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在荣县留下的诗文


  陆游在荣县留下的诗文

  我们知道,荣县被称作“诗书之乡”与陆游有着密切联系。这是因为陆游曾摄政荣州,在他的《入荣州境》里有“其民简朴士甚良,千里郁为诗书乡”的名句。从此,荣州作为诗书之乡的美名就随着大诗人的美名一起声名远播。其实,荣县被称为“诗书之乡”是有官方认定的。荣县古称荣州,荣县人历来酷爱吟诗作画。古往今来,荣州大地人才辈出。2004年12月25日,荣县被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万里行大型文化工程”首个命名为“中国诗书之乡”。由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吉狄马加授牌(《人民日报》2005。01。20)。据查,目前我国似乎还没有第二个县市获得“诗书之乡”的美誉。

  陆游何止仅仅称道荣州“其民简朴士甚良,千里郁为诗书乡”!他的荣州诗词中还包含着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不妨循着陆游摄政荣州的足迹时探寻一下诗人留给我们难得的文化遗产。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歌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因居秦桧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竟在复试时被除名。秦桧死后八年,赐进士出身。他始终坚持抗金恢复中原,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1169年,45岁)入蜀任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1172年(48岁)四川宣抚使(宋朝统辖各大战区军政事务的重要使职官员)王炎召陆游至南郑(今属陕西省汉中)幕府为四川宣抚使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往来于幕府和抗金前线,经历过渭水强渡和大散关遭遇战。王炎去职后任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其后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但一月离荣赴任,六月便去职,其后除偶有闲职外大多奉祠赋闲。

  陆游在荣州,是宋朝淳熙元年(1174年)的冬月初,至次年正月初十离去,历时七十天,共创作诗词三十一首(见《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和钱仲联《逸稿补遗》)。结合诗人生平研读其荣州诗词,我们不难感到,尽管它们在陆游一生的创作中占时短,数量少,但是在题材内容、思想情感等方面却十分丰富,有着在荣州这段时间、这种经历和处境下的特殊内涵。从他的《入荣州境》到《别荣州》等诗文中,可见诗人满腹心事、悲愤情怀、炽热憧憬和他对荣州山水草木的无限深情。在诗人的笔下,荣州是一个森林密布、鸟雀栖飞、狐兔出没、偏僻荒凉,同时又是资源富饶、民风淳朴、底蕴丰厚的地方。

  优美的风光,往往能催发文思,润孕文人的笔墨;名家的诗文又总是给山川扬名,赋予诱人的魅力。陆游有不少诗词,宣泄了沦落天涯、孤独途穷、报国无门的苦楚,也写尽了荣州秀丽的景色。沿着陆游的履痕,寻踪觅迹,看看诗人到过的遗址,找找放翁构思的诗魂,对于更加深入的认识陆游及其对荣州文化的影响都是很有裨益的。

  一、陆游荣州诗词中的爱国情结陆游历来以爱国诗人光耀后世,他的《诉衷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及《示儿》等诗词无不是抒发诗人爱国情怀的代表。陆游的爱国主义代表诗作基本都在诗人晚期奉祠赋闲时候所作,其实,诗人在荣期间,虽未奉祠赋闲,也处在频繁调职,最受排挤的时候。

  陆游在荣州的生活境况与心绪,对比于前两年的生活际遇、精神面貌而跌落出来。前两年的情形,一是指在南郑壮怀激烈的军旅生活和昂扬向上的意气,一是指从南郑前线撤回蜀川后在成都、蜀州、嘉州等地流徙不定的生涯和无奈。以前者对比荣州,热切与冷落形成巨大反差;拿后者与荣州对比,则由失望走向近乎绝望境地,前途黯然不可知。

