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体》看互联网+时代的不安全法则


 不安全法则:在商业丛林中没有绝对安全的位置,每个企业都可能遭受本群落或其它群落的攻击。

在科幻小说《三体》中,表达了一种在茫茫宇宙中的基本生存观念:没有任何一个星球是绝对安全的,一旦位置暴露,就有可能被毁灭。造成这一点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所谓宇宙公理理论,这带来了文明之间的生存竞争,包括:

l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l 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此外,“猜疑链”理论进一步加剧了文明之间很难取得信任,包括:

l 一个文明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是善文明还是恶文明

l 一个文明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认为本文明是善文明还是恶文明

l 一个文明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是否会对本文明发起攻击

l 一个文明无法判断另一个文明对自己是善意或恶意的

l 一个文明无法判断另一个文明认为自己是善意或恶意的

l 一个文明无法判断另一个文明判断自己对她是善意或恶意的

更进一步,“技术爆炸”理论,使得文明之间始终保持带有恐惧的彼此提防:

l 文明进步的速度和加速度不见得是一致的,弱小的文明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超越强大的文明

 

以上的理论事实上构成了宇宙文明的基本观念,在这样的基本观念作用下,整个宇宙就像一个茫茫的黑暗丛林一样,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

当然,这只是科幻作品的一家之言。但是,其背后的哲学观念却需要商界思考,商业丛林中是否存在绝对的安全?

我们的研究结论是,商业丛林中没有绝对安全的位置。任何位置都可能遭受其它物种的攻击乃至摧毁。

按照重生战略矩阵模型,“王国统治者”、“生态平台盟主”、“丛林猎人”和“创新先锋”都有可能遭受攻击,没有任何一类物种是绝对安全的。

【王国统治者可能遭受到的攻击】

尽管处于本行业的领先位置,甚至在垄断政策的保护之下,但这并不意味着王国统治者的位置绝对稳固。挑战者可能来自于任意方向。

 

首先,本行业内的挑战者把行业内的王者拉于马下,这在很多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并不罕见。例如在电信设备业,曾经的王者爱立信、朗讯、北方电信在华为、中兴的挑战下节节败退,早已不复王国统治者的雄风,甚至有的王国已经荡然无存。王者的衰落大多源于迟缓的反应速度、较差的性价比、缺少对于客户的足够关注、失去成本优势等。

其次,王国统治者对于刚刚出现的创新先锋往往不屑一顾,但事实上,创新先锋往往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导致王国的崩溃。如果时间穿越回2007年,有人说,诺基亚快要不行了,恐怕没有人会相信。当时的诺基亚如日中天,2006年出货量3.5亿支手机,2007年出货量超过5亿支,但就在这一年年底,iPhone横空出世。到现在不过几年间,手机界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诺基亚从占据手机市场40%的王国统治者快速跌落出前五名之外。王者诺基亚被创新先锋苹果击败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功能性能制胜的诺基亚手机,在进入智能机时代后,根本无法抗衡iPhone所建立起的一整套生态系统,这是一场低维王国与高维生力军的战役,两者的战争不在一个层面上,很短时间内高下立见。

第三,王国统治者的地位已经遭受到生态平台盟主的明显颠覆。苏宁和国美,在把控住大部分中国家电企业的售卖出口后,已经成为家电零售业乃至家电业的王国统治者。但是,王国的位置刚刚确立不久,电商领域的天猫迅速崛起,2012年的1111,192亿,2013年的1111,350亿。越来越多的90后不再走入苏宁国美的店内,而是选择把钱花在互联网上。苏宁以占据核心地段的线下垄断式经营模式,敌不过占据了年轻一代心智空间的线上平台式经营模式。与之类似的是中国移动,作为电信业的传统霸主,突然有一天尴尬地发现,自己的用户越来越多通过微信发信息和语音交流,核心业务短信的减收明显,而语音业务也越来越不是铁板一块。银行业的寒意同样明显,与支付宝合作推出余额宝的天弘基金,本来是一支在基金界排名50开外的小型基金,但就在半年左右时间里,天弘基金已经以2500亿基金规模成为全国第一大、全球第十四大基金。与之相对照的是,银行的储蓄增量日趋放缓,银行长期秉承的存贷汇模式受到极大冲击。

