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观察:重庆南纪门轨道专用桥通车后的灯饰工程有多美?


  重庆实地观察:南纪门轨道专用桥通车后的灯饰工程有多美?

  夜色中的重庆南纪门轨道专用桥。蔡律摄

  夜色中的重庆南纪门轨道专用桥。蔡律摄

  石板坡长江大桥和菜园坝长江大桥。蔡律摄

  2023年1月18日备受市民瞩目的重庆南纪门轨道专用桥通车,1月23日晚,笔者到山城巷实地观察一下这座春节前夕开通运行的轨道交通专用桥,夜色中看到气势雄伟的高低塔双索面斜拉桥,P2矮塔高160米,P3高塔高229米,是重庆市内轨道专用斜拉桥中高度最高的桥。全桥总长约1224米,大桥主跨480米,宽约20米,是重庆市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的重要跨江通道,连接10号线南滨路地铁隧道与七星岗地铁隧道,有效分流重庆市轨道交通3号线南北向客流,进一步缓解渝中半岛与南岸区之间的跨江交通压力。山城巷步道两旁悬挂的红灯笼营造了节日气氛,也许是大桥刚运行不久,灯饰工程尚未完善,靠近南滨路桥的一侧灯光雪亮,靠近渝中半岛却是一片漆黑,南纪门轨道专用桥若有漂亮的灯饰工程,将会极大提高山城巷的客流、人气,视觉艺术为重庆增光添彩。

  年初二的七星岗街头,红灯笼营造节日喜庆氛围。蔡律摄

  夜色中渝中区七星岗通远门城墙的雕塑。蔡律摄

  夜色中渝中区七星岗通远门城墙的雕塑显得生动、逼真、有趣。重庆七星岗通远门的前身为镇西门,基址为三国建兴四年(公元226年)蜀都护李严修筑的江州城墙和南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彭大雅为抗击蒙古铁骑修筑的石基构造墙。现存的城墙及城门遗址为明洪武年初,戴鼎在原有城墙的基础上修筑的石砌城墙。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战乱动荡,通远门城墙在风雨中矗立了六百多年,默默的见证着重庆城历史发展的轨迹。渝中区七星岗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由广场、城墙、雕塑组成。雕塑叙述了老城墙筑城、守城、攻城的历史故事,辅以《炒米糖开水》和《滑竿》两组民俗雕塑,夜色中在灯光照射下,雕塑显得生动、有趣。

  大年初二晚上22时30分,重庆十八梯依然人流如织。蔡律摄

  十八梯兔年灯饰引人注目。蔡律摄 

  十八梯善果夜灯。蔡律摄

  大年初二,重庆十八梯人流如织,商业气息浓郁。十八梯最低处海拔200米左右,四周都是高楼大厦,大年初二晚上22时30分,十八梯依然人流如织,商业气息浓郁,节日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人气。十八梯展现的“天生重庆”的山地城市形态与空间特色,“横街纵巷”的道路结构和“上坡下坎,弯弯拐拐”的街巷空间共同构成了传统的山城人居空间,承载了市井生活的变迁,时空格局的演进,作为老山城的文脉与记忆,十八梯复建、折射重庆、最古老的母城文化,借助十八梯原有“七街六巷”城市肌理,开启了传统风貌区打造利用进程,重点围绕“城市观光”“非遗传承”“文化创意体验”“夜经济”,集成发展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跨界”的全景体验发展。

  山城巷悬挂对联。随遇渝州忆,茶要泡开,人要想开。蔡律摄

  山城巷灯笼。我在山城巷很想你。蔡律摄 

  大年初二,山城巷游客不多,文化气息浓郁。部分商店在营业,岩壁步道旁搭建的露天酒吧平台飘来音乐歌声,山城巷依山而建、沿崖而上的街巷梯道,明清以来,这里是一个延续至今的古老居住街区,被称为重庆的“建筑博物馆”,这里有建于明朝初年的老城墙,有清末重庆开埠时期修建的外国领事馆和教堂,也有抗战时期的吊脚楼、四合院、防空洞以及海派风格的石朝门建筑,还有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间修建的学校、居民住宅,“最美步道”、“临崖体验”、“大美江景”、“老街文化”的复建格局基本形成。

  蔡律   2023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