  陆游入荣州的时节,在十、冬月之交。《入荣州境》:“一起一伏黄茅冈,崔嵬破丘狐兔藏。炯炯寒日清无光,单车终日行羊肠。”十、冬月的荣州丘陵,节候景物本来就比较荒寒,这也是染上了诗人主观色彩的荣州第一印象,兴象凄凉。旅途艰辛,入荣境后,当天没有赶到州治荣城。投宿于赖牟(今来牟)镇。《赖牟镇早行》:“孤灯照影听初鸡,揽辔情怀倍惨凄。雪作未成云意闹,茅荒无际客魂迷。触寒手指藏犹裂,畏险图书弃不携。老去有文无卖处,等闲题遍蜀东西。” 诗人为了赶到荣州府赴任,天不见亮就骑马上路了,一路上愁云惨雾荒凉凄寒,因为担心路途艰险,随行图书也留在了赖牟驿。想想近来遭遇,作为一介诗人,年届半百了却在蜀中各地辗转漂泊,似乎老来无用,诗文也没人欣赏,只得随便在蜀中各地舞弄笔墨了!暗淡惨凄的孤旅情怀与气象氛围相互作用,直可见斯人憔悴,断肠消魂了。此后,到翌年正月十日离荣,这七十余日间,自然景物节候多寂寥冷落,强烈地作用于诗人那本已凄然的内心。本来,节候景物给人心理的感发作用,要看人自身的主观意绪如何,非必春乐秋悲。若论荒寒,陆游在南郑时,天气实际远远寒于荣州。即今寒冷时节,南郑气温常在摄氏零度以下,而荣州最冷时大致为摄氏零度,且极少见。陆游当年在南郑“铁马秋风”、“冲雪掠渡”而意气横豪,热情高昂,何曾作“寒萤”(《长歌行》)之鸣!然而陆游在荣州的精神状态就不一样了,自然界的节候景物与心境都同处于冷落之时,两相凑泊,何等索寞悲凉!

  又荣州的地理位置在蜀南,比之成都、蜀州、嘉州,荣州要算是最远离寄托着他的壮怀的南郑抗金前线的。其实荣州比邻嘉州,两州州治只有百余公里。但在陆游的心理距离上,荣州十分遥远,《入荣州境》说:“渺然孤城天一方,传者或云古夜郎。” “古夜郎”的称谓即给人一种十分僻远、闭塞、蛮荒的感受,在人们意识中它早已积淀为有此含蕴的传统意象。陆游荣州诗词中六次以“夜郎”称荣州,还相应地用到瘴烟蛮雨、穷山孤垒、鬼门关、云山万叠等语搭配,虚虚实实,自寓其沦落天涯、孤独途穷之意。陆游之前许多不得志的诗人,如李白流放夜郎(此“夜郎”在贵州)、柳宗元贬永州、苏轼远迁儋州、黄庭坚谪徙涪州等等,不都是“投荒”么。陆游入荣州,这种来源于历史的迁谪意识是有着较深的积淀的,到荣州之后随时都可能被引发出来。

  说陆游在荣州有过叹老嗟卑,并非就意味着说他消沉不振。而叹老嗟卑恰是他恐年岁之不吾与,焦灼不安的一种反映。即便身境凄凉,悲情中时见诗人爱国豪气。

  在《甲午十一月十三夜梦右臂踊出一小剑长八九寸有光既觉犹微痛也》中:“床头忽觉蛟龙吼,天上方惊牛斗空。” 在这个被伤害的心灵中,报国之忱依然时时在躁动,竟然梦中化作利剑从臂上踊出。剑和梦在陆游诗歌中有着深刻的内含。古人常用剑来象征壮怀,人被闲置了,剑便无用武之地。鲍照《拟行路难》有“拔剑击柱长叹息”句,李白《行路难》有“拔剑击柱心茫然”句,苏轼《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有“剑在床头诗在手,不知谁作蛟龙吼”句,皆借剑言怀抱。陆游融合了历史传说和前人诗意,运化自家胸臆:宝剑从臂中踊出,可见渴望被用报国之志之强烈!作蛟龙之吼,则不平之鸣也;国家的栋梁之材被封闭于“夜郎国”这荒僻之地,“牛斗”间失去了祥云紫气,能不“空”乎?剑主战,只有战,国家才有希望。可是主战的人被闲置遣散,犹是宝剑落荒沉埋。虽然其自身强烈不平,朝廷当权者中真正有谁“惊”而痛惜呢? “剑”是诗人报国的思想凝铸,它发出的不是普通之声,而是作“蛟龙吼”;“剑”破肉踊出,报国之心急不可待;“剑”有光,分明是赤子精诚所致;虽为梦,“既觉犹痛”,指实其忧国不虚,亦见其为爱国痴情不被理解所痛苦;志土不用,国运不济,岂止切肤之痛,心实被啃啮!

