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强:如何管理老板


无论是企业、政府或任何其他机构,我还没有碰到哪个管理者没说过这样的话:“管理下属,我没有什么问题,但我该如何管理老板呢?”

做到这一点,无须谄媚老板。卓有成效的高管知道,老板也是人。老板是人,所以也有着优势和局限性。围绕老板的弱点展开建设,和围绕下属的弱点展开建设一样,令人沮丧,单调乏味。因此,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会问:“我的老板哪些事情做得真正优秀呢?”“他真正擅长做什么?”“我的老板需要我做些什么才能发挥绩效?”“他需要知道些什么才能运用到自己的优势?“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不怎么看重老板做不到的事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知道,既然老板是人,就有发挥成效的途径,而且总是在寻找这些途径。我们都是观察他人的专家,看待当事人比他们自己更清楚。因此,让老板卓有成效是很简单的。但它需要围绕优势进行建设,剥离弱点。围绕上级的优势展开建设,最能让管理者也卓有成效。

当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注重发挥优势,他总是能够看到他人的优势所在,并围绕着优势去努力。注重优势不只是技能问题,而是心态问题:注重优势的人首先要有清晰的基于绩效的目标,有创造未来的心态,为成果承担责任而自我管理的能力。管理老板实际上是管理自己。

传统企业中,老板象征权威,被看作是高于下属,级别越高就应该越聪明、越明智、越有经验,因此令人生畏。 “管理老板”即便不是大逆不道,也是大胆妄为的想法。因此,对于不胜任的老板,或者下属不满意的老板,人们就只能背后抱怨,当面却不敢出声。

在知识型组织中,所有员工应该是平等的,只是分工不同,因为知识工作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每个人都负有帮助他人做好工作的责任,也就是发挥他人优势的责任。在知识型组织的价值网络中,每个节点之间,或者说人与人之间,都是价值交换的关系,只有每个人都发挥最佳状态,整个组织的绩效才能达到最高。所以,在知识型组织中,“管理”他人其实是服务他人,只有有助于他人才能实现自己的绩效。

任何人的绩效都是通过他人来实现的。比如,为上司写一份报告,如果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来写,写出来的可能不是上司所需要的,就浪费了自己和上司的时间。但如果按照上司阅读需要来写,产生更好的成果,就提高了自己的绩效。个人存在于组织中,不是为了本身的目的,而是为服务他人而存在,达成自己的目标是其结果,因此有“成人达己”一说,不能成就他人,自己就没有任何价值。对于老板如此,对他人也同样如此。

那么为什么要特别谈“管理老板”呢?因为老板代表着更大的绩效目标,帮助老板实现更大目标,个人才能有所成就。为了个人兴趣爱好做事,也许做得很好,却未必产生成效,甚至阻碍他人实现组织绩效。在企业中,只有每个人都向上负责,才能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要帮助老板实现目标,就是帮助老板发挥优势,做老板需要自己做的事情,以老板需要的方式去做,提升老板向上负责的绩效,就是下属的绩效。老板没有成效,个人也就不可能有成效。这与阿谀奉迎、讨老板喜欢完全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