这两者之间的战役大多以王国统治者落败告终,其主要原因在于,生态平台盟主的进击多以跨界颠覆的形式进行,在定价上以低价甚至免费为主,极具侵略性。事实上,这是一场低维商业模式与高维商业模式的对抗,如同两种不同境界的文明差距一样,高下立判。

 

【生态平台盟主可能遭受的攻击】

即便成为生态平台盟主,市场地位也绝不是铁板一块,仍然有诸多挑战者觊觎整个位置,跃跃欲试,平台盟主稍有不慎,即可能被取代。

 

首先,创新先锋型企业有可能颠覆生态平台盟主,尤为常见的是,一些创新先锋企业通过有效的攻击手段,取代了旧盟主,成为新盟主。在全球C2C领域呼风唤雨的eBay通过收购易趣进入中国,继续沿袭其在美国的成功模式。但淘宝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尤其是,淘宝采取激进的免费策略,在短时间内汇聚了海量的卖家和买家,形成了完成超越eBay易趣的生态圈,到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电商的第一平台,而eBay易趣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微软,作为PC时代最成功的操作系统平台,微软搭建起其它操作系统难以企及的生态系统。但随着智能手机的爆发,以及谷歌下大力气推广免费的安卓系统,并迅速团结了一大批试图摆脱Wintel控制的芯片厂商、终端厂商和电信运营商,这已经使得谷歌的安卓平台成为智能手机领域最成功的生态平台盟主,而微软在此领域难以扭转颓势。由此可见,创新先锋企业与生态平台企业的战争本质上是生态战,挑战者大多通过更优质的生态造成旧有的生态逐渐低效、崩塌,这使得生态平台盟主须臾不敢放松。

其次,最具有战斗基因的“丛林猎人”们,时刻不忘改写市场游戏规则的机会。以京东为例,始终在用户和投资人面前担当“淘宝的竞争者”这样的定位,截止到2013年年底,淘宝天猫的市场份额约为38%左右,京东的市场份额已达到34%左右,这样的丛林猎人已经紧紧跟在盟主的身后。同样,在360的威胁之下,BAT没有一家敢于放松,其中腾讯、百度都在2013年推出了自己的手机安全产品,这种反击本身,恰恰说明了360在安全卫士等系列产品的覆盖威力之下,已经在用户侧紧紧贴住了BAT这第一集团军。几年前的360和腾讯的大战,是非常经典的“丛林猎人”挑战“生态平台盟主”的战斗,有这样的丛林猎人在后,没有一个盟主敢放松。挑战者未必能撼动盟主的整个生态,但其简单粗暴的打法往往聚焦在一个更基础的环节---用户身上,也就是说,丛林猎人大多通过争抢用户的方法侵蚀盟主们的领地,这同样可以造成盟主生态基石的坍塌。

第三,“王国统治者”们通常是传统行业的巨头霸主,虽然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下显得尤为不适。但这些企业向平台盟主们发起进击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敢于忽视这些老牌霸主的威势。当微信出现后,电信运营商集体遭遇危机,其中中国电信反应最快,它迅速意识到即时通信平台是未来的兵家必争之地,与网易合作推出易信,并充分利用自身的终端补贴、流量补贴优势,力图在即时通信平台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同样的例子还包括苏宁,应该说苏宁是传统企业中转型启动较早,动作幅度较大的一家企业,其整体资源配置日益明显地向线上倾斜,同时也力图充分发挥线下的相关各项优势。而在支付宝、余额宝、微信支付的力压之下,中国平安在2014年1月退出了壹钱包,这也是整个企业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核心战略,号称是集成了微信和支付宝优势的产品,具备投资理财、信用支付、社交聊天,并力图和平安的其它产品门户全部打通。总体来看,这些王国统治者通常是巨大的资源拥有者,如果能摆脱这些企业固有的路径依赖,通常能给予生态平台盟主以巨大的压力。

