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趋严后,去三板A股迈向"分钱"可能?
监管趋严应该体现在:一是财务审计趋严,二是假重组遭遇遏制。在这两种情况下,在很大程度上就阻止了垃圾公司非控制股东对于上市公司新介入的可能,而垃圾公司想保壳就得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者说大股东的力量来完成。但今年以来,最终终止上市的公司偏多,就表明了大股东对于保壳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从而导致最终“无力拯救”直退去三板的情况。
虽然直退去三板的公司偏多,但就此表明就是良币驱替劣币,有如此看法,就显得相当地片面。因为A股至少到目前还没有看到股价跌至“分钱”(低于0.1元)的。
早期去三板的九州低至0.17元,而今年的海润光伏(整理期)低至0.12元,雏鹰农牧(整理期)今天低至0.19元。
倘如去三板,这些股初期继续选择下跌而实现腰斩工作,那么海润光伏和雏鹰农牧等都有可能实现下破0.1元至分钱时代的。
但是有三个原因,跌入分钱时代后,这些垃圾股可能遭遇到暴炒?
一是面子问题。不知大家观察到没有,我们是非常爱面子的,故而当股价下破0.10元至分钱后,大股东们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把股价重新炒回到0.1元或1元上方都是有可能的?
二是稀缺性问题。由于中国拥有14亿人口,不像香港仅有500万人口(分钱股众多),故而进入分钱时代的股份就非常地稀少,参与者又如此众多,又很容易消灭分钱股的?
三是市值太小?进入分钱时代后,总市值可能低于1亿或0.5亿,不需要多少钱就可以炒一把,为当一回老大而过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