  陆游在《自唐安徙家来和义出城迎之马上作》诗中说“身如林下僧,处处常寄包。家如梁上燕,岁岁旋作巢。岂惟人所怜,顾影每自嘲,眼看佳山水,不得结把茅。造物困豪杰,如视饿虎哮,要令出精神,感激使叫呶 (náo 喧哗)。颇思投笔去,走马盘云旓(shāo),三更冒急雪,大战梁楚郊。”,一方面,诗人感叹自己如“林下僧”“梁上燕”漂泊迁徙、居无定所,另一方面诗人又以“豪杰”自许“饿虎”自比,在被困荣州中,诗人仍在渴求与敌人战斗,“颇思投笔去,走马盘云旖。三更冒急雪,大战梁楚郊”。他时时在盼望国运好转,能为国所用。

  诗人夜读《汉书》,有感史事,作《太液黄鹄歌》,有引曰:“汉始元元年春二月,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公卿上寿。赐诸侯王列侯宗室金钱。”有鹄来仪,是国家太平吉祥的征兆。“建章宫里春风寒,太液水生池面宽。 中人驰奏黄鹄下,龙旗豹尾临池看。 芹香藻暖鹄得意,左右从官呼万岁; 须臾传诏宴公卿,欢声如雷动天地。 时平宫省游乐多,黄鹄刷羽涵恩波。 小臣珥笔龙墀(chí台阶)下,愿继前朝天马歌。”诗歌描写朝中大庆,而以“小臣珥笔龙墀下,愿继前朝天马歌”结尾,含意深远。据《汉书·武帝纪》,元鼎四年六月,得宝鼎后土祠旁;秋,马生渥洼水中,乃作《宝鼎天马之歌》。太初四年春,贰师将军李广利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乃作《西极天马之歌》。陆游以此史事寓含抗击金人、使国家振兴的强烈愿望。

  诗人又在游荣州龙洞时作《齐天乐·三荣人日游龙洞作》:

  客中随处闲消闷,来寻啸台龙岫。路敛春泥,山开翠雾,行乐年年依旧。天工妙手,轻放绿萱芽,淡黄杨柳。笑问东君,为人能染鬓丝否?

  西州催去近也,帽檐风软,且看市楼沽酒。宛转巴歌,凄凉塞管,携客何妨频奏。征尘暗袖,漫禁得梅花,伴人疏瘦。几日东归,画船平放溜。

  诗人借题发挥,谓现在国运不济就正如“旱岁”,而把自己困于荣州的不得志,喻如龙的蟠蛰未奋时,期盼“一朝偶为旱岁起,卷海作雨飞霹雳”。词中还联想到伊尹、吕尚,他们未得志时,一个曾耕于有莘之野,一个曾钓于渭水之滨,遭遇不正如此吗。

  通过前述诗歌的解读,我们不难看出,诗人摄政荣州,被困“夜郎”,虽然身心俱苦,但从未泯灭报国之志,再起之日,图强之时。这种身处逆境而不沉沦自哀的精神,正是留给我们的一种可贵的精神遗产!

  二、陆游对荣山旭水和荣州风物的赞美山水名胜,美在自然,更美在人文。自然人文景观往往因为历史文化名人而名满天下。陆游的荣州诗词中,有大量关于荣州自然人文景观和荣州风物描写,它为我们探寻历史遗迹,复兴荣州物质和精神文明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陆游在荣州诗词中提及并赋有诗词的自然人文景点有龙洞、虎洞、啸台、、横溪阁、高斋、西楼等。这些景点多有开发利用价值,可惜除啸台附于大佛寺而残存之外,其余景点大多或被居民占用或消失于无形了。

  1、啸台

  在陆游的诗文中,啸台在“富义门外一里”,东山的半山。宋代的富义门,就是东门;出东门外一里的山,自然叫东山,又称大佛山,或真如崖。陆游对这一里地描写是:“客中随处闲消闷,来寻啸台龙岫。路敛春泥,山开翠雾”(《齐天乐·三荣人日游龙洞作》),“绕山园,烟昏云惨,纵有高台常怯登”(《沁园春·一别秦楼》)。

  啸台位于半山的悬崖上,台面宽三米,长二十五米,天然一个长方形的观景台。在此登临可穷目千里,嘉州名山,烟雾弥漫,荣州景致,一览无余, “来朝日出春风动,更看青天万里开”,“脱尽名利缰索,世界元来大”( 《桃园忆故人》其三)等佳句,说透了此处风景独有消苦解愁之妙! 在陆游时期,啸台背山面水,风明水秀,山上苍松翠柏,古木参天,浓阴蔽地,固有“松阴枕石放吏衙”(《初到荣州》)的诗句;斜对面旭水河碧波荡漾,一叶轻舟点水飘然,岸边垂柳迎风摇曳……,到了陆游的笔下,化成了“啸台载酒云生屦,仙穴寻梅雨垫巾”(《别荣州》)“浣花江色绿如黛,春风艳艳浮轻舫。行当系缆柳阴下,仰听莺语倾香醪”(《斋中夜坐有感》)的画面。此为荣州十二景之一,名:“啸台游赏”

