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走不走心看这里


 

走心和不走心得新媒体运营在对新媒体运营的认知上有很大的差异,在运营的过程中,对细节的认知差异也普遍存在。

1、写文章=编辑文章?

“写文章嘛,不就是编辑好,上传到网站,就OK了!”

但真正的高手,走心的“写文章”,至少要包括以下细节:

 

★文章基础内容编辑,这是必须的;

文章标题优化,至少列出5-10个标题,分析吸引程度并选取其中之一;

文章关键词增加,1000字的文章至少出现8次以上行业关键词;

文章排版,与系列文章风格一致、不能过于花哨;

文章配图,与内容相符且不侵权,封面图重点不被标题压住;

文章转化,末尾引导用户点击阅读原文或留言评论;

2、“做群推广,无非把文章发到自己加过的各个群里,鼓励大家阅读。”系统化的推广,至少需要包括以下细节:

做文章用户分析,思考这篇文章最适合什么人看;

提炼吸引点,找出文中哪些细节最吸引读者;

寻找匹配群组,针对文章用户属性选择最适合发的、目前还在活跃的群;

设计推广文案(或话术),将上述吸引点植入推广文案,同时注意有趣、相关;

文章发到群里;

群友互动与讨论,适当时候发个红包;

不假思索直接把文章抛到所有群里,你得到的可能是两种结果:要么在有质量的群,容易被踢;要么在不活跃的群不被踢,但是没人看。

3、看数据,就是看看昨天文章多少阅读量。除此之外,一概不看。“看数据”,目的不是看一眼数据,而是通过数据,对接下来的新媒体运营工作有指导。看数据也是一项系统化工作:

高手运营者看的阅读量;

看粉丝数据,分析昨日涨粉情况,结合近期活动分析活动的有效性;

看用户属性,了解粉丝分布;

统计文章数据,结合同行数据分析近期受欢迎文章,重点攻下;

看昨日消息,如果只有粉丝增量没有消息数,说明你的欢迎词需要调整;

 

4、做社群就是把客户或粉丝拉个群。但实际上,不是拉个群就够了,而是至少要做这些事:

 

社群目的分析,看建这个群是做什么的,服务?咨询?活动?

群成员规划,基于社群目的分析,看哪些用户适合拉进来,哪些没必要拉入;

群角色规划,你的团队里,谁是管理员?谁负责泡在群里聊天?谁负责发红包?

群基础设置,至少要起个群名称、发个群公告吧?

群内容规划,每天发什么内容、做什么互动?

群前期推广,至少要做个简单的手机海报,吸引别人扫码吧?

现阶段,各个群的活跃度都在逐渐下降,如果你还不做精细化运营,那么迎接你的将会是又一个死群。

5、“多平台就是一篇文章发到简书、头条、大鱼号等内容平台”如果你真这么做了,最终的效果可能事倍功半。

各大平台都有自己的用户属性,也有自己的原创保护机制,如果你只是简单地复制粘贴一遍,基本上对你的品牌没什么帮助,甚至有可能会因为文章非原创而被降权。

这里的“原创保护”已经不只是原先的单一平台的原创保护,而是全网文章比对了。这篇文章是你写的,没错,但是你没首发在这个平台,人家认为你非原创。很多高产作者会在不同的平台发不通类型的文章——在豆瓣写文艺文章、知乎发烧脑文章、头条发民间故事。

所以,多平台运营,高手运营者至少会考虑:

近期要主攻哪个平台的原创?那我就首发这个平台;

同一篇文章,标题是否吸引其他平台读者?要不要改?

最容易受到惩罚的二维码,有没有在其他平台删掉?

怎样绕过管理员,推广自己的产品或为自己的账号引流?

新媒体运营过程中,高手运营者和菜鸟运营者,实际上能力相差不大,关键是对同一件事的理解不同,尤其是对细节的把握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