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建州二十五年,纵向回顾,经济发展可谓出现了“历史性跨越”;但横向比较发达地区和部分发展中地州,差距依然很大,正如陈鸣明州长第六届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所说,“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还较低”。进一步谋求超常规发展和历史性跨越,必须坚持州委陈敏书记在今年1月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突破重点、攻克难点”、“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模式,营造发展优势,增强发展活力”、“以创新促跨越”的发展原则,寻求重大突破口。笔者认为重大突破口之一,是要在中央“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和州委、州政府构建“大区位、大通道、大资源、大市场”思想指导下,大胆寻求制度创新优势,在全国率先提出和建设名副其实的全州统一市场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性政府。陈敏书记说:“今后五年,是实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应把建设统一市场和理性政府作为关键的工作之一。
一、建设全州统一市场的认识与构想
市场机制高效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平台是一个大范围的统一市场,没有足够巨大和统一的市场,生产资源就不可能配置到最适宜、最需要的环节中去,以促使资源优势顺利转化为高效率、高效益的经济优势。建设全州统一市场,推进市场对内对外开放,促进资本、资源以及商品、服务在全州范围的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应是加快本州经济发展和建设新农村的第一重任。在行政壁垒林立的条件下,市场机制不会自动滋生出统一市场来。政府的职能作用一方面是统一市场的障碍,同时也是打破障碍的主导力量,因此建设全州统一市场必须由政府着手来做。
(一)打破行政区域分割,建立跨市县经济圈
传统行政区划是历史条件和计划经济的产物,极易造成体制僵化和市场分割,不完全适应建设统一市场的需要。陈敏书记的党代会报告指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发展中还面临不少体制机制问题”,“壮大支柱产业面临土地、资金、市场、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相当大一部分,或者就其根源上说,是由局限于传统行政区划的僵化思维和体制障碍造成的。因此陈敏书记提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及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在全州范围内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照生产要素配置资源,优化生产力布局”。根据州委这一奋斗目标及任务要求,笔者对“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有三点认识和构想。
1、建设“大兴义经济圈”
弘扬发展大市场概念,淡化、取消行政区域概念,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分割障碍,建设以工业、能源、黄金、水电、旅游和高新技术为主导产业,覆盖顶效、安龙、兴仁、贞丰和普安楼下、青山的“大兴义经济圈”。陈敏书记的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着力抓好的第一项工作是:“加快工业化步伐,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突出工业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做强做大工业产业,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解决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方面的重大问题,合理调整区域工业布局。”建设“大兴义经济圈”,可视为“做强做大工业产业”和“调整区域工业布局”的重要步骤。“大兴义经济圈”内各种生产资源和投资实行无障碍流动,通过统一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州政府可成立类似于“大兴义经济圈工作委员会”的协调机构,削弱以至取消圈内各市、县、区制造壁垒和分割市场的政府职能,建立工业生产和旅游推销的密切合作机制。为强化市场形象和打造品牌,圈内跨市县生产、经营的企业,尽量实行“兴义”注册冠名。“大兴义经济圈”内可考虑在三至五年内取消农业和非农业人口界限,最大限度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激发人力资源活力。圈内工业布局应实行相对的“集中化”原则,比如建设几大工业园区、销售市场、科研基地、生活基地等。安龙和兴仁两县的工矿业生活基地应建在兴义,以利兴义大城市建设和带动服务业的规模发展。
