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央高层屡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说明决策层已经选择好了方向,那就是通缩,天涯各种恶性通胀崩溃的论调基本破产。
供给侧改革其实就是奥地利学派的自由经济,淘汰过剩产能,政府在经济中起不了什么作用,让市场自由出清,过程非常痛苦,经济不断下滑,房地产泡沫破裂、失业、工厂倒闭、甚至银行破产,经济萧条,其实就是重蹈日本的覆辙。供给侧改革的阻力非常大,能不能坚持执行下去就看决策层的魄力了。
决策层选择供给侧改革的考量分析:
1、如果选择凯恩斯主义,必定如天涯各种帖子里面的崩溃论一样,恶性通胀不可避免,同样的工厂破产、失业,最主要的是货币失去信用,发生饥荒的可能性非常大,货币失去信用之后的噩梦是体现在对外贸易方面,如果货币失去信用,必定外汇管制,对外贸易停滞,市场极度扭曲,转型必定失败。在全球化程度非常高的今天,采用凯恩斯主义是自己找死,永远没有迈出中等收入国家的陷阱的机会。
2、如果采用自由市场理论,即所谓的供给侧改革,痛苦虽然是难免的,我们会发现最后的结果不同,随着各种泡沫破灭,杠杆下降,我们的有幸存活下来的企业重新焕发了第二春,房租不再昂贵,劳动力供求逆转(因为存在大量失业工人,在失业高企的今天对薪金要求会很低),劳动力成本再次低廉,人民币也贬值到位,我们的产品再次具有了全球竞争力,特别是经过这次大浪淘尽很多低端产业,我们成功实现了产业升级,知识产权保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护,我们对外贸易重新出现了增长,经过多年之后,我们的GDP终于没有水分的实现了全球第一。
3、我觉得决策层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意义重大,在全球化的今天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虽然通胀和通缩都是死,但是通胀之后进入墓地,通缩之后确是死而复生。
前段时间央行的一个官员说了一句话:货币信用失去容易,建立起来却非常困难。
我感觉这句话是一个信号:央行不会再轻易开动印钞机了。
竹强观察之供给侧改革意味着什么?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