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创发展的路径迭代


 博物馆文创发展的路径迭代

从简单的“贴图”生产旅游纪念品,发展到利用馆内丰富的文创资源和平台转化为文创产品的阶段,博物馆文创实现了从1.0版逐步发展到4.0版的质变。在过去两年内,博物馆文创产品的销售额翻了三倍,不少网红产品的销售额呈现几何级数暴增过去一年中,在线逛博物馆的人次首次超过了去博物馆参观的人次,仅淘宝天猫逛博物馆旗舰店的累计访问就达到16亿人次,是全国博物馆接待人次的1.5两年前还只是故宫博物馆文创一枝独秀,如今全国已经有数十家博物馆、美术馆、艺术机构,甚至科研机构,都纷纷加入文创IP的开发大军,创新力十足……

博物馆文创实现从1.0版逐步发展到4.0版的质变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蜕变?

1.0版  复印文物印象简单叠加

这是博物馆文创“亮相”的初级阶段它们充当了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的角色。比较常见的是文物仿制品,还有马克杯、T恤、便利贴、书签、笔记本、冰箱贴等小件生活日用品或文具。1.0版的博物馆文创,通常是将文物按一定比例仿制,或者是将文物的形象、博物馆建筑图案、logo的元素直接印制到产品上面。其中,仿制品只有纯观赏性功能、缺乏实用价值,且定价较高,常有观众高呼“买不起”。而印制图案类的文创设计普遍比较简单,只是直接、机械地复印图案,缺乏创新点。这样一来,文创价格往往两极分化,无法分层照顾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另外,这个版本的文创品种有限,同质化严重,销售也主要是在博物馆里售卖。总体来说,1.0版的文创,跨界幅度较小产品吸引力不足。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是博物馆文创的主要呈现方式。事实上,时至今日,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博物馆的文创还停留在1.0版。

2.0版  提取文物元素,创意生活

2018年,博物馆文创进入转折点。当《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发布后,92家博物馆成为首批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试点单位。这意味着,文化创意产业在政策和实践层面正式成为博物馆的“标配”,博物馆文创从1.0版进入2.0版。2.0版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使用场景逐渐生活化,一个个既有颜值又有实用性的文创陆续走红。胶带、镇尺、手机座、帆布袋、雨伞……这些产品颇具个性和时尚感,既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又满足了人们“穿越时空”的愉悦感,成功吸引了公众对博物馆文化的关注。正如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说,“把文化资源提炼出来,和人们的生活对接,人们才会喜欢。”这个版本的博物馆文创,除了文具、日用品外,也开始有了电子产品、食品、护肤等种类新的尝试。从摸得到的实物到看得见的创意,从功能性定位到文化品位,从有趣的表现形式到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创产品不断“上新”的背后是博物馆对传递历史文化的“上心”。越来越多的文创产品已经走出博物馆大门,“活”进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3.0版  树立文物品牌,跨界联合

当博物馆文创升级到3.0版时,就进入到“大步”跨界阶段。文创开始打破次元壁,玩转流行文化,逐渐向“国潮”靠拢。随着博物馆跨界品牌授权合作的深入,各种各样令人耳目一新的“博物馆+”纷纷出现:+餐饮、+科技、+金融、+美妆、+旅游、+游戏……

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欧莱雅联名推出的《千秋绝艳》系列口红,将五种“明星色号”与五位“古典美人”相对应,将中国古典优雅感融入美妆;故宫博物院与网易游戏联合开发的手机游戏《绘真·妙笔千山》,以《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蓝本,玩家如身临其境,一秒穿越回北宋的大好河山……

打造3.0版的文创时,博物馆开始关注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各大博物馆文创有意识地开始树立品牌形象,打造本馆特色IP博物馆文创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的关键在于“拥有故事和文化”,其开发或设计应该“从藏品中获得灵感”。

4.0版  打破文物局限,深挖潜能

4.0版的博物馆文创,不仅是对于博物馆原有内容的开发,还尽力扩大其外延,实现自我价值的创造,是博物馆文创跨界合作的又一次“升级更新”。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馆出版社联合真人密室逃脱游戏连锁品牌“奥秘之家”,推出互动解谜书《谜宫·如意琳琅图籍》《谜宫2·金榜题名》。书中将故宫文化与中国古典文化进行趣味结合,包含了较简单的礼乐度量、时令节气、棋谱书画、五行八卦等知识,拓宽了博物馆文化的外延。故宫出版社社长王亚民认为,是“与科技创新、多媒体进行融合”的跨界文创,“让故宫的文化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大众、走向青少年的心中”。博物馆文创的4.0是目前博物馆文创跨界合作的高级阶段。此时的产品已不再是1.0的文具、包包,而是深挖了博物馆的文化潜能,跨界合作更系统、科学、拥有着较为成熟的运作体系。

1.0版到4.0 博物馆文创的发展趋势文创产品内涵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目前,许多博物馆立足本馆的文化内涵,以创新为中心,把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元素融入新研发的文创产品之中。比如,敦煌研究院研发的金属书签,就选择了敦煌壁画中最具代表的九色鹿、飞天、宝相花、三耳兔等元素,体现了敦煌壁画图案纹样丰富、色彩绚丽等特点。另一方面,博物馆逐渐开始根据时尚潮流创新产品形式。比如结合近年来兴起的“盲盒文化”,河南博物院推出了考古盲盒,受到众多年轻人的喜爱,每次上新都供不应求。

博物馆IP授权、跨界联名正在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在IP授权方面,2019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试行)》,对博物馆资源授权内容做出了比较清晰的界定,在政策上实现了博物馆馆藏资源授权的“松绑”。同时跨界联名也发展得风生水起,大量文创产品以博物馆之名渗透到多个消费领域,多个“跨圈文创产品”成为爆款。

总体来说,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迅速,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博物馆联合多方力量,不断促进文创产业的提质升级。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队伍在不断地扩大,各类新文创产品相继面世,引领国潮消费新时尚。当然,在博物馆文创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文创产品同质化仍然比较严重、部分产品质量需要完善、跨界联名形式还比较单一、成熟完整的文创产业链还未形成、文创产业走出去战略还处于起步阶段等,还需要重点关注。

转载:微信公众号(旅游微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