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推动乡村振兴——应理清哪些思路?


 ; ;

 ;

一、为什么一定要发展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 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产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 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 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平衡, 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 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1]

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在于,首先,发展有机农业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加健康、安全性更高的食物,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保证;其次,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有机农业迎来巨大市场,同时也为农产品带来高附加值增值空间,成为未来农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再者,伴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耕地、林地、草地和淡水等农业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持续大幅下降,而发展有机农业也是为了拯救我们日益遭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空间。《自然》杂志最新研究表明:有机农业在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社会效益等方面都超过传统农业,更在提供营养、适应气候变化、增进土壤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就业和创造新的经济模式等方面有着积极表现。研究人员预测,在面对21世纪人口激增、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等全球议题下,新有机农业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主力军。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一号文件中,五次重点强调“有机农业”,这意味着有机农业不仅是消费趋势,也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目标。


二、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有机农业以来,至今已经取得众多成绩。到2016年底, 共有10106家生产企业获得中国标准的有机认证(证书15625张), 涉及1198家企业、1 037个生产基地和698家加工厂,有机产品销售额达450.6亿元,[2]。到2017年,中国有机农业种植面积已达到230万公顷,位居全球前三。国家在标准制定、管理机构、产业发展、政策扶持等方面已构建了较完备的体系。产品也逐渐向欧盟、日本等地区出口。然而,目前中国九成以上的有机农场却都处于亏损状态,市场认可度低,农民不愿种,中国有机农业发展正面临重重困难。造成这些状况,背后原因可以大致归结如下:

首先,与普通农产品价格差距大,市场接受度不足。由于种植成本高,有机农产品的价格往往是普通蔬菜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以中老年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商超生鲜仍以价格实惠为主要竞争手段,普通销售渠道往往难以获得市场热捧。

此外,管理缺失,有机农产品招牌泛滥,为有机农产品市场推广雪上加霜。许多按照普通农产品正常施肥、打农药的农场被胡乱挂上了“有机农场”招牌,正常生产的普通农产品也被贴上“有机”标签放到市场,屡屡爆出“有机蔬菜农药超标”等丑闻,即便有消费意识和能力的人群也难以为价格高昂的有机农产品买单。

这就需要专门的渠道建设,才能让有可能接受有机农产品的家庭购买到放心产品。然而,渠道建设成本高、难度大。要获得消费者信任,可能通过试吃、观光、前期优惠等措施来实现,同时还要建立较完善的冷库、运输配送系统。这些过程都需要大量时间和经费投入,并导致有机农产品售卖价格进一步提高,市场范围进一步缩小。而如果最终吸引到的消费人群数量不够多,则运营稳定性很差,大量前期投入争取来的客户群会在短短时间内快速流失。

再从生产端看,理念认知不专业、不成熟也是有机农业失败的重要原因。有机农业多是外地人向农村承包一片土地进行生产,这中间可能存在乡土文化冲突问题,生产经营者和地方农民难以形成和谐良好生产氛围,生产常遭到破坏;大量对农业生产规律不熟悉的经营者投入有机农业的怀抱,没有意识到农业本身就是一个投入大、技术专、回报慢、风险高的产业,盲目乐观;而对农业生产过程的不熟悉也容易从生产工作计划、人员管理制度到用人策略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合理性,导致正常生产活动难以执行,或执行效率低下;理念认知有误,过于理想化而缺乏对有机农业的正确认识,片面地模仿自给自足农村家庭生产模式,缺乏对生产成本和规模的正确判断,缺乏科学管理,常常导致入不敷出[3]


三、发达国家发展经验

美国的有机农业发展较早,目前,全美的50个州均已从事有机农业生产。政策方面,美国政府主要致力于促进有机产品法规和国家认证标准的制定,普及标准化生产方式,保障消费者购买的商品达到统一标准。为了进一步推动有机农业发展和保护环境,联邦政府根据情况对部分有机食品生产者进行认证,并给予资金补贴。技术方面,美国各州大学在当地各地区分别设立农技推广办公室,全面承担当地农技推广工作,将农业难题直接反馈给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又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将农业科研、教学、生产紧密结合,形成了另具特色的“三位一体”模式[4]

