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 2018年银行理财净值型产品发行情况
文: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杨望 |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研究员 赵璐菁
导读
尽管当下个人投资理财渠道正日益增多,但银行理财仍然是很多投资者的最重要投资渠道,尤其对于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而言,更是如此。
因此,面临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后银行理财的新生态,普通投资者应及时作出适应性调整,避免“水土不服”。
正文
银行理财产品的未来格局
总体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未来格局将发生如下改变。一是,理财产品将加速实现净值化。二是,对非标资产监管的加紧,使得封闭式、定开式产品对接非标将成为主流,同时,现金管理类产品将成为理财子公司未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发展对象。三是,监管层提倡的市值计量方法将是长期发展方向,但在短期内不会广泛应用。
●主流趋势:预期收益型产品转向净值型产品
根据收益回报情况的不同,银行理财产品主要分为预期收益型产品与净值型产品,前者会事前给出预期收益率,具有存款负债业务特点,后者则直接与投资标的的收益与风险挂钩,整体收益弹性较强。在过去,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作为风险较低的产品,受个人投资者偏爱,在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后,银行理财产品将向净值型转化,以公允价值计价,及时反映收益与风险。在当下,银行理财正处于过渡阶段,预期收益型与净值型产品会并存,并且银行新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正在逐渐增加。(见图1)
在具体操作中,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表述为“预期年化收益率”,而净值型理财产品的表述为“业绩比较基准”,投资者可在具体产品的说明书中查看。
图 1 2018年银行理财净值型产品发行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理财网。
●转型方向:长期限产品对接非标,重点布局现金管理类产品
根据“资管新规”规定,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下称“非标”)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也就是说,监管禁止分标进行期限错配。同时,由于门槛放低与渠道放开,现金管理类产品竞争力增强。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子公司需要综合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为了维持负债稳定,产品需要有较强流动性,二是投资非标资产必须有长期资金进行对接。权衡之下,银行理财子公司主要转型思路为:现金管理类产品和债券类产品成为银行未来的重要布局方向,同时,非标资产由以摊余成本法计量的封闭式产品和定开型产品等长期限产品进行对接。
●计量模式:市值法为长期发展方向
净值型产品计量方式主要有摊余成本法与市值法,前者将产品成本摊分到每日,因此波动较小,但是可能存在隐藏风险的弊端;后者以公允价值计价,直接反映产品的市值损益。监管层鼓励银行以公允价值计价,市值法从长远角度看有利于市场回归本源,是未来银行理财产品计量的主流方法。但是,由于市值法的收益率稳定性较差,容易引起投资者恐慌,不利于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理性投资,因此在过渡期内,满足一定条件的产品可使用摊余成本法,平滑波动,待过渡期结束后,市值法将作为净值型产品计量方式的长期发展方向。
银行理财转型,你能感受到什么?
面临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未来转型和发展趋势,作为普通投资者,你或许能切身感受到银行理财会发生如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购买理财产品更加方便
一是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将无销售起点的硬性要求,因此资金量较少的普通投资者也能参与投资理财,有机会分享投资收益。同时,理财产品不强制要求个人投资者首次购买理财产品时进行面签,节省了投资者的“皮鞋成本”。
二是,银行理财产品可以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代销,也可以通过银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机构代销。过去的银行理财产品渠道限于银行网点及网站或 APP 上购买,以后投资者将可从多种渠道购买不同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包括支付宝、微信理财通等电子渠道,极大地方便了投资者。
●产品保本难续
过去投资者都会购买预期收益率型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型理财产品受银行信用承诺,具有保本、低风险的特点,资金池中资金与资产存在期限错配,尽管积累了较多风险,但风险承担主体为银行,投资者很少出现本金亏损,亏损的一般是利息,因此大多投资者并无意过多了解产品属性,对资金流向一概不知,对风险警告也熟视无睹,这实际上脱节于资产管理本质,不利于理性投资环境的打造。而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后,不允许设置资金池,将推动理财产品净值化进程。