  2、龙洞

  龙洞,亦称罗汉洞,位于县城东南大佛寺旁的山湾内。洞口峭崖摩天如立壁,崖壁有唐宋造像和题字。洞口终年有岩泉下滴,因水滴成坑,人们便因坑凿建“莲池”。水滴池中,叮咚作响,有若鸣琴,故称“滴水成琴”。如明月当空,月映池中,飞珠溅落击碎水中银盘,满池碎银跳动,银光闪烁耀眼,奇丽非凡,煞是好看,堪称佳境 ,被誉为荣州十二景之一,名:“龙湫夜月”。

  南宋诗人陆游除有《蓦山溪·游三荣龙洞》一词外,还有《龙洞》一诗:峭崖摩天如立壁,柟根横走松倒植。呀然一岫惊倒人,空洞坡陀三百尺。幽阴宜为异物托,角爪痕存犹可识。想当蟠蜇未奋时,腥风逼人云触石。一朝偶为旱岁起,卷海作风飞霹雳。向来伊吕正如此,莘渭千年有遗迹。我欲酌酒招蜿蜓,安用辛苦常行天。太平海内多丰年,归来故祠听管弦。

  清人赵熙也有《罗汉洞》诗:龙湫传此岫,唐代有香林。受溉农畴沃,流花石砌深。众山如隔世,题壁一长吟。静极闻钟动,人坚念佛心。

  这里曾建荣县碗厂,后改作电瓷厂,为保护和开发大佛寺景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计划搬迁,使大佛寺、龙洞、镇南塔连成一片。可时至今日,企业早已倒闭,只剩下破烂的厂房和下岗后生活无依的工人住在这里,大佛寺景区都已投资数以亿计改造过了,这里丝毫没有重现古代美景的迹象。

  3、虎洞

  虎洞位于县城东北约一公里处。因本地人称虎为大猫,故虎洞又名猫猫洞。洞口左壁镌刻着赵熙书题的“虎洞”二字。其洞藏在修竹丛中,清幽深邃,曾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洞高约两丈,深广数丈,面积近千平方米。洞内凉爽宜人,空气清新,滴水成翠。虎洞旁原有一寺庙,曰古硐寺,雕梁画栋,甚为气派,满堂佛像,金壁辉煌。残存的石碑,记载着庙堂沧桑的历史,斑驳陆离的建筑,留下岁月的刻痕。清人赵熙书尺大楷体“虎洞”刻于石壁,字体遒劲有力,凸显赵体风格。其洞藏在修竹丛中,洞深十数丈,冬暖夏凉。该洞依其状形似虎口,洞前山丘形似虎舌,洞后山势形似一尊剪尾而卧的老虎而得名。陆游在《虎洞》一诗中曾作了这样的描述:

  空山秋高木叶黄,茫茫百草凋秋霜。逶迤深谷白昼静,群鸦竞噪众鸟翔。洞中有虎何猛烈,牙如利刀爪如铁。奋髯掉尾初出穴,昂头四顾吐其舌。双睛忽动飞电回,层崖长啸阴风来。山中黎藿谁敢采?野外狐兔皆悲哀。 嗟虎之猛有如此,自是贪残日无已。岂无壮士裴将军,弯弓射之殄其类。方今上有明圣君,广爱民物怀深仁。推诚不但祝罗网,登用牧守需贤人。四郊无事民安静,有若刘昆多善政。嗟虎虽猛当如何,胡为饮泉卷之阿?明当负子东渡河。

  赵熙除有题字外,还有《虎洞》诗一首:古洞依山近县城,将军一过少人挑,老尼欲说兵荒事,含泪先闻念佛声。赵熙词《木兰花慢•虎洞》:古来荒可想,只城角,似仙乡。入石户深深,云阿寂寂,玉漏锵锵。洪荒自融气母,想风欢一泡裂岩岗。留作菟裘(借指退隐者的居处)住处,亦时心地清凉。

