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奥运冠军陪练不能让他只剩下一把辛酸


  昔日奥运冠军陪练不能让他只剩下一把辛酸

  李华新

  在母亲的记忆里,去了柔道队,李刚的身体像吹胀了一样。“那会儿我们特别注重营养,吃得多,每天吃‘营养药’。”李刚说。

  李刚曾偷偷控制饮食,跑到沈阳街上去做蒸汽减肥。“后来队里知道了,一阵批评,我陪练是无差别级的,最好就是重些,这样才好陪练各种重量级的女运动员。”李刚解释。

  31年前,14岁的李刚开始在辽宁省体育技术学校做无差别级陪练,先后经历了3位前奥运冠军,1990年因腰伤过重退役。5年的时间里,他先后陪着庄晓岩、张迪、李忠云、高大伟、孙福明进行训练,每天进行对抗训练,休息时就聊聊天。这其中的3人,之后成为了奥运会女子柔道项目的冠军。而辽宁省体育技术学校也被誉为“金牌工厂”。

  如今,这位昔日多名奥运冠军的陪练,每月领着200元的低保金,担起自己人生的负重。新京报 2016-06-21)

  现在李刚的那个做的工作就是保安、烤串、无业成了常有的生存状态。而至的注意的是,当年的李刚是因为成为陪练以来,李刚受伤无数。在一次训练中,他的腰脊柱处被对方用膝盖猛磕。这次腰部的创伤,也迫使他最终退役。

  而后他经历过进入国企,后来又买断工龄,而最终到了现在这个结果,一身疾痛,学无所长,而像他这样的人生也是太有些悲催。他的身体受伤和无一技之长发个人经历,使得他只能在如此窘迫的生活中煎熬。而所有的这一切似乎都是和奥运冠军的陪练没有什么关系。而成为奥运冠军的那些人似乎也不会有能力帮助这个曾经的陪练。而如此的结局使得人们不得不要重新审视竞技体育的人生,是要用一生去钟爱,还是仅仅只是一个爱好,而非是职业的运动员如此这般无法面对的惨痛了。

  而长久以来,那些曾经的无数陪练的生存空间被无情压缩之后,不能只是剩下一把辛酸吧!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