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赞叹,菩萨往诣
【原文】
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无极。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于彼东方,恒河沙佛国,无量无数,诸菩萨众,皆悉往诣无量寿佛所,恭敬供养,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听受经法,宣布道化。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东方诸佛国,其数如恒沙,
彼土诸菩萨,往觐无量觉。
南西北四维,上下亦复然,
彼土菩萨众,往觐无量觉。
一切诸菩萨,各赍天妙华,
宝香无价衣,供养无量觉。
咸然奏天乐,畅发和雅音,
歌叹最胜尊,供养无量觉。
究达神通慧,游入深法门,
具足功德藏,妙智无等伦。
慧日朗世间,消除生死云,
恭敬绕三匝,稽首无上尊。
见彼严净土,微妙难思议,
因发无量心,愿我国亦然。
应时无量尊,动容发欣笑,
口出无数光,遍照十方国。
回光围绕身,三匝从顶入,
一切天人众,踊跃皆欢喜。
大士观世音,整服稽首问,
白佛何缘笑,唯然愿说意。
梵声犹雷震,八音畅妙响,
当授菩萨记,今说仁谛听。
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
志求严净土,受决当作佛。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
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
具诸功德本,受决当作佛。
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
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
诸佛告菩萨,令觐安养佛,
闻法乐受行,疾得清净处。
至彼严净国,便速得神通,
必于无量尊,受记成等觉。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菩萨兴至愿,愿己国无异,
普念度一切,名显满十方。
奉事亿如来,飞化遍诸刹,
恭敬欢喜去,还到安养国。
若人无善心,不得闻此经,
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
曾更见世尊,则能信此事,
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
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
宿世见诸佛,乐听如是教。
声闻或菩萨,莫能究圣心,
譬如从生盲,欲行开导人。
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
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
假使一切人,具足皆得道,
净慧如本空,亿劫思佛智。
穷力极讲说,尽寿犹不知,
佛慧无边际,如是致清净。
寿命甚难得,佛世亦难值,
人有信慧难,若闻精进求。
闻法能不忘,见敬得大庆,
则我善亲友,是故当发意。
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
会当成佛道,广济生死流。”
【章旨】
自性光明,威神无极。佛佛道同,指归自性。无量菩萨,皆归自性。归入自性,即成佛道。
【译文】
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第一,十方世界,恒沙诸佛,悉皆赞叹。东方世界,恒沙佛国,无量菩萨,皆悉往诣,无量寿佛,恭敬供养。无量菩萨,声闻大众,听受经法,应缘弘化。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恒沙佛国,无量菩萨,亦复往诣,无量寿佛。”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东方诸佛国,恒沙数无量。
其国诸菩萨,亲近无量寿。
四维上下界,各有恒沙佛。
国中菩萨众,往谒无量寿。
无量诸菩萨,各以净妙花,
功德庄严衣,供养无量寿。
万相奏天乐,流布和雅音。
赞叹最胜尊,供养无量寿。
已达无碍慧,深入心地门。
显发功德藏,智慧无等伦。
般若照世间,消融生死业。
依教奉诸行,回归无上尊。
无上庄严刹,微妙难思议。
誓愿成佛道,成就亦复然。
此时无量尊,动容发欣笑。
放光无量数,普照十方国。
回光绕自身,归入无相心。
法界诸众生,无不受法益。
菩萨观世音,恭敬稽首问。
问佛缘何笑,愿乐闻是义。
梵声犹雷震,出生和雅音。
菩萨当成佛,说与仁者听。
法界诸菩萨,悉求成佛道。
吾今与汝决,令汝大愿满。
觉了一切法,犹如空中电。
唤醒菩萨梦,成就佛净土。
知幻即离幻,是名菩萨行。
普行一切法,见性得成佛。
了知一切法,如响无实性。
专求法性身,定成佛净土。
诸佛告菩萨,令觐无量寿。
如法作观行,速证无上觉。
证得无上觉,即得妙神通。
十方诸如来,咸共与授记。
彼佛本愿力,闻名得往生。
往生彼国已,住于不退地。
菩萨发宏愿,誓成极乐国。
普度一切众,成就佛净土。
依体起妙用,飞身遍十方。
自在无有碍,还归极乐国。
自心不清净,不得闻此经。
清净无染着,方知诸佛义。
常作功德行,则能信此事。
闻法恭敬行,定获大利益。
我慢又愚痴,不能信此法。
宿世种善根,乐闻如是教。
未登佛位者,不得见圣心。
犹如天生盲,不是领路人。
如来法性身,高深难可测。
唯独佛与佛,悉能尽了知。
假使一切人,悉皆得佛道。
智慧如虚空,亿劫测量佛。
殷勤无间说,穷劫不能尽。
佛慧无有边,清净亦复然。
人身实难得,正法实难遇。
若有信慧者,当勤精进行。
终日行正法,至诚得究竟。
是故我眷属,当发成佛愿。
若欲出火宅,当须闻正法。
闻法成佛道,度脱生死流。”
【释义】
问:如何是“无量寿佛,威神无极。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
答曰:自性妙体,或曰自性法身,即是无量寿佛。自性中的无量万相,或曰百千万亿化身,即是诸佛如来。自性妙体与自性妙相,自性法身与自性化身,全是当人“本真的自己”。
自性光明,无量无边。自性变化,量同恒沙。无量光明,无量万相,皆是自性的变化,皆是自性的显现。自性的变化,自性的显现,悉皆彰显自性的存在,悉皆赞叹自性的存在,是故经云:“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犹如大海中的波浪,悉皆彰显大海的存在,悉皆赞叹大海的存在。十方世界,诸佛如来,今正赞叹,无量寿佛。还得闻么?