  虎洞现在已被当地林姓居民与人合资建成一座休闲山庄:虎洞山庄。

  4、横溪阁

  横溪阁又叫双溪书阁,位于城北三里的耸云山南麓双溪江合处。据《宋史》和《荣县志》记载:北宋元丰末年,王梦易罢官回荣州,仿效陶渊明,在家乡双溪河畔筑“归来亭”,第二年病故。其子王庠王序尚幼,向夫人筑石室,请名师教育二子。后来王庠品学兼优,娶苏东坡女为妻。八行考试,全备为天下第一,为奉养母亲,不愿做官,被朝廷表彰为“廉汛处士”。王序辞官归乡后,又在双溪河畔建书阁,内藏皇帝的诏书和赏赐的书籍,以此夸耀。书阁在宋代叫横溪阁,因地处双溪(梧枫水与寿水河)汇流,景色奇丽,远山环抱,遂成荣州人们游览之地。苏东坡曾趁看问女儿女婿时在此辅导后学,归来亭又叫东坡讲学亭。陆游曾几度游此,赋诗饮酒,留下《晚登横溪阁》诗二首和《沁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三阕。

  随着时间推移,归来亭和书阁早已不存。清光绪年间,县人揣度旧址重建座北向南的单檐悬山式木结构建筑一幢,面阔5间25米,进深5间7米,中间建楼表示书阁,四面走廊,供游人游览,占地面积230平方米。北面对联一幅:“大宋小宋,大苏小苏,一朝难弟难兄,此地有二王合传;古文今文,古体今体,独占好山好水,何人更高阁藏书?”

  阁的南门正中一块大匾,上刻“横溪阁”三字,两边柱上悬挂一幅赵熙书写的对联:“北宋古书阁,东坡同党人。”

  耸云山左侧半坡,有石室一所,俗称“讲教洞”,右边石壁上刻“王庠王序读书处”。再上半里有土井一口,井口壁上刻有“蒙泉”二字,传为王庠所书,有饮水思源,不忘向夫人养育之意。此为荣州十二景之一,名:“ 双溪书阁 ”

  可惜当年名胜横溪阁如今已然不复存在,那片名山佳水除一块逼仄的地方尚且留给忠烈们外,其余全被当地富豪圈占!

  高斋和西楼等建筑均在当年荣州府治所内,如今已踪影全无,只能存在陆游的诗词里,印在历史和世人的心灵里了。

  5、佳酿在政治上有卓见,军事上有韬略,文学上有才华的陆游却屡遭打击,壮志难酬。他从首府临安,调到要塞镇江,后由南郑至荒城荣州,越调越是边远。在此际遇中,他只好借酒消愁了。“浊酒一樽和泪斟”,“荔子阴中时纵酒,竹枝声里强追欢”,“遇酒能狂似少年”,这些诗句就是作者当时的写照。那时陆游喝的酒,是荣州所产的土酒。究竟是什么酒呢?“郫筒味酽愁濡甲,巴曲声悲怯断肠”(《城上》其一)。郫筒酒就是竹筒酒,可见当初荣州人也是像现在的一些少数民族一样,喜欢酿制竹筒酒的。“行当系缆柳阴下,仰听莺语倾香醪”(《斋中夜坐有感》)。香醪,即我们今天所说的醪糟,这是荣县百姓至今喜爱的一种低度嫦酒。“鹅黄名酿何由得?且醉杯中琥珀红” (《城上》其二)。鹅黄名酒,本系广汉酿造,诗人自是无法得到,他只能饮荣州产的酒。因“荣州酒赤而劲甚”,故叫琥珀红。这美好的名字,无意中留给了荣州酒业的一个美名,也算是大诗人留给荣州的一大遗产。原属荣县的桥头酒厂倒是沿袭历史生产一种叫红毛烧的红酒,可惜避长扬短其一品名取作“鹅黄名酿”而非“琥珀红”,冒了他人之名,却丢了自家历史文化品牌。

  至于荣县旭水酒业的起起落落,曾经的辉煌一时,而今的苟延残喘,是否与守着大佛寺,临近啸台龙洞,摆着金饭碗,用着双溪水而没有利用它来为提升自己品牌服务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无论茅台、五粮液还是泸州老窖,不管一线还是二三线品牌,无一不是在大历史文化这这张牌。

