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乱象中谨防上当受骗


 金融乱象中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刘植荣

 



2017724,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深入扎实整治金融乱象,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整治金融乱象是项长期任务,不可能政府一出手就销声匿迹。所以,在金融乱象环境中应知道一些金融骗子的骗术,谨防上当受骗。

一些骗子打着“金融创新”的招牌进行骗局翻新,但行骗套路万变不离其宗,最近被公安机关作为传销立案侦查的“善心汇”就是其中的一例。

拉大旗作虎皮谎称有政府背景。20174月,多家门户网站发布了题为《善心汇命运共同体循环经济调研取得圆满成功》的文章,谎称“研讨会由昆明经济开发区投资促进局主管”,给人的感觉是这个公司有政府背景。“善心汇”在宣传中也不乏“爱国”“正能量”“传统文化”等字眼,称精准扶贫,替政府排忧解难。如此宣传很容易麻痹人的警觉神经,只要和政府有了瓜葛,人们就不再怀疑了。

高调做慈善赢得公众信任。201719,多家媒体刊发了题为《“善心汇公益基金”在京启动》的文章,宣传深圳市善心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善心汇公益基金”捐赠1000万元,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张建岷接受捐赠并向深圳市善心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颁发捐赠证书。这个消息发出后,一些人对“善心汇”更是笃信不移,乖乖钻进骗子设下的圈套。

收买媒体发软文给自己贴金。2017526一些媒体刊发了题为《善心汇:精准扶贫的及时性与可持续性探索》文章,为“善心汇”站台洗地,吹捧“善心汇”是“领先公益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有望解决传统特殊扶贫救援工作中屡屡遇到的低效率、低公开度问题,未来或会形成圈子里的一种可借鉴性模式”。

用假善掩盖真恶。“善心汇”到处宣传称,只要你在互联网平台上买“善种子”“善心币”,就能洒下一片善心,收获金钱万贯,让会员相信舍得掏钱“行善”就会发财,这种洗脑式宣教颇似邪教。

要想不落入金融骗子的陷阱,关键还在自己。

首先,要有一定的金融常识。金融的本质是为实体企业融资。把钱存入银行,银行再把钱贷给企业,这是金融。企业发行股票获得资金用于发展,这也是金融。企业缺钱发行债券筹资,这同样是金融。当有人忽悠你投资时,不妨了解一下他们拿钱去干什么,如果把钱拿去投机炒作或去向不明就要远离。

其次,不要跟风。金融骗子为制造羊群效应会拿出一部分资金作诱饵,让先进入的人得到规定的回报,再让他们现身说法,诱骗更多的人入局。当你发现周围的人都疯狂地搞什么投资时,不可眼红跟风,这往往就是一个庞氏骗局。识别传销并不难,不管宣传口号多么冠冕堂皇,只要收入门费或要求购买传销商品、发展下线、层层返利,那就是传销。

其三,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少金融诈骗的受害者有这种心理,认为参加的人这么多,政府不会不知道,不会出事;就是万一出事政府也会兜底,不会让百姓吃亏。要知道,个人投资理财是个人行为,自己获得收益并承担风险,赚了钱不会分给政府,赔了钱也别指望政府补偿,政府怎么会拿纳税人的钱补偿个人的投资损失?

最后,要拴牢贪欲的心猿意马。有发家致富的想法不错,但最可靠的致富道路就是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因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想不通过劳动获得财富,要么是贪污受贿坑蒙拐骗,要么是投机套利,前者属于违法犯罪要坐牢,而后者风险大得会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