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一家三代从爱国志士到革命烈士(《我的叔曾祖父严复》之十四)


 严复一家三代从爱国志士到革命烈士

严孝潜

毛泽东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温家宝总理在《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演讲中讲:“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传到了中国,为中国近代反对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运动提供了精神武器。那时,中国的思想家严复就提出了‘身贵自由、国贵自主’的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严复逝世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严复在国难深重、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科学与爱国两面旗帜,苦心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表现了作为一个先进的中国人非凡的見识和勇气”。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省工作期间,非常重视和支持对严复生平和思想的研究工作。早在1993年习近平同志任福州市委书记时,就为《93年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撰写了序言;1998年出版的《严复与中国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时为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为其题字赞誉严复“严谨治学,首倡变革。追求真理,爱国兴邦。”2001年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举办了纪念严复逝世八十周年大会暨“科学与爱国”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论文集《科学与爱国》,时为福建省省长、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担任了《科学与爱国》论文集的主编,并再一次为论文集撰写序言。

 

天津是严复的第二故乡,他在天津前前后后共工作和生活了三十个年头,在1880年到1900年,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洋文总教习、会办、总办二十年。在天津期间,他培养了我国海军驾驶和管轮人才共210人,这些毕业生大部份成为我国海军界栋梁,许多人在甲午海战中阵亡,还有一些人,在其它领域也成绩卓著,如前民国总统黎元洪,前海军次长谢葆璋(谢冰心之父)、刘传,前交通总长吴毓麟,着名翻译家伍光健,前北洋大学教务提调王劭廉,前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等。

1895年,严复在甲午战争震荡之下,怀着激愤的心情,发表了一系列政论文章,抨击封建制度,批判传统观念,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文化,呼唤救国维新,改造社会。

1896年夏天,严复受中日甲午战败刺激,致力于译述以警世。开始翻译《天演论》。

1897年,严复和王修植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严复以《国闻报》为阵地,以通上下之情和中外之情为宗旨,编发了大量的海内外新闻,积极报导维新人士的活动,并亲自撰写社论,鼓吹维新变法。

18986月底,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正式出版。严复在《天演论》中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的学说,从生物学引申到人类社会,直接面向当时甲午战争后的民族危机,唤醒国人,发愤图强,救亡保种。《天演论》出版后,很快轰动全国,它不仅在当时起到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作用,而且对以后的戊戍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2004年《今晚报》举办的《严复与天津》征文活动和2008年出版的今晚丛书《严复与天津》,都对严复作了很全面评述,严复不愧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社会改革家、翻译家、教育家、文学家和爱国主义者-

 

严复无疑是一个爱国志士,在严复遗训的影响下,他的子孙又都是些怎么样的人呢?他的大儿子严璩(伯玉)宁餓死也不当汉奸;他的三儿子严琥(叔夏)被誉谓是—个“热爱祖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革命民主人士”;他的长孙严侨病死在台湾,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严复祖孙三代,从“爱国志士”,到“民主人士”,到“革命烈士”,这正是中国现代史的缩影,也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好的家传资料。

 

1,宁死也不当汉奸的严复长子严璩

 

严复的大儿子严璩(字伯玉),1874年出生於福州。1883年前后,严复把严壉接到天津共同生活, 1885年,郑孝胥由福建来津投李鸿章,严复遂将儿子拜郑孝胥为师。

    1896年严璩由天津去英国留学, 1900年学成归国。

190169清政府授醇亲王载沣为头等专使前往德国,严璩被命为隨员“三等翻译官” 隨行。

1902年春,严璩到北京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任职,并与严培南、林琴南合译《伊索寓言》。但任职不久,严璩开始走上官场仕途,到了法国,任驻法使馆的参赞。

  1905年,严璩被奉派去越南检查商务及人头税等事务,作有“越南视察报告”。

1908年严璩以四品京卿和道员官阶调任广东全省电政监督。

1909年,宣统元年严璩以二品卿衔大员,受到“特恩” 回福建做“财政正监理官”。

民国成立后,1912年严璩回到北京,以財政和洋务专家的资格,继续在財政和盐务部门担任要职,历任长芦盐运使、財政部参事、公债司司长等职。

1919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帝俄在华经营的“华俄道胜银行” 办理结束业务,他继王宠惠之后,担任“华俄道胜银行清理处” 督办。