  在《沁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其三)中,诗人写道:“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这固然是诗人在苦痛中不能自拔,无可奈何的一种选择,但也确是他爱上了荣州瑰丽的山水和淳朴的父老的见证。他把荣州比作世外桃源,《桃源忆故人·并序》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正因为如此,他把妻儿也接到这里,准备定居下来,在世外桃源中安居乐业,结束他那种“身如林下僧,处处常寄包。家如梁上燕,岁岁旋作巢”(《自唐安徙家来和义出城迎之马上作》)的颠沛流离生活。可是,他身不由己,没过多久,“急急文书动驿尘”(《乙未元日》),“除夕得制司檄催赴官”,“丹碧未干人去,高栋空留句”(《桃源忆故人·并序》)只不过在荣州逗留了七十日,就不得不匆匆而别,发出了“临去画楼频依,何日重来此”的哀叹。 陆游在荣州短暂的七十天,由初来时的痛苦悲凉到逐渐,爱上这里的风物人情,并打算把这里作为栖息之所,虽然成都之任又燃起了他报国图强的激情而永别了此地,但他的三十多首诗词却永远留给了荣州人民,我们将在诗人丰富的文化遗产的濡养下,秉承和弘扬“诗书之乡”的美誉,使古荣州这颗川南明珠更加光耀于华夏大地。

  参考资料:《剑南诗稿》(陆游著钱仲联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论陆游在荣州的处境与悲情》(宁波大学李亮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6月)

  附:陆游荣州诗词

  1、入荣州境

  一起一伏黄茅冈,崔嵬破丘狐兔藏。

  炯炯寒日清无光,单单终日行羊肠。

  村落聚看如惊獐,亦有银钗伏短墙。

  黄旗翻翻鼓其镗,画角呜咽吹斜阳。

  长筒吸井熬雪霜,辘轳咿哑官道傍。

  渺然孤城天一方,传者或云古夜郎,其民简朴士甚良,千里郁为诗书乡。

  闭合扫地焚清香,老人处处是道场。

  2、赖牟镇早行

  孤灯照影听初鸡,揽辔情怀倍惨凄。

  雪作未成云意闹,茅荒无际客魂迷。

  触寒手指藏犹裂,畏嶮图书弃不携。

  老去有文无卖处,等闲题遍蜀东西。

  3、初到荣州

  乱山缺处城楼呀,双旗萧萧晚吹笳。

  烟深绿桂临绝壑,霜落残濑鸣寒沙。

  废台已无隐士啸,遗宅上有高人家。

  铃斋下榻约僧话,松阴枕石放吏衙。

  杯羹最珍慈竹笋,缾水自养山姜花。

  少年远游无百里,一饥能使行天涯。

  岂惟惯见蓬婆雪,直恐遂泛星河槎。

  故巢肯作儿女恋,异境会向乡闾夸。

  一杯径醉帻自堕,灯下发影看鬖花。

  4、《城上》(两首)

  双双黄犊卧斜阳,叶叶丹枫著早霜。

  沙水自鸣如有恨,野花无主为谁芳?