“大兴义经济圈”建设,近期可选择科技含量低、操作难度小但前景价值巨大、产业带动力强的旅游产业入手。建设旅游统一市场和做大旅游业,又可首先选择矛盾最小的形式手段,如圈内主要旅游景区景点全部纳入冠名“兴义”的全州统一市场。如旅游大省陕西省的法门寺,远在西安西部几近百公里外的宝鸡地区扶风县内,但仍名为“西安法门寺”,给人感觉是一个以名城西安为中心的统一市场,北京地区旅游市场亦然。现在本州内从“中心城市”兴义到贞丰三岔河,要跨越兴义、顶效、兴仁、贞丰四个同级行政区域,市场感觉分割零碎,增加了消费者的识别障碍和记忆成本,不利于旅游资源的整体推销。目前正在评选的“金州十八景”,是整合全州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的重要举措,建议将“金州十八景”纳入“大兴义”虚拟网络进行宣传、推介,由冠名“兴义”的各家旅行社负责接待和导游。通过资源整合、制度重建,全州旅游景区景点逐步、全部纳入从“中心城市”兴义出发的“一日游”统一市场,有关各县不在重建旅游酒店、宾馆等硬件服务设施。陈敏书记的党代会报告明确要求:“坚持以旅游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服务业。”“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打造无障碍旅游,建设旅游大州。”笔者以为“无障碍”的“旅游大州”,必须在以兴义为中心的“大兴义经济圈”内,才有可能科学合理并尽快建立起来。在“大兴义经济圈”内,旅游资源的开发、包装、推介以及有关软硬件服务设施的建设,要统一策划和操作。不再举办原由各县分散投资的大型民族风情旅游节活动,此类活动应以“兴义”名义集中力量运作。在州外推介旅游景点、线路,也不由县、乡(镇)、办事处等政府机构各自为政、零碎推销分散的景区景点(如“五一”前夕下五屯办事处在昆明推介万峰林等),应全面实行商业化运作,由冠名“兴义”的专业商业机构和聘请推销地的专业旅游机构,统一把以“兴义”为品牌和中心的旅游产品推向市场。
2、建设“册亨望谟经济圈”
短期目标:册亨、望谟共建特色大农业,共谋规模发展热带作物、初级农产品加工、养殖等适宜产业。长期目标:撤销册亨县级建制。(1)从望谟乐元或册亨县城以下的南、北盘江夹角三角区域划归望谟县,主要发展热带农作物或山区特色农业旅游;同时使现在的两县界河——北盘江下段成为望谟县域内河,彻底打破有碍全州统一市场形成的传统以河流作为行政区分界的天然障碍,将“边缘化”的望谟向全州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兴义拉近,对解决地方经济、民族问题均有极大益处。(2)冗渡以北三角区域划归贞丰县,扩展“大兴义经济圈”范围,使现在的两县界河——大田河成为贞丰县域内河,同样打破有碍统一市场形成的以河流作为行政区分界的天然障碍,以利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的贞丰县统一规划和发展梯级水电站和相同气候条件的种植业。(3)沿铁路地段划归安龙县,同样扩展“大兴义经济圈”范围,以利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安龙县统一规划和发展沿铁重工业和矿业走廊。册亨县城尤其城市基础设施不再规划和投资上规模的建设,利用统一市场机制引导册亨城镇居民及其购买力向安龙和兴义转移。总体上逐步减少册亨、望谟境内人口数量,大幅度退耕还林、还草,以利规模发展山区特色种植、养殖和林业。
3、建设“晴隆普安经济圈”
“晴隆普安经济圈”要把普安县的楼下、青山除外(划入“大兴义经济圈”)。陈敏书记的党代会报告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广‘晴隆模式’,积极发展草地畜牧业,推动畜牧业向产业化发展。”“晴隆模式”已成为全国科技扶贫和南方草地畜牧业的示范,陈敏书记这个报告要求,应作为建设“晴隆普安经济圈”的指导方针和工作方向。总体上也要逐步减少晴隆、普安境内人口数量,大幅度退耕还林、还草,以利规模发展养殖、林业、适宜种植业和绿色旅游。晴隆、普安两县虽然矿产资源丰富,但不宜发展工业。理由有三:第一,从长远发展战略看,不宜对全州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实行“遍地开花”式的穷尽开挖。就长远可持续发展而言,在全球化的竞争条件下,任何不可再生资源都有可能成为战略资源,战略资源的未来价值总是远大于现期价值,因此符合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战略的资源开发,应是“一边开发,一边保护”的有限开发。第二,晴隆、普安缺少重工业必备的铁路支撑,发展条件不如安龙沿铁地段优越;如果工矿业使用开放式的公路运输,势必造成开放式的严重污染,如原贵黄公路的清镇至贵阳段,道路两侧栏杆和中间绿化带全被重车染成油黑一片,而且空气污浊。第三,晴隆、普安海拔较高,地处北盘江上游和马岭河源头地带,发展重工业容易造成州内水土污染,同样发展条件不如安龙县紧靠南盘江的沿铁地段优越。上瑞高速公路经过的晴隆、普安段,道路两侧应大力植树造林,将此路段建成三千公里320国道上最大的绿色走廊、而不是工业和污染走廊。打破在沿海和发达地区延伸进西部的高速公路沿线兴建工业的时髦做法,通过若干年的植树和种草努力,使320国道晴隆、普安段成为从华东、华中、华北广大地区汽车进入神奇黔西南的一道别开生面、清新悦目的绿色屏障和大门。
以上三大经济圈建设,是建设全州统一市场的实质内容和必然结果,目前可开展一定范围内高层次的可行性和制度建设研究。现在阻碍统一市场形成的壁垒,主要是地方政府主导的地区封锁,所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健全全国统一开放市场。”建设全州统一市场,在开展好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可先从重要行业和重大项目入手,禁止州内设置行政壁垒和非理性恶性竞争。按照陈敏书记党代会报告的要求,“在全州范围内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照生产要素配置资源,优化生产力布局。对事关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实行跨县整合资源,优势互补,风险公担,利益同享,联手打造产业集群。”我们建设的全州统一市场,并不是一个对州外封闭的市场,而是对内对外都要开放;但我们主权在州内,因此首先要在州内彻底开放。无论对内、对外开放,打破壁垒封锁、创新开放机制的工作,都必须从政府做起,由政府做起。陈鸣明州长在今年第六届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要求:“努力把黔西南州建设成为西南腹地出海近捷通道、交通枢纽和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中心市场。”这个“中心市场”首先就是一个统一市场,而“努力”无疑是政府的主动和主导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