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创造价值,智慧共享收益,我是E东山,欢迎来到金值成长。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社会生存,更加适用于股市投资,尤其是在投机盛行的A股市场。当你每天都寄希望于牛市,希望每天大盘都不断上涨时,这其实就是在积攒泡沫,因为上市公司本身的价值增速根本无法满足你对财富的贪婪,所以估值就会被市场情绪和后续资金推高,刚开始是透支上市公司未来的净利润,逐步就变成了透支新进市场的投资者和新进资金,最后就是透支的投资者的欲望、贪婪和恐慌。当透支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时,股市就会不堪重负,顷刻倒塌,所有的故事,所有的分析,所有的期望都将破灭,压垮大厦有时候只需要一根羽毛足矣。
回顾历史,几乎所有朝代的更迭和民变都是因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中国的股民有1.5亿之巨,其规模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规模,将A股称之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资本王国也不为过。资本市场每天起起落落,资本王国也兴衰起伏,经历着从熊市到牛市再到熊市的发展规律。一次牛熊就是一个朝代的生命周期,一次牛熊就是股市财富的集中和分配。既然存在财富集中,就一定存在财富透支,而这样的透支往往能产生一个繁荣巨大的“牛市”,也能制造一个民不聊生,需要长时间休养生息的熊市。
以史为鉴,不了解过去,就不配谈论当下,预测未来。
2007年的世纪大牛市,想必很多年轻的投资人都未曾参与。那个13年前制造的A股高点,至今仍然没有被超越,不知是前辈太疯狂还是后辈太无能。
但是纵观当前的市场情绪,很多投资者依旧念念不忘2007年的世纪牛市,奢望当前也能来这么一波,让好自己的资产短时间内翻个几倍。怎么说呢,一笑而过。当前我仍能清晰的记得那时整个资本市场的疯狂,不管是媒体、专家还是职业投资者,都疯了一样高呼A股将站上10000点,犹如赌红眼的赌客在疯狂的叫喊揭牌前的点数一样,彻底失去了理智。
07年世纪牛市创造的赚钱效应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确实太具有吸引力了。很多普通工薪阶层一年的收入抵不过炒股一个月的收益,而且在媒体的大肆渲染和投资理财热的影响下,大量的新进股民涌入市场,自然也包括我的父母和亲戚,也就是在那个时刻,我开始关注中国的资本市场,目睹这一疯狂的资本盛宴。投资者从买菜的阿姨变成卖菜的大妈,就连水果摊的老板都抱着收音机紧盯着大盘的走势,阔气的给予买水果的客人各种折扣,丝毫不在意实体经济赚的那点小钱。
07年世纪牛市,股指从1200多点,在一年多的时间疯狂的涨到6124点,涨幅差不多有5倍多,很多人账面财富涨幅都超过10倍以上,要重点看账面一词,因为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没有卖出。放在以前,我会认为在6100点前成功逃顶的人是股神,是大咖,而现在,他们在我看来就是亡命的赌徒,毫无所谓的技术可言。
从当前的阅历和经验再回顾来看:
如果你在3500点卖出而远离股市,我认为你是资本市场最牛的投资者,虽然你会被后面的投资者各种嘲讽和耻笑(股市任何时候不缺乏账面财富的投资者嘲讽手握现金的人,包括当下),但是你知进退,懂风险,重价值;
而4000点以后的投资者,比拼的就是赌性,赌自己,赌他人,赌市场,就像买彩票,总有人中奖,总有人给中奖的人提供奖金。股市投资从投机到炒作到最后演变成资本市场级别的庞氏骗局,整个A股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资金盘游戏,全国股民都疯狂陷入到A股的巨大财富梦工厂。
很多投资者在财富短期内爆炸式增长的刺激下,纷纷辞掉铁饭碗,全职进行炒股,因为股市的收益已经超过其多年的工作收入,部分投资者在持续不断的赚钱效应下, 甚至卖房炒股。当时市场竟然充斥着股市不会下跌这一谬论,而且被广大投资者所信奉,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中国的股民从不缺乏投机的基因,习惯于法不责众,人云亦云,相信政府不会让普通股民受损,相信自己不是最后的接盘侠,不是最后的牺牲者。虽然你现在听起来很可笑,但是那就是当时的情况,也一定是未来的情形。其实当年很多投资者都能够获取到世纪牛市的巨大收益,但是很多投资者都存在卖出后又继续追高买入,自己所坚持的所有理论被实际的走势和收益打脸,这就是典型的庞氏骗局和伪市场先生的效应,能过这一关的人不是神就是饱经沧桑的人,但这样的人已经和神差不多了。
当增量资金达到顶峰时,当上市公司的业绩透支到无以复加时,当神话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服投资者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股市做接盘侠时,股市就会呈现塌方式的下跌,直到跌到1600多点最低点,这期间又收割了不知道多少想抄底的投资者。
如果没有经历过或者不曾了解的投资者不妨在网上搜搜,看看这个曾经让无数人癫狂,又使无数投资者家破人亡的世纪大牛市到底有多疯狂,最后带给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损失会有多大。毕竟,你现在仍旧处在这个资本市场,仍旧梦想着出现一个大牛市,但你仍旧面对具有和07牛市一模一样基因的投资者。A股市场的潘多拉魔盒曾经被打开过,但是期望再次打开魔盒的心魔却从未停止。
但是07年的世纪大牛市带给资本市场的伤害有多大,到底透支了A股多少年的增长呢?
上市公司没有牛熊一说,但是资本市场却有。
以过去13年间持续盈利的蓝筹股为例,目的是减少因企业基本面和业绩的变化而影响市场的整体估值。
明天继续分享《A股失去的7年(投资经验的个人分享)下》
你认可我的分析么?把你想说的留言吧、点赞、评论、转发有惊喜哦;
另外我给读者准备了[799本投资理财相关书籍],欢迎私信我来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