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马
近日,三大运营商相继发布了2019年度财报,三大运营商2020年全年的资本开支预算及与5G相关的投资计划也浮出水面。据统计,三大运营商2020年资本开支预算总额为3348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与5G相关的资本开支预算总计1803亿元,占总预算的53.9%,较2019年增长337.6%。加上中国铁塔计划投资5G的170亿元,基础电信企业今年5G资本开支已接近2000亿元,其中中国移动一家就占了近1000亿。
“新基建”提速,5G消费模式呼唤破局
可以看出运营商的基础投入在逐渐加码,而工信部也发文提速5G新型信息消费倡导,鼓励套餐优惠、推广VR应用等。
可以看出,这是未来5G消费的一个方式,一方面是通过降低资费套餐来鼓励更多的人开始转网到5G,另一方面是鼓励更多的新型应用的出炉,来刺激5G应用的多元化。
目前,针对5G的杀手级应用其实还没有真正出现,在今年春季席卷全球的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了一些5G的应用,比如远程医疗、机器人应用、无人车配送、云直播等等。
不过,这些应用在一定时期内还属于特定的应用属性,尚不足以构成真正的5G杀手级应用,当然,在一些领域范畴内也露出一些端倪,比如云直播、云教育、远程应用、无人车等等需要5G的强大支持。
一个网络制式如果能带来民间应用的爆发,从而形成一种潮流之后,就可以称作主流应用了。在4G时代,微信、直播、短视频、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的火爆无疑可以承载着主流应用需求。
5G时代,VR、无人驾驶(无人车)、云直播算作未来发展的方向吗?其实也不见得,因为民间诉求往往是高应用的代表,只有普通用户都认可和接纳的应用才能被广为流传。而流传才有井喷的应用拓展,进而带来新的商业机会,这是相辅相成的。
工信部希望能够滋生出更多的5G应用场景,并倡导和培育这种应用出现,除了运营商基础网络能够快速跟进之外,就是第三方应用市场的拓展能力,这时候鼓励创新也是唯一的机会。因为谁也无法预料未来真正的杀手级应用会在哪个市场脱颖而出。
三大运营商投资近2000亿
三大运营商2020年与5G相关的资本开支预算总计1803亿元,加上中国铁塔计划投资5G的170亿元,基础电信企业今年5G资本开支已接近2000亿元。
工信部已经宣布,要加快5G网络建设部署,并给予了相关政策支持。三大运营商也都公布自己在5G建设方面的投入,在疫情受到基本控制之后,复工复产的新基建带来了很多预期,运营商也希望自己的基础建设能够先行一步,毕竟未来的用户争夺需要基础建设打底才行。
工信部鼓励运营商推广5G+VR/AR、赛事直播、游戏娱乐、虚拟购物等应用,促进新型信息消费。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广电传媒企业和内容提供商等加强协作,丰富教育、传媒、娱乐等领域的4K/8K、VR/AR等新型多媒体内容源。在5G发展的初期,这种应用场景相信会逐渐多起来的。
有运营商表示,5G发展提速,将为人工智能、物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大规模应用提供更好载体和更多场景,推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生活消费升级。
推动5G应用培育和SA规模商用,持续丰富智能家庭产品体系,持续培育以智慧家庭、云、物联网、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产业新生态。
抢夺用户从哪里入手?
在大技术应用之外,其实家庭数字消费的转型,或许是新生代市场需求的一个方向。智能家居的发展将更加合纵连横,有更多的产品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互联互通。
对于运营商而言,除了基础建设的持续投入之外,就是用户的“抢夺”,5G是一个新兴网络,面临着大量用户的迁徙,如何抢占到属于自己的用户群,对于三家运营商来说都非常关键。
我们预计,随着5G手机的普及、5G网络覆盖率提升,运营商5G用户数将迅猛增长,运营商开启新一轮 5G用户争夺战的窗口已经打开。
截至2月底,运营商的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移动5G用户数累计达到1539.9万户,中国电信5G套餐用户数累计为1073万户。中国联通的5G用户数没有公布。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此前预测,2020年-2025年期间,中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将达到3.3万亿元,创造直接就业岗位超过300万个。
5G+战略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性应用场景搭建。5G+医疗健康、5G+工业互联网、5G+车联网是发展大框架大格局,此外,应用落地实施,培育5G应用创新企业是大众化发展新契机。
工信部部长苗圩曾说过:在培育5G应用过程中可以采取“沿途下蛋”的策略,使5G应用不断落地。这是一种发展谋划,而实施落地就是应用创新的落地。
运营商在保障基础网络畅通的同时,及时把资费引导到一个适合的区间也非常关键,而应用的落地需要“流量”的保障,对于5G的高流量来说,用户成本太高就难以普及。抢夺用户,不妨先从降低资费套餐开始,尤其是5G流量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