    1921年以后,严璩曾三度任北洋政府的財政部次长、全国盐务署署长兼盐务稽核总所总办等要职。1924年北洋政府许世英组阁时,財政极端困难,財政大权操在帝国主义者手中,它们攫夺了中国盐税、关税两大财源。当时中国财政有两个“太上皇”,一是盐务稽核所洋总办英人丁恩,一是海关总税务司英人安格联。许世英由杜锡珪(海军总长)通过同乡的关系找了严璩,要他出任财长,他先坚辞不就,后因众意殷恳,无法固辞,只得答应以次长代理部务(财政总长由许世英以国务总理兼摄)。到职之后和洋人几经周旋,把关税和盐税划还外债赔款后,将所剩之款(关余和盐余)为抵押,发行了民国十三年春节国库券八百万元。

北伐后期,王宠惠由南京突来一电给严璩,电文仅十个字:“新居将成,余屋尚多,速归。”暗示严璩南京国民政府将要成立,政府中职位尚多,赶快到南京来。严璩是领会此意的,但他当时仍留恋着北方,不肯就走。他当时耽于赌博,受赌棍的欺弄,后来弄得財产输得净尽,为抵偿赌债,被占去了他和严复合买的座落在北京大阮府胡同的一部分房屋。最后他也不得不去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谋求职业。

1929年孙科任行政院长时期,严璩到南京担任国民政府财政部次长,这是他第四次任财政次长,但这次他只做了十八天的次长,財政部就为宋、孔两家所垄断而离职。以后,只好就任司法行政部总务司司长,以维持生活。

1933年严璩失业寓居上海,时年59岁,经济情况困难万分,只带有一妾同居。那时上海房租昂贵,只能租得一间狭小卧室,生活上把值銭的东西当卖一空后,主要依赖沈葆桢之孙、当时担任英美烟草公司总经理的沈昆山接济。上海沦陷, 接济中断,严璩无力撤往内地,滞留上海。

由于严璩在北京的北洋政府中,曾担任过三次财政部次长,又在南京国民政府中担任过财政部次长,被日寇盯上,这时替日寇拉线的汉奸们,打算拥他出来做伪财政总长。他们先派—人设法接近严璩,假装同情和钦仰的样子,意图拉拢。后来又故意献殷勤,想从经济上拉拢严璩。借口有个朋友因战亊发生全家离沪撤到内地去,留下一幢花园洋房,由于仰慕严璩,愿意借给严璩居住。严璩不知是计,就搬进洋房,待严璩搬进居住之后,这个小汉奸就引来日寇,对严璩提出条件,要严璩出任伪财政总长。接着汉奸与日寇就轮番来动员严璩出任伪财政总长,并以高薪引诱,汉奸威吓说若拒绝出任,就不得借住此屋,又威胁说日本人一旦翻脸,还可能有其他危险等语。严璩为了躲避与日寇见面,走投无路,只好每天一大早就跑到他的堂妹、严复四弟严观澜的女儿、罗丰褖的侄媳妇严夢卿家中,打纸牌混日子。并告诉她说因汉奸相逼,来此避难,严萝卿对他说:“如果你真的做了汉奸?!死后不晓得怎样进祠堂和祖宗见面!”,听到这几句话,严璩登时流下了热泪,表示宁死也不干伪財政总长。日寇见利诱不成,就以死相逼。严璩仍誓死不从。 此时,严璩年近七十,又有极严重的哮喘病,身体每况愈下旦暮可死。日寇见严璩宁死不肯出任伪财政总长,就在一个刺骨的冬日,将严璩仅有的一些破旧家俱和隨身行李扔出屋外,把严璩赶出洋房。严璩最后也只弄到了一个亭子间住下,亭子间里放着一个二房东的西式澡盆,他的床板就放在二房东的澡盆上。入夜,二房东洗澡时,就将严璩赶到大街上。几番拆腾,老人已奄奄一息。

1942年冬天,严璩带着一身傲骨“宁死也不当汉奸”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也是一个令人尊敬的爱国志士。

 

2,革命民主人士----严复三子严叔夏

 

