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都没用!马尾损伤当时没及时治疗,后来导致肌肉萎缩了


 家住四川宜宾的马尾神经损伤患者胡先生在2016年出现双脚脚面脚底发麻,后17年初,会阴区和腿都有不适感,17年中旬入院。

 
症状:双腿发麻偶有痛感,双脚发麻,肛门周围灼热感已经有一年,异物感,阴茎窜痛感约半年有余,伴有勃起功能轻度受限,勃而不坚,小便排便轻度无力,大便便秘、干结。
 
早期平卧位有些缓解,后期逐渐加重,卧位不能缓解。
 
CT:L4/5S1中央偏左突出,约0.8cm。
 
体检:左足脚面脚底周围感觉减退,肛门括约肌较为松弛,收缩力量差,轻微内痔,阴茎呈现回缩状,紧张状态。
 
考虑为:腰椎间盘突出伴有马尾神经受压迫  手术处理减除突出物及减压手术
 
术后胡先生描述会阴区周围症状并无改善,大小便功能也同手术前无变化。术后转移康复科锻炼理疗三个月后,情况略微有所减轻但是不明显,后回家调养恢复,在家因为没有固定的锻炼时间,加上信心不足,除了营养神经的一些药物在服用,其他就没有吃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或者轮椅上。
 
18年初因为身体锻炼程度不够,和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调养,双下肢腿部开始逐渐轻度萎缩,左小腿比右腿萎缩速度快,这个时候胡先生的腿部因长期得不到正常气血的滋养循环,导致部分经络阻滞不通,长期已久萎缩力度加快。
 
祖国医学中并无“肌肉萎缩”这一说法,中医将其称为“痿症”。痿症指肢体筋脉驰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类病症。
 
中医认为痿症的成因要是由于"热"和"虚",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脏腑亏虚,功能失调所致。而马尾神经损伤的病人大部分是后天失养造成的。
 
根据中医五轮学说的观点,眼睑部位属于脾;根据脏腑学说的观点,脾主四肢和肌肉,因此对肌无力的各种临床证候,大多运用中医脾胃学说作为指导,同时根据五脏六腑的关系,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因此该病又与肺和肾有密切关系。肌无力的病因特点是肺脾肾虚,致气虚下陷,脾虚失运,肾虚失固,筋脉肌肉失养,脏腑功能失调,而肌肉痿软无力。
 
同时,由于肺脾肾虚,卫外失固,湿浊内生而致外感风邪,内伤痰湿,内外合攻,加重病情,故治疗时当注重邪(外邪、湿痰)、正(肺脾肾),权衡标本。在治疗上首先祛邪扶正。
 
中医对肌肉萎缩的辩证施治法:
 
1、肺热伤津:肺主皮毛、宣发、升降。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热叶焦、津液不足、气血运行失常、四肢五体失养而成为痿。
 
病状主要表现为四肢痿弱无力,肌肉萎缩,肢体变形,皮肤枯燥或伴有发热,呛咳无痰,小便短赤、热痛。
 
治疗原则:清肺润燥、益气养阴。
 
 
2、湿热浸淫:湿热之邪损伤胍脾胃,运化不能,湿从内生、浸入筋脉,路道不利,影响气血运行和荣养,致筋脉肌肉驰纵不收而成为痿。
 
病状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手足痿软无力,手足下垂,不堪任用。肢体麻木,小便赤热涩痛。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燥温化痰。
 
3、脾胃虚弱: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统血、主肌肉、四肢。脾胃虚损,运化无能、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肌肉失养而成为痿症。
 
临床表现为:肢体软弱无力,肌肉枯萎瘦削,伴有神疲倦怠,食少便溏,面色虚浮无华细。
 
治疗原则:健脾生血、益气生肌。
 
4、肝肾亏虚: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经脉失去濡养而成痿。
 
病状表现为:下肢痿软无力,不能久立,腰脊酸软。一侧或双侧感觉障碍或痛觉消失。并有头昏目眩、耳鸣、遗精、遗尿或月经不调数。
 
治疗原则:益肝补肾、滋阴清热。
 
5、血虚血瘀:血虚则四肢失养、血瘀则阻脉络成痿。
 
病状表现:为四肢软弱无力,手足麻木不仁,面色无华或唇紫。
 
治疗原则:养血活血、祛瘀通络。
 
赵大夫治疗从马尾神经损伤的角度去解析肌肉萎缩等痿症的理论基础,根据古人典籍《素问·痿论》中“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学习研究,将自己所学先进技术和中医理念相结合。
 
经过治疗大量马尾神经损伤以及周围神经损伤的案例总结得出“生经益气汤”纯中医药疗法。“生经益气汤疗法”在于辨证施治、随症变方、一人一药之精妙,对马尾综合征的治疗有独到见解。通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与探索,其独特的辨证用药及处方精妙特色让很多马尾神经患者受益无穷。
 
“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柬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主渗灌溪谷,与阳明会於宗筋。”肌肉萎缩的病因病机从湿热、火热、痰浊、瘀血、元气亏损、情志失调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在临床中治疗以滋阴降火、清肺润燥、补脾益胃、调补肝肾、活血化瘀等治法,有效的指导了临床。
 
再简单的讲就是,经络长期受不到气血的冲刷滋养,从而变得萎靡。其中一些经络甚至不通,导致更多的亏虚出现,所以在治疗肌肉萎缩的时候,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益气养血成为了重要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