净值型理财产品意味着银行不对产品固定利率予以承诺,收益以净值形式对外公布。这有助于投资产品价格的去扭曲化,打破刚性兑付。投资者需要留意银行理财产品的类型,并时刻留意产品的动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投资结构,告别对银行的依赖与信仰。同时,受去保本业务的影响,银行的盈利来源也由超过刚性兑付的利息转变为以管理费为主。
●可投资股市,理财产品更加丰富
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可直接或间接投向股市,投资组合将包括股票类资产的产品,因此,风险范围扩大,投资可能产生负收益。但是从长远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股市,对于投资大环境而言是一大进步。在国内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以及中产阶层的消费和购买力增长的背景下,国内投资理财需求迅速扩大,理财产品的丰富化可满足不同投资者的理财需求与风险偏好,还敦促投资者比以往更加谨慎,更加了解金融市场,这有利于推进投资理念理性化与健康化。
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资股票可能产生的风险,投资者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根据监管规定,银行理财子公司全部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一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 15%,保持一定的资产组合分散化程度,能够更切实地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另外,虽然银行理财产品以后可以投资股市,但放开股市限制不等同于大量理财资金涌入股市。在审慎监管的背景下,银行对资本市场的配置在短期可能不会大幅增加。至少从过渡期的发行数据来看,银行并未对股票进行过多配置。究其原因,一是银行客户的风险承受度普遍较低,高风险产品需求较少;二是银行考虑到其声誉影响,为保险起见,一般会通过投资公募基金间接投资股市;三是银行一直以来被禁止直接投资股市,对股市资产的配置能力与经验尚需强化积累。基于上述原因,在过渡期内,银行对股市的配置不会有较大提升。
●理财产品期限会有所变化
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对非标资产限制有所放宽,不再要求非标投资余额不得超过总资产的4%,这大幅提升了非标资产的可操作空间,但非标监管控制有所加强,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禁止期限错配,从而降低期限错配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目前配置有非标资产的银行理财产品期限一般为三年以上,预计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非标资产的规模会有所下降,理财产品期限也相应将有较大改变。
如何调整银行理财投资策略
面对银行理财的新转变,个人投资者需要相应地调整投资策略和态度,培养理性健康的投资思维,根据产品属性与自身风险偏好选择产品。
第一,打破刚性信仰,权衡收益风险。
在理财产品的非保本趋势下,对于投资者而言,必须打破对银行的迷信,分清存款利息与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两者的区别,身体力行地实践“投资需谨慎”,从收益和风险两方面衡量购买何种理财产品,而不是单单以预期收益率产品为主。而对于打破刚性兑付的净值化产品而言,由于其本身存在价值波动风险,本金亏损将全部由投资者自行承担,银行理财子公司只是负责资金投资与定期产品信息披露,将风险与收益真正让渡给投资者,因此投资者更加需要理性和谨慎对待。
基于此,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前必须仔细审阅产品说明书和和相关合约,重点把握净值化产品风险,购买后还需要定期查看资产配置与净值变化。
实际上,净值化理财产品在理财子公司成立前已有亏损案例。比如交行“得利宝·至尊18号”,在2013年净值亏损约20%,产品不仅没有兑现预期收益,还出现两成左右的本金亏损;再比如中信银行的“中信理财之惠益计划成长系列5号3期”,在存续期内曾发生账面亏损41%,兑付收益却达6.2%的状况,这是因为外部担保公司履行了赔付义务,属于变相的刚性兑付,而没有让投资者自身承受损失。但在未来,这些亏损将落实在投资者身上,因此投资者需要慎之再慎。
第二,明辨产品类型,了解投资标的。
市场上的银行理财产品主要分为现金管理类、封闭式理财产品与定期开放式理财产品,这主要用以区分流动性。无论购买哪种产品,投资者都应认真了解理财产品的资产标的,因为这才是与收益风险直接挂钩的因素。下文将以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说明,但需要说明的是,每一款产品都有其特点,并不能以此作为普适性准则。
●现金管理类产品:风险低、流动性强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也称为类货币产品,其资金端主要为货币市场工具,受众为风险承受能力低、流动性需求强的保守型客户。
2018年全年,预期收益型与净值型两类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并存,前者占比在“资管新规”推出后大幅减少,后者先是小幅下落,后有较大回升,可以看出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净值化进程较快。
以往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多采用摊余成本法+非标资产的形式,未来在理财业务从母银行分离出去后,理论上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较难投资非标。目前在实际操作中,仍有银行继续以现金管理类产品对接非标,比如工商银行的e灵通。2018年年底以来,e灵通对非标资产均有增减持,其中增持次数较多于减持,最近一次公告中的新增资产总额占组合资产的比例约为15%。