  郫筒味酽愁濡甲,巴曲声悲怯断肠。

  赖有生平管城子,不妨驱使答风光。

  5、又濯锦豪华梦不通,岿然孤垒乱山中。

  行歌满道知人乐,露积连村见岁丰。

  万瓦新霜扫残瘴,一抹丹叶换新枫。

  鹅黄名酿何由得,且醉杯中琥珀红。

  6、西楼夕望

  夜郎城裹叹途穷,赖有西楼著此翁。

  溪鸟孤飞寒霭外,野人参语夕阳中。

  苍天可恃何曾老,白发缘愁却未公。

  俗态十年看烂熟,不如留眼送归鸿。

  7、醉中怀眉山旧游

  劲酒少和气,哀歌无欢情。

  故乡不敢思,登高望锦城。

  锦城那得去,髣佛蟆颐路。

  遥知尊前人,指我题诗处。

  我虽流落夜郎天,遇酒能狂似少年。

  想见东郊携手日,海棠如雪柳飞绵。

  8、登城望西崦

  登城望西崦,数家斜照中。

  柴荆昼亦闭,乃有太古风。

  惨淡起炊烟,寂历下钓筒。

  土瘦麦苗短,霜重桑枝空。

  恐是种桃人,或有采芝翁。

  何当宿楼上,月明照夜舂。

  9、甲午十一月十三夜梦右臂踊出二小剑长八九寸有光既觉犹微痛也少年学剑白猿翁,曾破浮生十日功。

  玉具拄颐谁复许?蒯缑弹铗老犹穷。

  床头忽觉蛟龙吼,天上方惊牛斗空。

  此梦怪奇君记取,佩刀犹得世三公。

  10、斋中夜坐有感

  荒山为城溪作壕,风鼓巨木声翻涛。

  鸱枭乘屋弹不去,狐狸欺人怒竖毛。

  雨来红鹤更可恶,争巢一似婴儿号。

  城孤屋老草木茂,正坐人少此辈豪。

  急呼五百具畚锸,欲掀窟穴穷腥臊。běnchā 忽然语罢却自笑,残年何至与汝鏖。

  浣花江色绿如黛,春波艳艳浮轻舠。

  行当系缆柳阴下,仰听莺语倾香醪。

  11、晚登横溪阁

  荦确坡头筇竹枝,西临村路立多时。

  卖蔬市近还家早,煮井人忙下麦迟,病客情怀常怯酒,山城光景尽供诗。

  晚来试问愁多少,只许高楼横笛吹。

  12、晚登横溪阁

  楼鼓声中日又斜,凭高愈觉在天涯。

  空桑客土生秋草,野渡虚舟集晚鸦。

  瘴雾不开连六诏,俚歌相答带三巴。

  故乡可望应添泪,莫恨云山万叠遮。

  13、昭德堂晚步

  笑唤枯筇蹋夕阳,探春聊作静中忙。

  高枝鹊语如相命,幽径梅开秪自香。

  苔蚀断碑惊世换,钟来废寺觉城荒。

  谪仙未必无遗恨,老欠题诗到夜郎。

  14、龙洞峭崖磨天如立壁,柟根横走松倒植。

  呀然一岫惊倒人,空洞坡阤(tuó,山坡)三百尺。

  幽阴宜为异物托,角爪痕存犹可识。

  想当蟠蛰未奋时,腥风逼人云触石。

  一朝偶为旱岁起,卷海作雨飞霹雳。

  向来伊吕正如此,莘渭千年有遗迹。

  我欲酌酒招蜿蜒,安用辛苦常行天;

  太平海内多丰年,归来故祠听管弦。

  15、客中夜寒戏作长谣

  孤翁痴钝如寒蝇,霜夕不瞑愁严凝。

  寝衣触体起芒粟,鼻息嘘润成冰凌。

  冬冬默数严谯鼓,耿耿独看幽窗灯。

  支床龟老共夜永,号月鸡冷同晨兴。

  白狐紫貂了不暖,何况蜀锦并吴绫。

  静思忽得安乐法,人生所欠絮与缯。

  十年一衲尚可过,不信请视匡山僧。

  15、高斋小饮戏作

  梅花又发鬼门关,坐觉春风万里宽。

  荔子阴中时纵酒,竹枝声里强追欢。

  丁年汉使殊方老,子夜吴歌昨梦残。

  白帝夜郎俱不恶,两公补处得凭栏。

  17、太液黄鹄歌

  汉始元元年春二月,黄鹄下建章宫太液黄鹄歌汉始元元年春二月,黄鹄下建章宫太池中。公卿上寿,赐诸王列侯宗室金钱。予夜读汉书,追作歌一首。

  建章宫里春风寒,太液水生池面宽。

  中人驰奏黄鹄下,龙旗豹尾临池看。

  芹香藻暖鹄得意,左右从官呼万岁;

  须臾传诏宴公卿,欢声如雷动天地。

  时平宫省游乐多,黄鹄刷羽涵恩波。

  小臣珥笔龙墀下,愿继前朝天马歌。

  18、自唐安徙家来和义出城迎之马上作身如林下僧,处处常寄包。

  家如梁上燕,岁岁旋作巢。

  岂惟人所怜,顾影每自嘲,眼看佳山水,不得结把茅。

  造物困豪杰,如视饿虎哮,要令出精神,感激使叫呶。náo 喧哗颇思投笔去,走马盘云旓,shāo 三更冒急雪,大战梁楚郊。

  19、乙未元日

  五十人间老大身,更堪从此数新春。

  冬冬漏鼓催窗色,急急文书动驿尘。

  病後光阴常自惜,客中节物为谁新?

