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社会竟然也是危机四伏?
------一位外国留学生说我们社会没有战争也没有恐怖活动但却有徐玉玉之死事件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晚上遇到一位大学生,她说她在网络上见到了我写的没有战争文章;这时陪同她的是位外国留学生,她说中国社会没有战争也没有恐怖活动;真的叫全世界人民羡慕。然而这莺歌燕舞的社会却出现了徐玉玉之死的事件,这告诉大家这依然还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社会。我问她咋知道我们社会也叫危机四伏,这时那位大学生说现在的外国留学生都知道如传销、医药讲课及其它各类诈骗、强拆、城管等;甚至连遭受以权谋私打击报复的事都知道,因为现在社会更加透明;所以徐玉玉事件她们都是第一时间通过网络而知道,所以外国留学生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社会实际也并不安全;因为到处有危险。我说实际还不仅仅是这些方面,如假冒伪劣更是老百姓不安全的主要原因;就连到旅游点吃饭,不是还遇到天价鱼事件吗?所以说我们今天的社会的确不安全,因为我们到任何地方或任何时候都得自己提高警惕;不然就是危险上身了。
是啊!当大家高高兴兴上学之时,罗庄高都街道中坦社区的18岁女孩徐玉玉却因大学学费被骗而含恨离世。徐玉玉今年高考以568分考入了南京邮电大学,正当她憧憬国家的帮助补贴之时;骗子的电话来了,声称有2600元助学金为她发放;然而最后却是她被骗9900元学费。由于贫困加羞愧,在派出所报案回来的路上女孩呼吸心脏骤停;后经医院两天抢救,最终还是离开人世。不是这孩子没有防范意识,而是我们社会这职业骗术是如此之高;你在那里等待国家的帮助,它竟然就主动帮助上门了。要知道电信诈骗可不是今年才开始的呀,而是经过多年法律制裁而还存在的毒瘤。只是前些年的诈骗主要针对的是老年人,而现在竟然与时俱进到大学生这个群体了;你能说这是安全的社会吗?
是啊!电信诈骗之祸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是如此惨烈,因为根本没有人或家庭没有受到电信诈骗的骚扰;有的竟然是家破人亡或妻离子散。更甚嚣尘上是这电信诈骗竟然还有专业班子,因为按照公安部打击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披露;竟然不同的地区制造出自己特色的诈骗途径与形式。在诈骗产业不断发展中,现在竟然形成了专门对内地的境外诈骗集团。仅公开的2016年上半年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就达28.7万起,造成老百姓损失80余亿元。更不可容忍的这些巨额数字的背后是无数个“徐玉玉们”的痛不欲生,因为这些电信诈骗不是针对腐败分子而全部是我们社会最贫困的群体;如救命的钱、上学的钱、养家糊口的钱。当这些钱就这么落入电信诈骗的陷阱后,自然也就是家破人亡或妻离子散。可是这个过街之鼠的产业为何能在我们这莺歌燕舞的社会发生,难道仅仅只是上当受骗者的善良吗?这次是17185336302这个电话骗了徐玉玉,可有时诈骗者竟然能通过改号软件而变成公检法的正式号码;这些冰冷的号码通过诈骗者的手直接变成了杀人不见血的利刃。可善良的人却总在想,是谁吐露了我们这些人的个人隐私呢?试想如果不是骗子知道徐玉玉需要助学金,她能如此轻易上当受骗吗?这位从来不会为母亲身有残疾而“羞耻”的姑娘,却自以为耻辱地掉进了诈骗陷阱而死。这难道是我们这充满正能量社会的莺歌燕舞吗?一个花季女孩的羞愤之死是我们社会的危险体现,因为它也是无奈、无力和无助的残酷现实展现。
作为一个善良的人,你能说我们今天的社会到处危险重重吗?因为这与我们正能量的宣扬背道而驰。更重要的是越是贫困的家庭,孩子从小被教育的就是社会正能量;所以相信党、相信组织的人自然更加相信代表党的单位,因而对这些代表党的电话自然也就深信不疑了;这也是我们今天社会这些电信诈骗竟然目标人群就是我们社会的贫困群体,所以每个上当受骗者最后只能是家破人亡或妻离子散。
当一个社会善良的人总容易上当受骗的社会,自然也就让人感觉到社会不安全;因为到处是危险的。更重要的是当诈骗成为专门班子后,而上当受骗者却只能是一个个的个体独立应付;这种不对称的智慧与力量,从而造就诈骗者屡屡得逞;这也是我们社会的诈骗竟然形成不少产业的原因。当一些人通过违法乱纪而致富后,法律被无情地踩在诈骗者的脚下了;最后自然也就是理性被无情地驱逐,从而造成我们社会的良善被无情地碾压。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坑蒙拐骗自然是向全社会蔓延与扩散;如果没有法律的打压与清理,最后我们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无法幸免。
对比当今世界,我们今天的社会应该是相当风平浪静的。然而为何展现给老百姓面前的却是迷失和迷茫,因为老百姓依然是危机四伏;这不是老百姓丢失了自己心灵的钥匙,而是社会正常运转的钥匙丢了。我们看到徐玉玉之死引起高层注意,这诈骗案不是很快就告破了吗?这说这把控制老百姓生活环境安全的钥匙就在某些职能部门手中,它们创造履行职能的主动就能叫老百姓放心而自由公平地生活;它们如果松懈职能,则老百姓就会有步履维艰的感觉。因为我们看到每次每个危险的背后,实际总有那么一些部门或机制失职;这才是我们社会危机四伏的原因。如果我们的职能部门与机制真的那么尽善尽美,我们能有这么多的危机四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