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闻名得忍愿
【原文】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1]诸深总持[2]者,不取正觉。’
【章旨】
念佛观音,至心专注。如此而观,皆证无生。
【译文】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众生,闻我名字,皆得无生法忍,皆得甚深总持。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释义】
经云:“闻我名字”,“皆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既然闻我名字的人,皆得无生法忍,那么,我们每天念佛,每天听到佛的名字,我们为何未得“菩萨无生法忍”呢?难道我们没有“闻我名字”?
着相外求,向外喊他,这不是“闻我名字”,而是“闻他名字”,而是向外驰求。心外求法,即是外道。修外道法,则不出轮回,永在生死。
问:如何是“闻我名字”?
答曰:借助虚名,体悟真性,是名“闻我名字”。经云:“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3]借着虚名字,反闻闻自性,是名“闻我名字”。若不反闻闻自性,若不反见见自心,而是向外喊他,离心外求,则不名“闻我名字”。
莲池大师云:“如今念佛者,只是手打鱼子,随口叫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须句句出口入耳,声声唤醒自心。”[4]“句句出口入耳,声声唤醒自心”,这是持名念佛的根本方法。我们持名念佛,是否“句句出口入耳”?是否“声声唤醒自心”?若不如此而念,若不如此而闻,则不名“闻我名字”。
莲池大师曰:我们念佛,要“反闻自闻,反佛自佛。当知祇园一会,俨然未散,岂独灵山?”[5]我们持名念佛,不要着相外求,要反转过来,闻这个能闻的闻性,佛这个能佛的佛性,觉这个能觉的觉性。佛者,觉也。这个本觉之心,即是法身真佛。
彻悟大师云:“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净心之要乎?”[6]
省庵大师云:
念佛休嫌妄想多,
试观妄想起于何。
无心收摄固成病,
着意遣除亦是魔。
救火抱薪添烈焰,
开堤引水作长河。
直须字字分明念,
念极情忘有甚么?[7]
持名念佛,一心闻名。妄念若起,亦不理睬。如此而念,久久纯熟,则根尘识心销落,自性弥陀现前。这时,若是个正知正见的人,便会借着自己的正知正见,认出这个不生不灭的自心妙体,认出这个不生不灭的“本真的自己”。识得这个自心妙体,识得这个“本真的自己”,是名得无生法忍,是名得甚深总持。
无生法忍,这不是有为的忍耐某个事物,而是自心妙体的应缘无住,而是自心妙体的受而无受。唯有识得自心的人,唯有融入自心的人,方显无生法忍之德。
自心妙体,能生一切万法,是故自心妙体,是一切万法的根本。自心妙体,具足无量妙义,是故自心妙体,是万法的总持。
识得这个自心妙体,融入这个自心妙体,是无生法忍的人,是总持万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