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本性下,美团医美还有机会吗?


 美团以团购起家,在十余年发展过程中尝试不同业务类型,目前终落得靠外卖、到店酒旅、出行等业务支撑门面。美团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频繁更换业务,说好听是跨界,说不好听是缺乏稳定的核心竞争业务。百度统领搜索、腾讯执掌社交、阿里笑傲电商,每家巨头平台都有强劲的护城河,只有美团一直没有坚定的方向。风口来时跟风、风停时被摔死或是关闭业务,几近成为美团业务失败的写照。

缺乏商业护城河,决定了美团的业务类型是摇摆不定的;见风跟风的作风,也决定了美团不可能像其他巨头一样构筑完整的产业生态。

 

但是美团似乎并不在乎这点,追逐风口的高光时刻是它这么多年来一直不变的主题。

从剖析美团的业务板块来看,大概能看出美团之所以给人这种印象的主要缘由,就源于其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心态颇重导致的资本心态。纵览美团的主要业务类型,大多业务都是依靠传统的“地堆+砸钱”的方式快速复制而出。外卖和出行、充电宝是这样,目前正兴致勃勃进军的医美业务也将是这样。

选定一个行业里已有的范本对象,然后用这种惯用的手段快速复制之后,然后再用资本方式挤兑对手。在一连串的这种快速复制模式操作下,美团多次饱尝乐果。

然而,商业模式之所以是模式,就在于它的模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环境、不同用户群体、不同生态环境下,不同的商业模式也可能出现偏差。美团过去用类似方法实现了一定阶段的成功,但并不代表这种操作逻辑也会在其他领域成功。

医美,可能就是一个美团无法快速复制的领域。

千亿市场,美团进军医美彰显投机本性

随着消费升级趋势,医美日趋成为大众消费的新领域。

据北京日报刊载消息,全国政协委员、阜外医院麻醉科主任敖虎山在“推进医美产业健康发展对话美好生活需要”座谈会上披露,我国医疗美容行业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2245亿元,3年增长率为31.83%,同时我国目前也是美国、巴西之后的第三大医疗美容消费国家,203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美容市场。而天眼查数据更是显示,我国共有3.7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医美、医疗美容”,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医美相关企业;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占比约为49%,个体工商户占比约为45%。

 

数千亿产值、数万家医美机构、数不清的爱美者用户群体背后,是难以估算的未来空间。

如此庞大的市场香饽饽,习惯这也尝尝那也闻闻的美团,又有什么理由不来分一杯羹呢?

虽然团购起家的美团并没有直接的医美基因,也没有完整的医美产业生态链资源,但这并不妨碍美团对这一领域的觊觎目光。在它的逻辑思维中,仿照行业已有的样本,进行如出一辙的复制行为,再加上其赖以为生的“地堆+砸钱”模式,拿下这个新领域也就水到渠成了。

毕竟对于资本而言,这种投机、走捷径的方式是最省力的,既然能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实现,为什么还要去苦兮兮地构筑产业生态链?

盲目判断,美团对医美产业的误解

在美团的其他产业中,地推+砸钱模式可实现快速崛起,但对医美产业而言,这种方法可能不行,甚至有可能存在巨大风险。

这是因为,外卖、充电宝、网约车、共享单车等等业务更趋于资本运作,只要在资本支持下,动员大量的地推队伍和投以巨量的资本便可快速成型。但医美行业作为一个高技术、专业人才壁垒很高的新型领域,对入行门槛具有不容任何情面的门槛准入条件。换句话说,张三能送外卖,李四也能送外卖,但在医美领域,A大夫可以做的手术,B大夫并不一定能做。这就是很典型的高技术门槛条件案例。

很显然,美团似乎觉得外卖和充电宝能用的思路,医美也能照搬复制,因此在医美行业,美团似乎不仅觉得自己可以比肩其他深耕数年的同行,还能针对医美行业提出全新的“概念”玩法。

这从美团医美从倡导的“轻医美”概念便可观摩出其态度——2018年,美团医美对外抛出“轻医美”概念,其意即指更“轻”的变美方式、更“轻”的决策门槛,以及针对医美机构的更“轻”获客手段、更“轻”的会员管理。简言之,这种“轻医美”是有别于传统医美的“轻”方式,主要方式是一切从“轻”处理。

