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的最高境界——邓名先生《觉偈》透视


邓名先生的《觉偈》(上海三联书店,20217月第2)一书内容丰富,但我最关心的是国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成拳主题。邓名先生在书中所写全部近五十首持桩、行拳的诗偈,既有方法,又有方法达成的最高境界。方法是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有为境界中行使的方便法门,而境界则是功夫妙法生效后,所达成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无为境界。下举数例,可以见微知著。

功夫偈《站桩》写道——

江河心画里,和风物从容。

月印山川寂,万物静好中。

抬手天地远,环抱宇宙同。

足实沉大地,头领云霄龙。

松中化劲生,内蕴气血洪。

吞吐一意动,缠丝蠕动虫。

沉浮螺旋行,阴阳辟双重。

骨肉两分离,筋伸骨灵动。

吞气玄天里,接地劲无穷。

藏之则一粟,展之天地宏。

虚含千秋云,意动万古松。

泉响月光冷,动静自在共。

一羽不能落,一尘似幻虹。

若有似无间,丹珠还自工。

浑元堪堪境,养炼如如同。

空洞真切事,大道全拳功。

偈中点了很多名物,如江河、风物、日月、山川、天地、宇宙、大地、云霄、气血、骨肉、玄天等万物,都是有形、有色彩的,在这个诸法万变的色尘后面,有个无形、无色彩的,那就是“心画”。宇宙万物都在“心画”里生灭,而“心画”则不增不减,非生非灭。《站桩》偈开篇,就以“心画”点题,预示一切江河风物的千变万化,都在“心画”里,都是阿赖耶识的种子生现行,而站桩的最高境界,正是在心画中见性。

“心画”一词用得极好,人以慧眼数落、展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事物,把宇宙万物都展现完毕,不过“心画”而已,这就是《楞严经》第一卷讲的“由心生故种种法生”。一切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归根结蒂,宇宙万物都在心画里,没有这个气魄、胸襟和定力,而是心随境转、攀缘法尘色相,站桩便不会成功。我一读到这句“江河心画里”,就跟读惠能的“屏息诸缘,勿生一念”一样,感觉一泓气血从诗中喷涌出来,浸透身心,人就定在那里“不思善,不思恶”。由此连想到,用邓名先生的“心画”一词来代表自性、知性、智性、佛性,则非常形象,明白易晓,完全可以体悟上心,永生不忘。

《今晨桩境》一偈写道——

松静持桩久,渐已气交融。

双臂生白羽,托身云端龙。

毛孔吐纳深,周身气血洪。

内视五脏清,咝咝响不同。

身与大气合,内牵外挂融。

和光同尘处,未发乾坤动。

禅立绝顶观,一惊天地动。

吞江饮海浪,拳透万山重。

神游太虚境,把臂达摩从。

拳境空明处,云淡亦清风。

此偈很有气魄,所述是立志高远者的得道境界。可将此偈前后对半分开,最高的桩境,是从“和光同尘处”至结尾的“云淡亦清风”一半所述。这样的境界,是通过双臂及整个身体的松静、交融、托身、吐纳、内视、内牵、外挂等有为功夫,得以实现的无为之境。这个前后两半分开不是绝对的,因为前半也有境界,比如站桩入定,上虚下实,定到极点便是“云端龙”了。比如“内视五脏清”,现代医学专家不是爱问,中国古人怎么知道经络穴位,高科技设备看不见啊?原来是人在定境中看见的,《大藏经》都是定中得到的,《红楼梦》故事也是定中看见的,这种景象在一般人看来,真是高不可攀。这个境界在意上无心无为,在形上则表现出“吞江饮海浪,拳透万山重”的巨大功用效果,这便是无中生有,无意无为而大有为的玄天机理。

《持桩一得》写道——

不思毁,不思赞,

上虚下实盘根站,

体若虚空无涯岸。

不思成,不须患,

触觉活力随意转,

神若游龙环宇看。

不用力,不用松,

顶劲虚领抱元空,

身透清风气血融。

不粘境,不滞空,

心凝净水阳光中,

须弥湛寂如如同。

这首偈的真意,和惠能大师《坛经》所说“不思善,不思恶”的最高大法是对景相应的,是惠能大法的具体落实。虽然该偈也是法门,但主要强调“不思毁,不思赞”、“不思成,不须患”、“不用力,不用松”、“不粘境,不滞空”的心意要领,同时亦是境界的描述。这个要领是以意为先,意念引导身体,是真心妙法的透露。

持桩偈》在个人持桩实证大成的基础上,借意佛家大法《楞严经》,指明持桩的最高境界——

持桩即持楞严,抱一即是金刚。

制心归至虚静,浑元阔大两忘。

独立守神虚领,鼻尖毫端生白。

三田往复安鼎,中脉妙智光明。

该偈为何以持桩即持楞严”偈句领义,因为站桩的最高境界,是释迦牟尼在《楞严经》第二卷所说的“见精”——释迦牟尼问波斯匿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看到世事变化不停,悟觉生命一定会衰坏灭亡但在变灭过程中,你可知道还有个不灭的自性存在吗?波斯匿王回答“我实不知”。释迦牟尼说:“我今示汝不生灭性。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佛说我现在指示你这个不生不灭的自性,请问你在几岁时第一次恒河的水?波斯匿王说:“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说在三岁时跟随母亲去祭天,那时就看见了恒河水。佛问:“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你三岁时看见恒河,到十三岁再看见恒河,不知恒河水怎样了?波斯匿王说:“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至今河水还同我三岁时看见的一样,现在六十二岁,河水还是没有变样。佛问:“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你现在自悲年老头发斑白,皱纹满脸,比童年时衰老很多;但是你观看河水的见精自性,和童年时观看河水的见精自性相比,是否也跟着衰老了呢?波斯匿王说:“不也,世尊!”这个见精自性并未变动。佛说:“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释迦牟尼说,你的身体面貌虽然衰坏,但这个能见的见精自性并未衰坏。会变迁的自然有生灭,不会变迁的自然不生不灭何引用一般断灭的观念,认为此身死后便一切完全消灭了呢?