严复第三子严琥(1897--1962),189776日出生于天津古文化街大狮子胡同一号“严公馆”,字叔夏,又名普贤,为江莺娘所生。时严复已44岁,在天津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当时正在对《天演论》的译稿作最后修攺。就在严琥诞生的前一天晚上,严复刚修改完《天演论》的《论十三》,并在《论十三》的最后段,亲笔注以“丁酉六月初六日夕删改”。

1904年春,严复辞去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总办和开平矿务有限公司华部总办职务,在190452,严复携家眷抵沪,寓上海北河南路图南里551号。严琥当时己七岁, 8月15,为给三儿严琥聘请家庭教师事,严复写信给时在福州的陈宝琛,请陈宝琛代为在福州找一个家庭教师,但未果。

时隔两年,严复又托姚永概为严琥找家庭教师,1906823,姚永概回信给严复说:“嘱求中文师席(家庭教师),再四思之,有全椒金君子善,其诗、画、骈、散、字五者俱佳(与俗人对则呐呐,讲书则条理甚清),人品尤高绝,前在合肥李氏课读,宾主甚欢。……”金子善在9月中旬到达上海,时严复在安庆, 写信给夫人朱明丽,让金子善“嗣后遇礼拜,拜六等日不必照例放假,以期儿子多读点书,千万千万!”

190911月严复还为严琥捐了个“同州衔,加六级,请三品封,用公砝267两,交五城学堂。”

严复在191010月将朱明丽夫人及儿女全家接到北京居住。家庭塾师金子善,也一同来京,继续教其子女读书。

1911年,严琥十四岁,严复将他送往北京清华学堂中等科学习。严复还亲自辅导严琥学习英文文法、算学和几何。

19157月,严琥考入唐山工业学校。

1918年春,严复以“清风徐来”四字为韻,赋梅兰竹菊,与严琥一同作有诗四首:“梅得清字、得风字、得徐字、得来字。”并遍徵北京友人赓唱,一时和者百余人。严琥自已单独也作有梅花诗一首唱和,并被评为咏梅压卷。严琥的这首咏梅诗作被陈宝琛看到以后,大加赞赏,遂向严复提出愿为严琥执柯,将时在福州,他妹妹的女儿林慕兰说合给严琥。

19186月,尚未毕业的严琥,被严复招回,时年22岁。7月,严复为严琥和林慕兰的婚事过庚。 12月9,严复为给严琥成亲,回到了离别二十五年的故乡福建省福州市的阳崎。1919年1月1,严复为严琥在阳崎玉屏山庄娶妻。结婚不久,严复和严叔夏夫妇就搬到福州郎官巷居住。

在郎官巷居住期间,严叔夏不仅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深湛的研究,而且对哲学、文字学、语言学、书法乃至金石、国画等诸领城均有较深造诣。甚至对佛学也有相当的研究。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严叔夏舍弃清闲优裕的生活季件,走出家门,到福建协和大学任教。日军占领福州,他则隨协和大学迁校到闽西永安、邵武等地,与福州通迅被断,为躲避日本军人的騷扰,林夫人挈幼子及三个女儿逃离福州去了上海,而严叔夏则靠薪水养活自已和留在身边的两个孩子,以后又相继在闽清、南平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协和大学迁回福州,他重返协大任教,1947年林夫人和几个子女去了台湾而严叔夏和大儿子严以侨则留居故乡福州。1949年福州解放,他被选为协和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1年院校调整,成立福州大学,他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教务长。1952年他正式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主委。并被选、聘为福建省和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及省、市政协委员,兼省政协学习委员会主任。1952年调任福州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工作。1957年他被错划为右派,右派帽子摘除后,在福建教育学院任职。1962922在福州病逝,终年65岁。1979年他被错划右派问题得到彻底改正。1984915福州市人民政府为他隆重举行骨灰安放仪式,对他作出公正评价,谓“严叔夏同志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是热爱党、热爱祖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革命民主人士”。19941217福建省又隆重举行“严叔夏先生纪念会”,福建省和福州市的党委、政协、省市长以及全国民盟中央的负责人参加了大会或为纪念会题词。习近平同志也为其题词:“把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

 

 