问:如何是“无量无数,诸菩萨众,皆悉往诣无量寿佛所”?
答曰:十方菩萨,往诣佛所,亦非往诣别处,只是往诣自性,只是回归自性。一切妙用,一切变化,“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归还此法界”,犹如无量无数的海浪,无不从此大海生,无不归还此大海。无量无数,诸菩萨众,悉皆往诣无量寿佛所,恭敬供养。恭敬供养,也不是人我相对,将物与人,而是放下执着,融于自性。听受经法,也不是人我相对,将耳听声,而是借助于生生灭灭的法相,体会不生不灭的自性妙体。
佛教所说的供养,不是拿衣服、鲜花、饮食、药草等送与他人,而是放下挂碍,回归自性,而是净化心灵,回归净土。若是拿衣服、鲜花、饮食、药草等送给他人,那么,无量无边的菩萨,供养无量无边的衣服、鲜花、饮食、药草等,无量寿佛接受了这些衣服、鲜花、饮食、药草等,又将这些衣服、鲜花、饮食、药草置于何处呢?若是世人想象的“物品供养”,那么,无量无边的菩萨,各自供养无量无边的物品,这种供养早已把虚空塞满。菩萨是妙用,供佛是放下。起一切用,离一切相,即名供养诸佛。
德相庄严,即是衣服供养。
快乐无忧,即是鲜花供养。
如法修行,即是饮食供养。
对治习气,即是药草供养。
心心相印,是名究竟供养。
若不如是,则成污染,即非供养。
如是供养,供养阿谁?供养无量寿佛。
无量寿佛又是谁?唯此诸人当下的这个遍含十方的妙明真心,唯此诸人当下的这个遍含十方的圆觉净性。唯此一心是佛,离此心外,更无别佛。离此一心,向外供养,是名外道法,不名佛子行。
佛教的种种譬喻,悉皆指归这里。这里,或云法身,或云自性,或云无量寿,或云阿弥陀。名有千般,实无二致。若论实际,唯有诸人当下的这个遍含十方的妙明真心,唯有诸人当下的这个遍含十方的圆觉净性。
依自性而观之,一切色相,一切音声,一切起心动念,一切言行举止,皆是天乐,皆是雅音,皆从自性流出,皆从我流出,皆归于自性,皆归于我。我者,无量寿也,“天上天下最尊”之“我”也。
无量菩萨,皆以“我”为尊,皆受“我”加持。若不以“我”为尊,若不受“我”加持,则非菩萨。我是谁?我是法王,法王是我。无量万法,是我相貌,无量万法,是我神变。犹如大海,无量沤相,是大海的相貌,无量沤相,是大海的神变。我化万法,万法是我。此我即是无量寿,此我即是阿弥陀,此我即是法性身,此我即是释迦佛,此我即是诸人“本真的自己”。
问:“应时无量尊,动容发欣笑,口出无数光,遍照十方国。回光围绕身,三匝从顶入,一切天人众,踊跃皆欢喜。”此是何义?
答曰:以口作喻,能生万法的自性妙体,即是演说妙法的佛口。以身作喻,能化万身的自性妙体,即是化现无穷的佛身。莲池大师云:“自性周法界,是广长舌义。”我们也可以说,自性周边法界,是广大身义。
莫把四大色身当作佛身,这个能现万相的自性妙体,即是佛身。莫把上下两片皮当作佛口,这个能生万法的自性妙体,即是佛口。莫把物理之光当作佛光,我们的心光即是佛光。我们的心光所显现出的一切万相,即是我们的无数佛光。“口出无数光,遍照十方国”,切莫当作物理学意义上的事。若当作物理学意义上的事,那么,“口出无数光,遍照十方国”的人,就是一个怪物,他所发出的光,就会把他自己烧死,也会把他附近的人烧死。
回归了自性的人,以充满十方的自性为口,以自性中的无量万相为光,是故经云:“口出无数光,遍照十方国。”这个“十方国”,也是自性中的“十方国”。东方的无量万相,即是东方的无量国,西方的无量万相,即是西方的无量国,乃至南方北方,上方下方,亦复如是。我们的自性,就是一个遍含无量万相的十方世界。
问:“回光围绕身,三匝从顶入”,又是何义?
答曰:无量教法,出自于心,回归于心,是故经云:“口出无数光,遍照十方国。回光围绕身,三匝从顶入。”一指一示,一语一默,一棒一喝,一逼一拶,皆是佛口放光,无非指示一心。乃至春花秋月,事相流变,皆是佛口放光,无非指示一心。这无量无数的法,正是自性所现的相,正是自性所起的用,正是经中所说的“口出无数光”。光者,自性之现相也,自性之妙用也。
无数光,归何处?无量万法,皆归心地,经云:“回光围绕身,三匝从顶入。”顶者,最高也,妙心也。此心,虚灵圆妙,融通广大,无形无相,无修无证,古今不异,本自圆明。无量万法,指归心地。无数光明,归于佛顶。万法归宗,归于心地。离心别归,即同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