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斯蒂芬·霍金之声访问麒麟座V616黑洞


 

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的骨灰15日将被安葬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与艾萨克·牛顿为邻。之后,霍金生前录音将由卫星天线广播,向麒麟座V616(A0620-00)黑洞发射,以纪念这位科学家对探索宇宙黑洞作出的贡献。

麒麟座V616

麒麟座V616(A0620-00)是目前已知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越距离太阳约2800光年,这是一个双星系统,包含一个9-13倍太阳质量的黑暗致密天体(候选黑洞)和一个0.5倍太阳质量的恒星。

霍金的黑洞理论

1975年,霍金以数学计算的方法证明黑洞由于质量巨大,进入其边界的,也即所谓“活动水平线”的物体都会被其吞噬而永远无法逃逸。黑洞形成后,就开始向外辐射能量,最终将因为质量丧失殆尽而消失。2004年7月21日,霍金向学术界宣布了他对黑洞研究的最新成果,认为黑洞不会将进入其边界的物体的信息淹没,反而会将这些信息“撕碎”后释放出去。该一理论的提出,说明霍金推翻了近30年前他自己提出的“黑洞悖论”。

什么是黑洞?

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通过计算得到了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一个真空解,这个解表明,如果将大量物质集中于空间一点,其周围会产生奇异的现象,即在质点周围存在一个界面——“视界”一旦进入这个界面,即使光也无法逃脱。这种“不可思议的天体”被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命名为“黑洞”。

天使投资人、陨石收藏家郭涛表示,研究黑洞有利于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过程,加快人来在浩瀚宇宙中开枝散叶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