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乱象中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刘植荣
一些骗子打着“金融创新”的招牌进行骗局翻新,但行骗套路万变不离其宗,最近被公安机关作为传销立案侦查的“善心汇”就是其中的一例。
拉大旗作虎皮谎称有政府背景。2017年4月,多家门户网站发布了题为《善心汇命运共同体循环经济调研取得圆满成功》的文章,谎称“研讨会由昆明经济开发区投资促进局主管”,给人的感觉是这个公司有政府背景。“善心汇”在宣传中也不乏“爱国”“正能量”“传统文化”等字眼,称精准扶贫,替政府排忧解难。如此宣传很容易麻痹人的警觉神经,只要和政府有了瓜葛,人们就不再怀疑了。
高调做慈善赢得公众信任。
收买媒体发软文给自己贴金。
用假善掩盖真恶。“善心汇”到处宣传称,只要你在互联网平台上买“善种子”“善心币”,就能洒下一片善心,收获金钱万贯,让会员相信舍得掏钱“行善”就会发财,这种洗脑式宣教颇似邪教。
要想不落入金融骗子的陷阱,关键还在自己。
首先,要有一定的金融常识。金融的本质是为实体企业融资。把钱存入银行,银行再把钱贷给企业,这是金融。企业发行股票获得资金用于发展,这也是金融。企业缺钱发行债券筹资,这同样是金融。当有人忽悠你投资时,不妨了解一下他们拿钱去干什么,如果把钱拿去投机炒作或去向不明就要远离。
其次,不要跟风。金融骗子为制造羊群效应会拿出一部分资金作诱饵,让先进入的人得到规定的回报,再让他们现身说法,诱骗更多的人入局。当你发现周围的人都疯狂地搞什么投资时,不可眼红跟风,这往往就是一个庞氏骗局。识别传销并不难,不管宣传口号多么冠冕堂皇,只要收入门费或要求购买传销商品、发展下线、层层返利,那就是传销。
其三,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少金融诈骗的受害者有这种心理,认为参加的人这么多,政府不会不知道,不会出事;就是万一出事政府也会兜底,不会让百姓吃亏。要知道,个人投资理财是个人行为,自己获得收益并承担风险,赚了钱不会分给政府,赔了钱也别指望政府补偿,政府怎么会拿纳税人的钱补偿个人的投资损失?
最后,要拴牢贪欲的心猿意马。有发家致富的想法不错,但最可靠的致富道路就是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因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想不通过劳动获得财富,要么是贪污受贿坑蒙拐骗,要么是投机套利,前者属于违法犯罪要坐牢,而后者风险大得会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