站桩的最高境界,就是要通过邓名先生《持桩偈》所说“制心归至虚静,浑元阔大两忘”和“独立守神虚领”的功夫修持,从而站出这个能见的见精自性。能够在站桩中寻到和守护这个见精自性,还会害怕武功不高、健康不佳吗!

《练功》偈写道——

独明守扑虚灵气,凝寂抱神三昧真。

默照门听心映境,宝瓶化气大江春。

静中触动生暖意,有感皆应妙悟身。

独取长江一瓢饮,百阳灌顶炼丹轮。

这首练功偈既写功夫过程,也揭示了“默照内听心映境,宝瓶气化大江春”的境界特点,内中佳境美妙动人。“静中触动生暖意,有感皆应妙悟身”的奇特感受,诱人不能自己,渴望跃跃欲试。这两句是以“暖”、“妙”为特征的定中快感,同时暖为意、妙为身,是定中的意生身,即无中生有、精神支配物质。定境状态并非完全无念无感,而是“制心一处”的暖意妙感。世间人追求男女之欲,但定中的暖意快感,比男女之欲超强千百倍,所以红颜皆虚妄,俗欲尽是烦恼,相比定境中的快感毫无意义,这就是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老子这个话的意思,就是你在禅定中见道、得道,道不会让你干巴巴地毫无体验所得,道会让你拥有无比无限、无量无上的快乐体验。

《闭关》偈写道——

大成堂内夜持桩,蛙声如潮梵音唱。

凉风徐沁劲入骨,神游太虚拈花香。

《闭关》一偈非常精炼,进入神圣的大成堂内一站,便呈现出“神游太虚拈花香”的美妙定境;而不管外物是哪般声色,鸟叫蝉鸣也好,刮风下雨也好,电闪雷鸣、天摇地动也罢,一切都是境随心转,无撼于大成堂内夜持桩”。这个闭关的定境很深,真是一定一切定,蛙声也是梵音,如佛家谚语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因此“凉风徐沁劲入骨“神游太虚拈花香”,这个清凉境界令人神往。

把前述几首描写站桩的诗偈,结合晨悟录(站桩与定境)》一起看,站桩的要领就更加明确、具体了。邓名先生一直强调,站桩是为了找寻舒适与愉悦,要领是什么?他这段四字偈回答得非常好——

晨练站桩,先求抱架。

双脚平行,与肩同宽。

上虚下实,胸含腹圆。

双手抱球,肩撑肘横。

头直项竖,眼似垂帘。

双腿微曲,膝盖一松。

盆骨微坐,虚领顶劲。

以鼻行气,松静自然。

肩手头膝,微微调整。

抱架妥帖,虚空平衡。

这首四字偈,简要概括了站桩的身心要领,学站桩的朋友,务必牢记这段如诗一般的四字句。我们读邓名先生诗偈,不只是一种文学欣赏,更重要的是学习人生顶级的修身、修心功夫,须得好好体验。就像输血一样,只要沟通这个体验证知的渠道,邓名先生的心得就会成为我们自己的心得。

通过以上诗偈中所述的站桩功法,要达到什么目的呢?目的就是惠能《菩提偈》所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的最高境界。邓名先生的《站桩与定境》一文,细致描述了这个境界——

意念来去自如,在不期然时,手肩会自然地挂在虚空中,骨骼形成支撑,契合住那一点;肩肘手骨骼挂住,身体顿时轻盈,虚心实腹,手臂肌肉条条下垂,若在室外有微风,会顿觉双肩生羽,身体欲飞,有羽化登仙之感。心窝虚化,胸薄如绵纸,清风可以从胸穿膛进出,内外气息与能量交换,直过养身之境。头部空灵与虚空宇宙溶为一体,舒适愉快感不期然间默默袭来,时空漫延,整个身体融合大气,悠悠然然,手肩真舍不得放下来。不知何时,肩踝一松,元神冥然出窍,上布虚空。金光灿烂,神游太虚,惟恍惟惚,与时光悄然共行。

我们看这个境界——双肩生羽、身体欲飞、羽化登仙、元神出窍、上布虚空、和光同尘,虽然只是文字描述,诱惑力非常强大。连邓名先生的这般经久老成,也欣然感叹道:“原来站桩,也可进入一种与虚空契合,而自然神游的定境状态。或许站桩之妙,就是进入这种合光同尘的定境之中。”这个境界虽是文字描述,但异常真切,仿佛身临其境。

—END—

邓名简介实名邓匡林,1965诗人、散文家、商界人士、武林拳修者。2009开始学习国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成拳,2014成为武术大师、中国大成拳研究会主席张礼义先生入室弟子,获大成拳七段,为大成拳第三代传承人。现任上海贵州商会会长、商会党支部书记泛长三角贵商联盟主席、上海贵商商学院院长、贵州省驻上海单位党委委员、贵州省工商联常委、上海市工商联执委、上海市光彩事业促进会理事、中国民间武术家联合会常务副主席、中国大成拳研究会执行主席。出版著作有《二人集》、《二人集——守望与回归》、《煮雪》、《觉偈》等。在各种媒体发表各类作品数百件。 

作者简介陈嘉珉,周易管理哲学家,中国民间武术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大成拳研究会常务副主席,上海大成拳分会会员著述经济、哲学、历史、易、武道诗文千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