【丛林猎人可能遭受的攻击】

丛林猎人本身就是商业生态群落中面临竞争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既不是行业霸主,也不是生态轴心,通常会遭受其它商业力量的冲击与颠覆。

 

首先,丛林猎人最容易遭受王国统治者的攻击。大部分行业走向高集中度的过程,就是小鱼不断被大鱼吃掉的过程。以啤酒行业为例,几家“王国统治型”的领先企业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雪花啤酒在过去十几年间完成了累积几百起收购,把大部分啤酒业的“丛林猎人”纳入囊中,获取产能和市场。

零售业也是如此,伴随着丛林猎人不断被王国统治者收复,产业集中度逐渐提高。仅在2013年,就发生多起并购,如春天百货被王府井百货收购,当代商城被翠微股份收购。中国零售业由之前的跑马圈地进入了并购时代。

其次,丛林猎人也很容易遭到生态平台盟主的攻击,而且通常这种攻击对于丛林猎人都很难抵挡。原因在于,生态平台盟主大多发挥自身综合平台的优势,通过平台加组件的模式,对生态猎人的生存空间进行夹击。例如,微软在攻击Netscape过程中,将自己的IE浏览器集成进入Windows操作协同,对于用户免费提供,这几乎从根本上断绝了Netscape的生存空间。同样,在360作为互联网业界最著名的丛林猎手与腾讯频频交手之后,腾讯也开始大气力推广腾讯安全管家,力图压制住360最基础的业务。由于生态平台盟主在用户规模、功能综合性方面的优势,丛林猎人对于这样的攻击很难形成有效防御。

第三,不断涌现的创新先锋也通常通过对丛林猎人的攻击,来实现自身成长。例如,手机报等新型媒体的出现,对于本来就竞争激烈、一片红海的纸媒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整个市场在新旧媒体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各类手机报也层出不穷,手机报自身也成为竞争激烈的红海。这个时候,随着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的崛起,又几乎摧毁了手机报,对纸媒也基本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创新先锋可能遭受的攻击】

创新企业作为市场的后进入者,极容易被先进入企业所狙杀。

 

首先,王国统治者经常利用自己的驾驭力,扼杀创新先锋。例如,在中国的电信运营业,一度也有像小网通、吉通、铁通这样的新型运营商,但这些运营商的用户规模、网络资产、经营实力根本无法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抗衡,无论在市场营销方面,还是在网络互联互通方面,都很容易被扼杀掉。而后来的发展过程也正是如此。

其次,生态平台盟主对于有可能撼动自己生态核心为主的新兴物种,始终极为警惕。在中国的互联网市场,百度、腾讯、阿里三家参股或控股的企业都多达几十家,如腾讯先后出手收购或者注资F团、克拉钻石、好乐买、高朋、卖座网、搜狗、大众点评等创新先锋企业,以寻求在电子商务方面保持优势。巨头们除了发力电商领域,让自己的流量变现,在其它不断膨胀的新兴领域也出手频频。在在线旅游领域,百度并购了去哪儿网,腾讯并购易容和同程网。

最后,丛林猎人们更是时刻保持对于新型物种的警惕。相当多的丛林猎人由于自身规模和实力有限,对于创新采取跟随、复制的策略,同时,高强度的竞争赋予了丛林猎人高度的敏锐度和生存危机,一旦发现创新,就会快速扑上。

商业丛林中强敌环伺,无论你处在哪个市场群落中,都没有绝对安全的位置,随时有可能遭受致命一击。

思考:如果说,“不安全”法则是商业丛林中的常规法则,那么在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之后,“不安全”法则对于商业世界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