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市场出现了非理性的下跌,进而出现多杀多的踩踏,而市场情绪的渲染使得机构资金在面临基民赎回时不得不主动或者被动砍仓。由于手中资金有限,面对市场的危机,面对相对以前更有估值诱惑的个体而束手无策,到了管理部门以及机构反思比例的问题了,否则每一轮长周期的终结,都将是整个市场哀嚎的时刻。
我认为有必要借鉴央行针对存款而采取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即商业银行每吸收一笔存款,都应该按照法定准备金比例向央行上缴一定比例的资金,往常最高比例在22%左右即商业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就应该向央行上缴22元准备金,而最近的存准率的加权水平为8.1%,显示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非常宽松,但也向央行上缴了一定的准备金,其目的就是给存款加上一个保险系数,同时备商业银行不时之需,而当下资本市场基金在每轮基金募集成功后,都会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要入市投资,造成了基金追高以及高持仓的下跌风险,更重要的是市场运行是周期性的,上升期的几乎满仓操作还没有风险,而既然是周期,就既有上行,也有下跌,而在中国市场这种大起大落已经成为定律,因而往往是牛市初期到中期大家都非常狂热,而狂热之后必然有非理性下跌,因为市场的个体价格被推高之极,而同时无论是机构,还是散户都几乎满操作,基本没有给自己留后路,而散户后续资金补给能力很弱,所以一轮牛市过后,散户修复都至少需要四五年,而机构由于还可以再募集资金补给,但是也要受到当时的市场热情的影响,当下就处于这种境地,从去年开始基金销售就遇冷了,而同时当市场非理性下跌时,加剧基民赎回,基金资金更为紧张,何谈在市场危难之际,承担机构应有的市场责任。
发展好中国资本市场意义深远,因而应该更合理的制订并推行各种能够促使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制度措施,而对基金而言,我认为有必要类似存准金制度一样,在基金销售时就计较一定比例的资金,上缴国务院金融委或者更具实体意义的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这笔基金平时就分批配置在最稳定,分红率又高的大盘蓝筹,而当市场危难之际,由持有机构申请使用,入市托底,这样既为市场上了保险,又能激活大盘蓝筹的活力,使市场渐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