但是从长远来看,摊余成本法+标准化资产模式将成为现金管理类产品的配置主流,以净值型产品兴业银行现金宝-添利1号为例,其资产结构如表1所示,多投资于现金类、债券类资产,流动性较好,风险较低。
表 1兴业银行现金宝-添利1号投资组合
数据来源:兴业银行官网。
兴业银行现金宝-添利1号的收益率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其产品收益率较为连续,这是因为净值型产品基本需要每日披露收益率,以便投资者对产品有较好的整体把握。
图 2 兴业银行现金宝-添利1号预期收益率
数据来源:兴业银行官网。
另外,银行子公司的理财产品将不设置投资门槛并拓宽购买渠道,这意味着银行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与货币基金越来越相近。在限制条件放开的背景下,与基金公司相比,银行在债券投资与管理经验上具有一定优势,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在未来更具有竞争力,预计成为银行未来重要的部署方向。当下,投资者可用手机端操作对余额宝之类的主流货币基金进行日常购买,在未来,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有望成为满足这类投资需求的投资者的一大选择。
●封闭式理财产品:收益高、风险大
封闭式理财产品期限多为一年及以上,单只募集资金较少,发行频率较高。虽然流动性较差,但由于封闭式产品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至到期,且所投金融资产无活跃交易或估值不可靠时可用摊余成本法计价,并且可配置非标资产,因此其收益较高且稳定。封闭式产品的资产端主要以固定收益类为主,面向偏好稳定收益但要求收益高于同期存款的稳健型客户。
封闭式产品目前主要以预期收益型为主。据有关数据,2019年1月,全国封闭式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型产品发行量占总发行产品比例高达73.08%。以建行“乾元-私享”2019年第52期为例,根据其产品说明书,该产品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期限为278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35%,产品费用为“浮动管理费”,实际上是刚性兑付的超额收益而非手续费。建行的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均无产品公告,也未在官网公布其具体资产配置情况。
而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需要发行银行定期发布产品公告,详细披露资产配置状况。以兴业银行“万利宝-聚利”为例,其2018年第8期的资产配置如表2所示,可以发现,其所有资金几乎全部投向非标资产。
表2 兴业银行“万利宝-聚利”投资组合(2018年第8期)
数据来源:兴业银行官网。
该产品的收益率情况如图3所示,其由于采用摊余成本法计价,净值较为稳定,但收益率从2018年年末的7%左右下跌到了5%-5.5%的水平。这与产品在非标资产上的大比例配置不无关系,同时验证了封闭式净值产品收益波动大的特点,即使收益水平因市场因素有所滑落,也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图 3兴业银行“万利宝-聚利”收益情况
数据来源:兴业银行官网。
由于监管对于非标资产的期限限制,未来的封闭式产品期限普遍将越来越长,其流动性进一步降低,针对于此,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将有所策略,搭建理财产品的线上流转平台就是办法之一。产品持有人在卖出时,可在系统测算的推荐收益率上下一定限度之内标价,而后再由买方出价,价高者得。
假设有一款365天的封闭式理财产品,共1万元,年化收益率为5%,投资者在持有146天时转让该理财产品,持有期收益为10000*5%*146/365=200元,此时转让金额可设为10000元至10200元,若交易金额为10180元,则买方的年化预期收益率则达到8.19%(500/10180*365/(365-146))。封闭式理财产品的二手流转相当于把一个长的封闭期拆分开,将产品的长期资金需求对接到多个投资者不同的短期理财需求,并能够实现较高的收益。
●定期开放型产品:风险适中、流动性灵活
开放式理财产品相当于多个固定期限较短的封闭式产品自动续期,流动性适中,综合考虑客户接受度与银行长期资金需求,可看作是类货币产品与封闭式产品两者的过渡。其理财资产端配置种类较多,有基金类、债券类和债权类等。
例如,依据建设银行的公布数据,建设银行“乾元-满溢”系列的定期开放式产品资产端的布置以及收益率数据分别如图4、图5呈现,其中融资类资产为债权类资产,包括标准化债权资产和非标化债权资产,其详细持有比例未公布。随着固定期限的增加,现金及债券类流动性较强的资产配置比例逐渐下降,而融资类资产比例稳步上升,短期限的与类货币产品较为相似,封闭期较长的与封闭式产品较为接近。相应地,期限越长,客户预期年化收益率越高。
图 4 建设银行“乾元-满溢”系列投资组合
数据来源:建设银行官网。
图5 建设银行“乾元-满溢”系列收益情况
数据来源:建设银行官网。
结语
总而言之,在银行理财回归本源、银行理财子公司蓄势待发的环境下,投资者需要尽早适应银行理财的新特点,打破对银行的盲目迷信,理性地做出产品选择,其判断标准包括风险等级、流动性、参考收益率等。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资金情况与风险偏好进行资产配置,从而真正做到“买者自负”。
(原刊登于《金融博览·财富》)
了解更多深度内容,欢迎关注杨望金融微信公众号。(ID:yangwangjin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