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恩.D.怀特著《16世纪以及的景观历史》一书,作者对过去五个世纪中,英国、欧洲及更广阔世界的景观感知变化的方式进行了探索,用线性叙述和景观与历史关系分析方法,穿越了封建时期、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阶段以及现代社会的景观变迁。
景观围绕在我们周围,并通过物质的或精神的方式与我们朝夕相处、相互影响,景观构成了整个人类历史进程的宏大背景。同时景观是多层次的,它构成了一种记忆载体,记载了人类在地表面上连续不断的各个阶段的活动历史。
早期人类原始的狩猎社会保留着评价领土的方法,就浸透着人类景观意识,它反映在对周边环境的观察中,一个既能让人瞭望,又能提供庇护的景观,就表现了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古老生存需求观念和意识存在。人们是根据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条件来理解、感知景观的。传统意义中包涵着人类起源于稀树草原环境,树木和草地的混合景观激发了人们强烈的好感。同时景观中也存在着一种强烈的性别因素,美丽景观是柔软的,圆润的、女性的,而崇高的景观是崎岖不平的、男性的。
景观术语起源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景观意味着对空间掌控与支配的能力。古代乡村是围合的田地,这种特征是从史前时代就开始了不断演化形态的。在把艺术和科学对待景观的方法统一起来方面,欧几里得几何学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景观艺术是一种崭新的构建世界的方式。景观方面的正确品味,被视为检验和证实某人作为统治阶级成员的试金石。
16世纪意大利别墅生活的繁荣又与乡村生活环境的理想化联系在一起,当时城市的快速发展强化了对乡村的向往。从此教育旅行起源于此,经典路线是从法国开始,经过低地国家,再到德国的阿尔卑斯山及周边地区,重点是意大利,威尼斯,佛罗伦萨和罗马,这个遍游欧洲大陆接受贵族教育的过程中得以完成。
美洲发现和对美洲的殖民,全球洗劫的开始,给环境和景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和影响。17或18世纪英国乡村圈地运动以最鲜明、最引人注目的形式,通过景观变化展现权力。强调的是秩序和对大自然控制,这给英国的景观打上了深刻的印记。交通改善是18世纪景观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收取过路费收回投资成本交通运营模式,以运河为廉价运输而建设的交通设施。德国的景观被描绘充满阴郁、奇怪氛围的森林与山地景观。
由于美国对镇区进行了格网状的划分,表达了美国人渴望掌握和驯服荒野的意愿。景观美学的性质发生了迅速的改变,从启蒙时代的如画景观向浪漫主义的观点迅速转变。美国浪漫主义特征是赞美简单的生活和高贵的原始观念。美国人正在脱离与他们英国祖先的联系。壮丽的自然景观极大地弥补了历史底蕴的匮乏,对大自然的崇拜是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在成立初期的几十年里最显著的特征。美国的自然原始则是强壮、野蛮、单纯和自由的。
帝国主义与景观也在发生变化,东方正在被建构。西方世界投射自己的幻想和欲望成为现实,埃及被视为一个根植于历史地理的真实世界,却很少关注伊斯兰文化统治下的埃及,伊斯兰统治下埃及是古埃及辉煌文明的堕落。在印度,英国人山间避署胜地正在逐渐成为大英帝国主义观念象征。北美、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大英帝国的殖民主义者致力于大面积地再造欧洲景观。
20世纪,景观变化真正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过程。技术进步既有能力创造新的景观,也有能力摧毁现存的景观。公众关注景观变化的意识史无前例。日益复杂化的地理信息辅以统计、摄影和制图数据,对景观变化进行三维建模,通过卫星监测土地覆被变化,对景观的多样性进行大尺度勘探,从太空观察地球广大区域,使人们对景观的脆弱性产生了新的认识。
景观逐渐变得更加相似,全球化城市最为明显。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变暖,已经造成大范围的景观变化,如全球性冰川减少,北极海域的冰层变薄以及南极半岛的植被扩大等重大变化。
英国作为工业化革命的摇篮和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现在却将自己国家的特征定义为乡村。19世纪对景观保护放任不管的态度,毁掉了英国的城镇,而20世纪对景观保护同样放任不管的态度,已经威胁到了英国农村。英式村庄已经成为英格兰形象的缩影,被人们普遍认为是真正的英格兰之心。英国开发出航空考古技术正在全国范围内支持县级层面的历史景观的特征勘察。
理想化的英国农村形象是封闭的田野、教堂和村庄,也包括农村的房屋和园林。当前他们提出了乡村守护计划,计划鼓励农民采用更环保的农业耕种技术,对具有考古价值的乡村历史遗迹的保护加强,建立相应景观定量评估系统,得正分的要素包括地形的起伏程度,土地覆被的多样性以及水体的存在等,而平坦的地势、城镇和工业景观的存在则要打负分。这些景观标准显然与我们当下现代城镇如火如荼建设完全不同,它凸显未来乡村与城市重构生态觉醒和建筑思想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