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逢节假日,高速公路堵车就成了家常便饭,堵车不是新闻,不堵才是新闻,“节日”成“堵日”常态化。从9月30日开始,珠三角的高速公路几乎全线告急,处处拥堵,国庆节当天更是汽车变蜗牛,高速路不如人行道,全国“堵”声一片,“东西南北中,汽车尽成虫,凌晨上高速,半夜仍城中。”节假日出行难成了全国人民的难言之痛。
于是,网上堵车段子满天飞,人们众口一词都把堵车的原因和责任推到政府相关部门决定节假日高速免费上来,似乎高速免费就是造成高速堵、出行难的罪魁祸首。
其实,高速堵车的原因很多,一般情况下,只要路上的车辆能遵章守规、各行其道,是不会发生拥堵的。但在中国,有很多情况会造成堵车,有些是客观因素,有些是人为因素,还有的是政府职能部门或公路管理部门不考虑民众、没有大局观甚至是不作为、乱作为造成的。
1.车多。这是客观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车辆再多,如果公路畅顺,车辆行驶安全有序,驾驶员遵章守规、文明礼让,那是怎么样都不可能发生拥堵的。问题是中国的驾驶人员良莠不齐,素质参差:有些是靠贿赂考官甚至用钱走后门拿到驾驶证的,驾驶技术还没入门;有些驾驶员盲目开快车,开斗气车;有些驾驶员只管自己开车,不管道路状况和其它车辆情况,该让行的不让行,该变更车道的不变更车道,……这些情况都很容易引发事故,造成拥堵。
2.同日出行,车流集中。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说中国人都喜欢扎堆出行,制造堵车。主要的原因有几方面,一是休假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很多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带薪休假的年休制度,使得不少人只能选择在节假日出行。二是中国人大都喜欢家庭出行,即使夫妇俩所在单位都执行了年休制度,但各单位有各单位的工作安排和实际情况,要把夫妻俩的年休假安排在一起让他们去旅游还是比较困难的。三是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调休不科学。今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制定调休方案时,把补上班安排在节前的9月30日,逼得全国人民都只能集中在10月1日这天出行,所有的出行车辆都只能集中在10月1日这天上路,加上前面两大因素,不堵才怪。今年国庆堵车比历年都严重,主要就是调休不科学、不合理、不考虑国情这个原因。
3.限速不合理导致无法分流。我国的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在设定道路的车辆限速时,不是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限速方案,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一刀切。如高速上一些下坡的长坡路段,大型车辆确实需要限速,小车则根本没有必要,但我们的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不管什么车辆,全部都要减速,这就造成大行车辆和小车无法迅速分流,一旦有大型车辆因刹车失灵等原因失控,很容易殃及行驶在同一路段的小车,造成连环交通事故。
4.隧道。国内的高速公路,每每在遇到有隧道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例外地要把车辆行驶限速降低20公里/小时,有些隧道甚至降低40公里(京港澳高速韶广路段就有1个),这样看似为了确保安全,其实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也是节假日制造堵车的最大祸首之一。在车流少的时候,这种限速不会对交通造成什么影响,但如果车流密集,大家的车速都接近最高限速的时候,突然速度要慢下来,就必然造成后面的车辆拥堵,这个道理大家可以通过水管内(或河流中)水的流动就可以知道,而且对于那些技术差的新手来说,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引发追尾事故。
5.驾驶人不遵守法纪。出现这种情况是危害最大且最容易造成高速拥堵甚至引发交通事故的,如大型车辆长期占用快速车道,小型车辆乱变更车道、不打转向灯在车流中乱挤乱插,在高速的快车道上随便停车等等。
6.政府相关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的因素。如交通规划不科学,道路建设滞后,节日放假调休安排不合理等等。广东省的虎门大桥长期拥堵,就是政府交通规划不科学的典型例子。由于珠三角私家车增长迅猛,虎门大桥建成后不久就开始经常性拥堵,造成驾驶车辆或乘车过桥的人们苦不堪言,要求建造虎门二桥的呼声高涨,但省政府交通规划主管部门也许是痛不到他们身上,苦不到他们家里,损害不到他们的皮毛,要么是耳聋眼瞎,对百姓堵车之苦和建桥呼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要么就是抱着“堵的是你百姓的路,苦的是你普通老百姓,损害的是地方经济利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一直不做规划,或对地方提出的建桥规划压住不批,致使虎门大桥平日堵、节日更堵,简直可以申报堵车的吉尼斯记录了。类似情况还有广州北二环、龙洞、沙贝、三元里、广深高速入口、广清高速(这些地方堵在广州、痛在全省、苦在百姓)以及过去的洛溪大桥、九江大桥等长期堵车的热点,包括广深沿江高速通车后一度车辆稀少没起到应有的分流作用等,都是政府不作为、规划不科学造成的。节假日放假调休前面已经讲过,只要政府相关部门不把全国的车辆逼到同一天上路,堵车就不会这么严重,此处不再赘述。