传统医美具备琐屑、但有充分安全保障的复杂流程,但美团医美这种“轻医美”概念却反其道而行,通过大肆宣扬资本概念虽然能赢得关注,但这种明显与常规医学常识有悖的方式是否充分考虑到了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先不说小白用户们对关乎生命、身体安全的重大问题采用如此之“轻”态度是否草率,仅仅专业学者也对美团医美提出的这个概念进行了质疑——联合丽格李滨曾撰文指出这种概念可能存在“微整形弄不好,照样能要人命。肉毒素可以打出植物人;玻尿酸可以打成栓塞,有要命的,也有失明的;激光打不好,可以造成重度烧伤。但是这些治疗被冠以一个‘轻’字,会让人误以为它们比手术风险小、痛苦小、动静小,引起各个方面的轻敌,最终导致严重后果”等问题。

 

作为一个医美平台,用如此夸张的概念去创造概念,这本身就像在构造一种荒唐。

要知道,医美行业不是外卖行业,医美行业具有不可回旋的余地。

一个消费者吃外卖拉了肚子,通常情况下并不会致命,但一个消费者如果遭遇了不合格的手术,结果极有可能是重则性命不保、轻则留下终身不可修复的心里创伤。

虽然包装概念容易获得媒体关注和资本青睐,也能忽悠小白用户的捧场,但医美行业作为与人身安全、生命等息息相关的高技术门槛行业,任何一个细微的工作都不可掉以轻心。置用户身体、生命安全不顾,肆意妄为炒作概念,这种品德不是蠢就是坏,秉承这种心态的平台和机构,不仅从道德上将遭受用户唾弃,在法律上也或将面临触犯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方案》等法律的可能。

问题频出,美团医美频遭点名、打脸

如果只是从事医美的态度还尚且只是态度问题,但现实中美团医美的表现,却更能让人倍增担忧。

一个已被众多媒体曝光的案例是搜索美团上的医美信息,往往会得出匪夷所思的检索结果。比如有的医美机构没有任何销量却能有高达百条以上的评论,有的医美机构照片全是店面或房间图片,真实的消费者照片却几近全无,更有的医疗机构产品是零销量但却能荣登美团APP榜首推荐……当然这些问题偶尔出现可能是技术问题也可能是临时工问题,但数量太多、频次太高的问题就恐怕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临时工问题了吧?

 

耿直的人民网,则以一篇《不消费就能点评?大众点评是真是假》的文章,证实了这些莫名其妙的评论来源是非真实消费的评论。

很难想象,一个平台如果连销量与评论都要作假,那么如何让消费者相信平台的产品和服务不是假的呢?

颇为讽刺的是,就在被人民网点评批评的前几天,美团医美曾于8月26日组织疫情后首次合作伙伴峰会并发布了名为“正规资质、正规信息、正规医生、正规药械、正规服务”的医美五正规倡议,然而时隔仅仅4天,其高喊“五正规”的口号便遭遇人民网实实在在的打脸。

 

而更早之前,美团医美更是因为广告违规、医美项目违规、机构超范围经营等乱象先后被央广网、中国网、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点名,纵观国内各种医疗平台甚至其他平台,能在如此短时间之内被如此密切关注,可能这种待遇也只非美团医美莫属了。

医美下一个赛道:美团医美还有机会吗?

医美作为起步晚、发展快、消费需求大的新型行业,拥有广袤的市场空间和需求用户群体。在面对这个巨大的市场蛋糕面前,资本的嗅觉总会驱使一些机构投机取巧铤而走险,在不具备任何消费者服务保障的情况下贸然进入,以期通过制造一些虚头巴脑的概念赢得关注。对于这样的医美平台,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其被消费者唾弃也必定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尤其当中国互联网经过野蛮生长、发展阶段之后,越来越理性的用户群体在消费选择上,也正在呈现越来越理性和科学的消费行为。从黑猫投诉等第三方平台来看,美团医美等平台多次被投诉,这种现象也正意味着消费者的理性选择正在成为行业主流。

对于医美市场,用户和市场淘汰之后的医美平台,才终将是消费者喜闻悦见的平台,但为了概念而投机取巧、同时也缺乏产业生态资源的医美平台,可能就无缘下一个赛道了。

美团医美,还有多少机会?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