  壮心只向邮亭尽,自揣头颅莫问人。

  20、别荣州

  浮生岁岁俱如梦,一枕轻安亦可人。

  偶落山城无事处,暂还老子自由身。

  啸台载酒云生屦,仙穴寻梅雨垫巾。

  便恐清游从此少,锦城车马涨红尘。

  21、虎洞空山秋高木叶黄,茫茫百草凋秋霜。

  逶迤深谷白昼静,群鸦竞噪众鸟翔。

  洞中有虎何猛烈,牙如利刀爪如铁。

  奋髯掉尾初出穴,昂头四顾吐其舌。

  双睛忽动飞电回,层崖长啸阴风来。

  山中藜藿谁敢采,野外狐兔皆悲哀。

  嗟虎之猛有如此,自是贪残日无已。

  岂无壮士裴将军,弯弓射之殄其类。裴旻方今上有明圣君,广爱民物怀深仁,推诚不但祝罗网,登用牧守需贤人。

  四郊无事民安静,有若刘昆多善政。西晋将领、音乐家、文学家嗟虎虽猛当如何,胡为饮泉卷久阿?

  明当负子东渡河!

  22、蓦山溪·游三荣龙洞穷山孤垒,腊尽春初破。寂寞掩空斋,好一个,无聊底我。

  啸台龙岫,随分有云山,临浅濑,荫长松,闲据胡床坐。

  三杯径酒,不觉纱巾堕。画角唤人归,落梅村,蓝舆夜过。

  城门渐近,几点妓衣红,官驿外,酒垆前,也有闲灯火。

  从首句可知作于春节刚过23、好事近·寄张真甫羁雁未成归,肠断宝筝零落。那更冻醪无力,似故人情薄。

  瘴烟蛮雨暗孤城,身在楚山角。烦问剑南消息,怕还成疏索。

  24、水龙吟·荣南作樽前花底寻春处,堪叹心情全减。一身萍寄,酒徒云散,佳人天远。

  那更今年,瘴烟蛮雨,夜郎江畔。漫倚楼横笛,临窗看镜,时挥涕、惊流转。

  花落月明庭院,悄无言,魂消肠断。凭肩携手,当时曾效、画粱栖燕。

  见说新来,网萦尘暗,舞衫歌扇。撩也羞憔悴,慵行芳径,怕啼莺见。

  25、沁园春一别秦楼,转眼新春,又近放灯。忆盈盈倩笑,纤纤柔握;玉香花语,雪暖酥凝。

  念远愁肠,伤春病思,自怪平生殊未曾?渐香消蜀锦,泪渍吴绫。

  难求系日长绳,况倦客飘零少旧朋。但江郊雁起,渔村笛怨,寒釭委烬,孤砚生冰。水绕山园,烟昏云惨,纵有高台常怯登。消魂处,是鱼笺不到,兰梦无凭。

  26、沁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粉破梅梢,绿动萱丛,春意已深。渐珠帘低卷,筇枝微步,冰开跃鲤,林暖鸣禽。荔子扶疏,竹枝哀怨,浊酒一尊和泪斟。凭栏久,叹山川冉冉,岁月骎骎。

  当时岂料如今,漫一事无成双鬓侵。看故人强半,沙堤黄阁,鱼悬玉带,貂蝇蝉金。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东风里,有灞桥烟柳,知我归心。

  27、齐天乐·三荣人日游龙洞作客中随处闲消闷,来寻啸台龙岫。路敛春泥,山开翠雾,行乐年年依旧。天工妙手,轻放绿萱芽,淡黄杨柳。笑问东君,为人能染鬓丝否?

  西州催去近也,帽檐风软,且看市楼沽酒。宛转巴歌,凄凉塞管,携客何妨频奏。征尘暗袖,漫禁得梅花,伴人疏瘦。几日东归,画船平放溜。

  28、桃园忆故人(并序)

  三荣郡治之西,因子城作楼观,曰"高斋"。下临山村,萧然如世外。

  予留七十日,被命参成都戎幕而去。临行徙倚竟日,作《桃园忆故人》一首。

  斜阳寂历柴门闭,一点炊烟时起。鸡犬往来林外,俱有萧然意。

  衰翁老去疏荣利,绝爱山城无事。临去画楼频倚,何日重来此?

  29、桃园忆故人

  栏干几曲高斋路。正在重云深处。丹碧未乾人去。高栋空留句。离离芳草长亭暮。无奈征车不住。惟有断鸿烟渚。知我频回顾。

  30、桃园忆故人

  一弹指顷浮生过。堕甑元知当破。去去醉吟高卧。独唱何须和。残年还我从来我。万里江湖烟舸。脱尽利名缰锁。世界元来大。

  31、渔家傲·寄仲高(族兄陆升)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