7.交警处置不及时。中国的交警部门对公路交通意外反应慢、处理不及时、无疏导应急措施等问题已经是百姓诟病多年的常态,这主要是交通管理部门没有把“通路便民”放在首位,作为工作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造成的。路堵再多、再久、再严重,对交警部门的考评、升迁、奖惩没有实质性影响,有不少交警甚至抱着“你堵你的,我乐得看热闹”的心态,没有对事故即时作出响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取应急措施疏导车流。
8.道路状况差。国内很多道路的施工质量差,有些甚至是通路之日就是修路之时,这给车辆安全顺畅行驶带来很大影响。有些道路管理部门平时对道路出现的破损情况视而不见,没有及时安排维修,而是集中在8、9月份来施工,且往往施工组织不科学、不缜密,到国庆来临还没有完工,或者虽然完工,但临时路挡没有撤出,导致车道变窄,车流一大就必然造成堵车。
9.人为制造堵车。一些地方的交通管理部门往往为了罚款创收随意改变高速的限行速度,如明明设计时速120公里的路段,在中间搞一段严管路段,限速100公里,而且前面也不设置提醒标志让车辆提前减速,等到驾驶员发现时才突然减速;一些区间测速路段起点处没有标示限速多少,这很容易让驾驶员产生疑惑,从而影响驾驶安全;一些临时测速点则在测速雷达放置点的路旁放一个面积很小的写着“流动测速”的牌子,算是提醒驾驶员了,但只要前面有一辆大车,驾驶人员就看不到这个牌子,当发现有测速时,有些驾驶员会条件反射地去踩刹车,很容易引发事故。有些道路维修工程在前面竖起临时限速的牌子,但完工后没有及时拆除,对过往车辆的驾驶人员产生误导。一些道路上不同时期、相差悬殊甚至自相矛盾的限速标志并存,让驾驶人员无所适从,如由东莞市区经莞太路上广深高速,限速40、50、60、80公里都有,最奇葩的是宏远立交桥前标识的限速是60公里,到了桥上限速变成30公里,外地驾驶员第一次走这段路看到这样的限速标志,肯定会来个急刹车,很容易酿成追尾事故。另外有些驾驶员缺乏路德,如在最高限速120公里的路段,明明自己只开100公里,但就是长时间占用快速车道,影响后面的车辆通行。有些大货车甚至几辆车以相同的速度并排行驶,造成后面车辆集中,甚至造成拥堵。
10.应急通道没有发挥作用。高速公路的应急通道不应该只是作为公路管理部门或交通执法部门的专用应急车道,还应该是在发生紧急情况下(如发生交通事故、自然灾害或战争等)造成堵车时的应急疏散通道,使公共道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最大效能。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交警应该指挥小型车辆在应急通道有序通过,利用应急通道疏散车流。由于应急通道比较狭窄,此时还应禁止大型车辆驶上应急车道造成新的堵塞。
当然,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主要的应该就是这10个方面。在此,对减少甚至消除交通拥堵现象再提几点建议:
1.对高速公路的交警执法,除了配备正常的小型警用车辆外,可以考虑每一定长度的高速配备一辆直升机,或者高速交警再配备部分摩托车,以便在公路堵死的情况下迅速赶赴现场处理。
2.交警部门要把“通路便民”作为第一要务,考核主要看道路畅通的情况,发生严重堵车的,要追究当地交警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3.高速公路不再设置流动测速点、临时测速点或区间测速点,全部改为入口、出口区间测速。
4.科学规划高速公路分布,使得民众出行更多道路选择,车辆得到合理分流。
5.科学制定高速公路车辆速度标准。在公路规划设计和实施交通管理时,应该确保整条高速采取相同的行驶速度限制,不应分段设置限速。
6.节假日调休要为民众考虑深一层。为什么在高铁、民航发展迅猛,越来越多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当下,今年10月1日堵车比往年更严重,比春节更严重?为什么同样的出行车流,返程的时候(6、7、8日3天)为什么就不堵了、少堵了或局部堵而不是大面积堵了?这是把一天的车流分散到三天来通行,就是时间换空间,利用时间来分散车流,避免拥堵。希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考虑节假日调休的时候要为全国人民多想一层,要结合现实国情,要考虑民众的感受,不要把全国人民逼到同一天出行,更不要把所有出行车辆逼到同一天上路。这次国庆节加上中秋节,要是相关部门人性化一些,为老百姓多想一些,或者考虑一下全国人民集中出行的必然性和中国的道路交通状况,把调休安排得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国情一些,如9月30日照常休假,把补班时间调到10月8日,人们就可以提前一天回家探亲、上门访友、外出旅行,而不用在举国欢庆,本应该通过各种活动来庆祝祖国华诞的国庆纪念日当天去赶路乘车,甚至忍受拥堵挤逼之苦,使得开心事变成烦心事,感恩庆贺变成怨愤咒骂。如果政府相关部门的官员们更接地气一些,更为民着想,把补上班的时间往前或后挪一周,调到9月24日或10月14日,假期就可以再多一天,民众的休假、出行就更轻松自在了。如果他们公仆意识再强一些,9月29日也放假,补上班调整到9月24日、10月14日,节日假期就可以延长至10天,人们就可以提前两三天出行,不用一窝蜂似的全部集中在10月1日这天来赶路造堵,人民群众的节日感就更强、出行灵活性就更好、满意度就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