德国,行业协会成为支持有机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德国有机农业的协会指导条款比欧盟制定的标准还要严格,而且协会要求农场必须遵守。在德国,全部遵守有机农业的要求是获得政府政策支持的先决条件。以联邦农业部所制定的政策内容为原则,德国各州的农业机关具体制定和执行有机农业补贴政策依各州所定,有机农业补贴金额必须符合德国央联邦农业部所允许的弹性范围之内。同时,德国政府还制定奖励有机农民、成立消费者组织等有机农业行动计划,促使有机农业持续成长。

日本有机农业耕作科学,市场大,肯投入。日本国内土地稀少,以小规模农场和农户占多数,而大型企业投资有机农业,则会选择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如日本朝日啤酒、住友化学和伊藤忠商事三家公司合资组建朝日绿源公司在山东莱阳租下1500亩耕地,用来养殖奶牛,种植玉米、小麦、草莓等,租期20年。但头五年从外表看上去土地上未种植任何作物,仅作生态恢复建设,到第六年开始种植有机作物,出口的价格是当地同等农产品价格的20-30倍[5],有强大的市场和投建资本为支撑,这是日本有机农业成功的重要原因。而相关配套发展也有力支撑了日本有机农业发展,如直销、宅配、配送、专柜、专卖店、食品加工厂等,为日本有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我国有机农业应重点完善什么

首先,加强监管,完善监管制度。目前我国有机食品认证监察不严,导致不良农户、商贩使用假冒的有机标识,或是利用消费者对有机概念的不了解,用一般蔬菜或是无公害蔬菜等冒充有机蔬菜,扰乱市场秩序。提高全国管理标准的统一性也是进一步发展我国有机农业的重要手段,使全国按照统一标准生产经营,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也让消费者购买到统一标准的正规产品。

同时,国家还应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有机农业关乎国计民生,我国有机农业尚处于发展初期,生产经验和技术不足,市场认可度低,国家应对发展有机农业的企业和农户进行适当补贴,对发展有机农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予以专门奖励。

其次,提高有机农业专业化程度。中国目前有机农业发展相对粗放、散乱,从业人员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认识深浅不一,对种植、养殖生产过程专业程度不够,容易对投入和产出产生误判,进而导致大量失败案例。除加强科研院所对农业生产进行更多指导外,也要积极建立行业协会,在一个开放平台上推举优秀人才、成功案例,与全国投身有机农业的人士加强经验交流,邀请国内外专业人才,面向有机农业生产者、地方农民进行宣讲培训,全面提升从业者对有机农业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再者,完善生产管理制度。企业要充分了解当地民风民俗,建立可行的合作模式,如与当地村民实行合伙人制、股份制,合理分红。了解农民生产劳动习惯,生活需要,灵活创新管理制度,以生产成果为导向,切勿僵化管理绩效。科学认识有机农业生产,不盲目投资、合理控制生产规模、成果产出周期和盈利周期。对农业生产风险有准确认识并准备有效预案。

此外,通过多元化销售模式来建立有机农产品消费市场。通过在线直播、农业观光、农地认养等多种方式增强消费者体验感和信任感,结合农场会员制、产地直销配送到家、从菜地到家庭全过程追踪等多种销售模式,增强消费者信任感和消费粘度。 ;  ;  ;  ;  ;  ;  ;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机产品第一部分:生产[M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孟凡乔,中国有机农业发展: 贡献与启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年2月第27卷第2期:198-205
[3]有机肥农化大全微信公众号,让有机农业做不下去的五大原因![DB/OL].2020-8-7
[4]上膳源微信公众号,有机农业大有可为!看看国外有机农业怎么做?[DB/OL].2020-10-16
[5]影响农业,农业行业观察微信公众号,有机农业,到底靠不靠谱![DB/OL].20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