运艰难之时,支撑和滋养老百姓精神生活的,往往不是那些高大上的戏剧、书法、文学等,恰恰是400多种曲艺,成为了民族生活中的基本精神支撑。汲取了营养,平添了味道,丰富了性格,升华了精神。因此,曲艺也被人誉为&ld...

Read more

近距离接触一支“微生物部队”——【汾酒“地球胃·1510工程”】之十五


  文|智度文化传播  孙延元

  微生物学的诞生,使人类认识世界有了新的视角。

  “微生物”在影响着人类的体质健康,从而改变了人类生命的精气神。

  杏花村汾酒集团有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制曲班”,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微生物部队”。他们的作用是给汾酒制造像“壮骨粉”一样的微生物曲种,让汾酒变得更有“清香风骨”。这支“微生物部队”大有来头,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白酒界最权威的“微生物部队”。

  傅山、方心芳...

Read more

世界酒史上的“华夏神曲”——【汾酒“地球胃·1510工程”】系列之十四


  从“闻香识酒”,到“水是酒之血”,到“粮是酒之肉”。人类对“酒”的认知正在渐入佳境,但是,这依然是非常肤浅的碎片记忆和感性认识。

  “酿酒学”真正的“入门”是从“制曲”开始的。

  “曲”的价值和伟大超出人类的想象。“曲”在藏语中是“佛法”的意思,充满神秘性。

  “曲”的本意是“社会最基层组织的变动...

Read more

一粒红高粱的东方品格——【汾酒“地球胃·1510工程”】系列之十三


  文|智度文化传播孙延元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在日出东方的中国,没有任何一种“粮食”能与“高粱”相提并论。

  “抗旱耐涝,生命力强大;味甘性温,食疗价值高。”

  千百年来,高粱被幻化成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载体”,被赋予了一种荡气回肠的“文学情怀”,被描绘成一种红火喜庆、坚韧顽强的“中国性格”。形成了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红高粱文化。

  如果说,葡萄是西方酒的品格,高粱就是东方酒的品格。

 ...

Read more

天下好粮 晋收眼底——【汾酒“地球胃·1510工程”】之十二


    文|智度文化传播孙延元

 

       雄伟的祁连山被称为“万宝山”,冰川辉映,风光旖旎,蕴藏着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的矿藏。

  祁连山北麓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山丹军马场。八月,山丹县连片的大麦被祁连山的雪水浇灌成熟。收获的季节到了。它们被运往1000公里外的山西杏花村。大麦是酿造清香酒最好的粮食之一。

  山丹军马场向东330公里,是甘肃省永登县,全国最好的豌豆在这里收割装车,跨过大半个黄土高原运往黄河以东的山西...

Read more

小镇多风情,人性如酒性——【汾酒“地球胃·1510工程”】之十一


  文|智度文化传播孙延元

  “三晋黄土地,深层岩溶水;一杯汾清酒,养味爽三绝”。

  这是一位懂酒之人对“中国酒都•山西杏花村”考察后的深刻感受。

  “三晋黄土地,深层岩溶水;一杯汾清酒,养味爽三绝”。

  这是一位懂酒之人对“中国酒都•山西杏花村”考察后的深刻感受。

  中国人常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酿出如此“三绝”的好酒,这里的人文风情会是什么样的呢?这不仅引起我们的好奇和关注。

  人性是环境的产物...

Read more

北纬37°线上的神奇酒都——【汾酒“地球胃·1510工程”】之十


  文|智度文化传播孙延元

  广阔的黄土高原,被地质学家们称为“地球金坨”和“乌金高原”,因黄土里发现了鲜为人知的植物孢粉和香气之谜,又被亲切地称为“地球胃”。

  “地球胃”的神秘仅仅揭开了冰山一角,它还与一条不可思议的“地球生命线”有关。世界上两个最伟大、最悠久的文明与这条“地球生命线”有关,人类最魔幻的快乐之水,与这条“地球生命线”有关。

  北纬37度,被史学家、地理学家奉为“神奇的纬度&r...

Read more

岩溶神泉的深层诱惑——【汾酒“地球胃·1510工程”】之九


  文|智度文化传播孙延元

  山西因“表里山河”的特殊地理结构,成为中国北方岩溶分布面积最广的省份,岩溶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岩溶区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5.2%,历史上曾有“千泉之国”的美誉。

  山西的先民依水而居,创造了灿烂的黄河文明,并且很早就开始了对岩溶泉水的开发利用,春秋时期引晋祠泉水的太原智伯渠、唐代引洪山泉的介休洪山渠等水利工程名闻天下。

  山西如此众多的泉水是怎么形成的呢?

  每年的7-8月份,是黄土高原东部最为丰沛的降雨季节,河东地区的山西秋雨尤为连绵,大量雨水倾泻在名山大川之间,以及河谷平...

Read more

一份没有水厂的“用水报告” ——【汾酒“地球胃·1510工程”】之八


  文|智度文化传播孙延元

  在长达数千年的农耕社会,人类对水的认识极其有限。

  人类知道“水是生命之源”、“甲地水比乙地水好喝,丙地的水能治病……”等等。

  但是,为什么好喝?为什么能治病?没有人知道。

  十七世纪下半叶,一个叫安东·列文虎克的荷兰小伙的一项发明,改变了这一切。从此,人类对水乃至世界的认识由“宏观”进入到了“微观”。水的“十万个为什么”从此被揭开。

  这项伟大的发明就是显微镜。

  安...

Read more

古镇探宝:千年村落的绝域密码——【汾酒“地球胃·1510工程”】之七


  文|智度文化传播孙延元

  两千年前,司马迁在《史记》中用“山河地区居天下之中”来描述中国版图上一个神奇的地方:外有大河,内有高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并用“表里河山”四个字形象概括该地的地形地貌。

  这个奇特之地就是今天的山西,承担着“首都第一道山区绿色生态屏障”的天然使命。

  “两山夹一川,一川走一河,一河连五盆,佛道双奇绝”——有人说,唱遍全国的《人说山西好风光》并非徒有虚名。大山绵延,必有天然妙香美味;大河亘古,必有人文遗址宝藏。表里河山的山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