3,革命烈士----严复长孙严侨

严复的长孙、严叔夏长子严侨(1920--1974),谱名以侨,又名覲祖,字彥国。1920220正月初一),出生于福州郎官巷。

时严复在北京,在接到福州严琥报喜信后,晚年得孙,欣喜异常,立即在大阮府胡同宅第中举行空前盛大的庆祝,悬灯燃烛,焚香拜祖。并在220的日记中追记“觐祖生,庚申、戊寅、戊申、壬戌。”记下了觐祖的生辰八字。并作有《元旦觐祖生》诗—首告示子孙“……震旦方沉陆,何年得解悬,太平如有象,莫忘告黄泉。”

  

严侨年幼时在福州上中小学,后考入福协和学院生物系。抗日战争暴发,福协和学院迁往闽西邵武,妹妹严倬云、严停云等随母亲去了上海,严以侨和二弟严杰跟随在福协和学院任教的父亲迁往邵武生活和学习。严以侨有大志向,善于言谈,同学们都认为他“性格直爽,口若悬河,是个奇人。”1942年学院改名福建协和大学,1946年随学校迁回福州。1949年福州解放以前,严以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是党的地下工作者,1949817福州解放后,1950接受组织派遣偷渡到台湾。1951年在台湾台中第一中学任教,1953年被国民党逮捕,关到火烧岛,或许由於他是严复之孙等原因,未被杀害,1961年被释放,后在台北私立育英中学任教,1974年病故在台北崇仁医院。台湾著名人士李敖先生,曾写有一篇文章《严复长孙严侨在台湾------我最难忘的一位老師》,刊登于《中华英烈》上。

 

李敖在文章中写道:

“在一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位,是个身体瘦高、头生密发、两眼又大又有神的老师。他能教数学、生物两科,英文日文又极好。并且,更引起我兴趣的,因他有一位显赫的祖父,不是别人,就是致力西方新思想输入、……的第一功臣----严复。

严侨那时31岁,在学校,以洒脱、多才、口才好、喜欢喝酒、和一点点狂气闻名。他是19508月来的,虽比别人稍晚但却很快使大家对他感兴趣,他有一股魔力似的迷人气质,令人一见他就对他好奇、佩服的印象。……

我升高中二年级后,数学改由黄钟老师来教。严侨虽不再教我,但我们之间的交情,却与日俱深。

黄钟老师不久就住院了,一天,严侨正好去探望,碰到我,我告诉他医生说老师恐怕已没希望,严侨颇多感触。此刻已是晚上,严侨要回家,约我同行。在路上,他低声而神秘地告诉我:“你不要回头看,我感觉到好象有人跟踪我,是蓝色的。”国民党特务源出蓝衣社,他指蓝色,当然是指国特。我顿时若有所悟。隔天黄钟死了,严侨再去医院,当天晚上我送他回家,他约我进家去坐坐。他告诉我,他是“那边来的。”-----原来,他是共产党!

他对我说:“我不相信国民党会把中国救活。他们不论怎样攺造,也是无可救药,他们的根烂了,十多年来,我把自已投入—个新运动,我和—些青年人冒险、吃苦,为了给国家带来一个新远景,所以我作了共产党。我志愿偷渡过来,为我的信仰做那最难做的—部份……我想带你去共同参加那个新尝试的大运动……”

由于他有那样的背景,那样的偷渡经验,我相信他说的,我答应了跟他走,我当时梦想我会参加—个重建中国的大运动,可是梦想毕竞是梦想,半夜5个大汉惊破了他的梦想和我的梦----他被捕了。这是1953年的事,严侨时年33岁。……

197611月我出狱,在翻览旧报时,才看到----1974年7月31,严侨病故在台北崇仁医院。……

我总觉得严氏一门,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好的家传资料。严氏家传的横剖,岂不正是中国现代史的缩影?……老师英灵不泯,必将在太平洋有象之日,魂归故国,以为黄泉之告。上一代的中国爱国者永生,他们虽为消灭反动政权而牺牲了自已。但是,震旦不再沉陆,中国毕竟站起来了。”

 

2003年,严侨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严复祖孙三代,严复是“爱国志士”,严叔夏是“民主人士”,而严以侨为“革命烈士”,正是中国现代史的缩影,确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好的家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