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从今年3月1美元兑6.3元,已经贬到1美元兑6.8的水平, 贬值幅度接近10%。 对于人民币从稳定到突然持续贬值的原因, 关注中国经济的分析家们有各种猜测。 一个代表性的解释是中国政府也许是利用人民币贬值, 来对冲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出口产品施加关税的负面影响。例如,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 在自己的推特上表示,7%的人民币贬值完全可以对冲特朗普对中国产品征收的25%关税。
从利率差异,货币增长差异等基本面来看, 我认为人民币贬值对中国经济是利好。 然而, 指望人民币贬值来对冲特朗普对中国产品施加的关税, 则是一厢情愿的幻觉。今天国际贸易已经进入全球价值链时代, 中国对美国大部分出口是依托全球价值链而实现的。 汇率弹性对出口的影响已被大幅消弱, 与传统教科书理论不一样了。
我2010年论文“iPhone是如何扩大美国与中国贸易逆差的?”的一个重要观点, 就是人民币升值无法显著降低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我以第一代iPhone为例, 详细解释了这个观点。当时中国对美出口的每一部价值179美元的iPhone中, 原产于中国的附加值仅仅是6.5美元。 人民币升值只会影响中国工人创造的6.5美元, 而不是传统教科书上说的179美元。生产这部手机时, 富士康从第三国进口的零部件成本,丝毫不会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人民币即使升值50%, 对这部手机成本的影响也就只有3.25美元,与500美元的零售价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由于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包含大量的第三国附加值,因此人民币升值对于消减美国对华贸易赤字的作用不大。
目前中美贸易战已经进入第三轮。人民币最近几个月接近10%的贬值,被许多分析家认为是对冲美国关税的有效措施。 然而,按照全球价值链贸易的逻辑来分析人民币贬值可否对冲特朗普的关税,就会发现人民币贬值无法对冲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施加的关税。因为人民币贬值影响的仅仅是中国出口产品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 无法影响出口产品中包含的从第三国进口的零部件产品成本。 人民币贬值对美国关税的对冲效应,取决于对美出口产品中所包含的国内附加值的比例。 国内附加值比例高的产品,对冲效果就大,反之亦然。
例如,根据我的研究iPhone X 的料件和制造成本是410美元, 中国国内附加值大约为104美元。 如果特朗普对中国出口美国的手机类产品加税20%, 中国让人民币相应贬值20%进行对冲。人民币贬值只可以对冲关税对产自中国的104美元附加值的影响。无法对冲关税对iPhone X中包含的来自第三国价值306美元零部件成本的影响。 信息通信技术产品是目前中国对美国出口最大类别产品。根据对外经贸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院长王植教授的估算, 中国对美出口的信息通信技术产品中,源于外国的附加值为58%。 如果美国开始对这类产品征收关税,人民币贬值显然是无法对冲美国关税的影响。
由于人民币贬值无法对冲特朗普关税的影响,如果存在第三国可以替代中国企业组装或者生产销往美国的产品,10%的关税就有可能导致原来外包给中国企业的订单,被外包给其他国家组装和生产。 因此, 在全球价值链主导贸易的时代,关税对中国出口企业的潜在影响,不是简单的按照价格弹性估算的下降几个百分点问题,而是有可能让中国接单的出口企业,完全失去出口订单的风险。以中国为组装加工基地目标是美国的外资企业, 也有可能向其他国家,例如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搬迁。
中国对美出口的大部分产品,基本是按照外国跨过国公司的订单进行生产和组装。例如, 沃尔玛在中国有6万个供应商, 沃尔玛每年在中国的采购大约为美国从中国进口的10%; H&M 在中国有700多个供应商。在带动中国对美出口的全球价值链上,中国出口企业处于从属的地位,没有决定生产什么产品,以及把产品销售到那个市场的决策权,也没有定价权。中国企业与全球价值链领头企业的不对称关系,让中国出口企业在中美贸易战的炮火中,面临被价值链领头企业抛弃的风险。
许多分析家喜欢把中美贸易战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日美贸易摩擦相比。但是,当时日本对美出口企业与中国今天的出口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 日本企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向美国“倾销”汽车和电器的时候, 它们拥有这些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它们是自己花钱打广告开辟市场。 今天中国企业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要依赖美国的核心技术,依赖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品牌,这些企业基本不做外国市场的营销。 这些企业在价值链的从属地位使得它们更容易受到美国关税的冲击。
出口企业都属于实体经济。 中国经济已经存在着“脱实向虚”的问题。 特朗普关税对出口企业的负面影响会导致“脱实向虚”问题的恶化。 因此,防止特朗普政府把对中国产品征税范围进一步扩大,通过积极谈判说服特朗普政府取消对中国产品实施的惩罚性关税,要比利用人民币贬值对冲特朗普关税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