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反威权传统文化分析


 台湾反维威权传统文化分析

现在狠毒学者和研究者都认为台湾存在一种反威权文化情绪和倾向。那么台湾的反威权传统是怎么形成的呢?

现时台湾文化研究大都依照日本人的研究,甚至都认可台湾原住民是什么南岛人,这实际上就是割裂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真实的历史情况是台湾的原住民是大陆原来的东夷人和俚僚人。俚僚人和东夷人没有很大区别,都有“山行海处”特长。以前的所谓百越就是俚僚人。现在的越南老挝等都是俚僚人后裔。俚僚人在大陆分化为苗黎壯各族。日本人将台湾原住民设定为高山族是为了与大陆区隔。看高山各族的民族服饰,多神崇拜,饮食习惯,民间秘术,糕点文化等等都与大陆苗黎等各族相近。对台湾研究最为错误的就是闽南话。闽南话实际就是现在的潮汕话(原古汉语)。殷商遗存势力因为武庚叛乱而遭受周朝统治者的无情杀戮。为了躲避杀戮,这些殷商遗民依据擅长的航海四散逃亡。向北到达今天的朝鲜南韩,向东北到达日本(比徐福早),像东到达台湾,向南到达潮汕平原(以前的潮汕是封闭地区,陆路开通只是在明朝时才能在陆地与广州想通)而岭南地区则是中原人认为的南蛮之地,。也就是说秦朝之前只有殷商候任才知道潮汕平原。古汉语通过潮汕流传到漳州厦门。到唐朝时平定福建的陈元光也不是说潮汕话。

人们误会闽南话先于潮汕话是基于不完全研究,他们根据族谱说潮汕很多的族谱都是从福建的莆田来的。实际上族谱事件完全是一个历史误会,因为明初朱元璋为了节省民力,限制开设家族祠堂,只有那些历史上有功名的家族才能自建宗族祠堂。为了不违反规定很多潮汕和各地各种姓氏为了建祠堂都进行攀附。福建莆田在唐朝时候出了很多的进士状元,是有功名的,各地攀附的很多。不依据事实仔细考证就得出结论就容易出错。将闽南语和潮汕话的次序颠倒就是例证。以为潮汕话有词典,有历史,有传承,有剧种,有很多的历史传承例证。历史不是凭空假定和推断的。台湾人的话语习惯就是东夷人的一眼习惯。

回头说俚僚人和东夷人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习俗就是斗争性和抗争性。他们都具有不畏强权的特征。反对秦朝五十万大军的只是几万当地的少数民族,但是给予秦朝大军以沉重打击。而在隋唐时期,为了反抗中原民族,湛江半岛的俚僚人几乎被杀灭都不辜负投降。最后都是以认同来收服。赵佗自认越族首领,唐朝是雷州换鼓加强认同,才获得俚僚人的认同(历史上不存在越族,越族和百越是错误提法)。因此台湾人在基因上就有不服强权的习惯。(老挝越南广西黔桂边境少数民族都有此特性)。

台湾不服维权的最基本成因是历史文化。历史上台湾被荷兰占领,那些原来不服荷兰人管教的,在郑成功首付台湾后受到表彰;在台湾抗击清朝的代表人物被汉族文人一直歌颂;清朝割让台湾又是另一波反对维权的任务受到赞扬和歌颂,代表人物就是丘篷甲;蒋介石通知时期又是那些反对者成为英雄(228起义者);而蒋经国时期,美丽岛事件,还是那些反对者成为英雄,其代表人物就是陈水扁。

因此台湾的历史就是反对威权的历史,而因为历史的原因,反对维权者都成为了正面歌颂的英雄,这就在文化认可和鼓励了反对维权的习俗。再加上俚僚人基因中的反抗强力的因素,台湾人不会轻易屈服于威逼。

对待台湾人要依据他们的文化尊重他们选择合适的认同。就像南越赵佗自认是越人;雷州换鼓获取湛江半岛俚僚人的认同;像诸葛亮七擒孟获收复西南夷。如果存心依赖国民党力量,那么犹如想用朽木撬动大梁,不可为也。国民党看似强大,其实已分崩离析,不足依赖。而且国民党在台湾造孽多时,多有积怨,个个身骄肉贵,只顾私利,毫无大义。

事实上我们错失了两个大好的机会,一个就是民进党初成之时,陈水扁到大陆找靠山,我们没人理睬认为民进党不能成事,结果被日本操控了民进党;另一个就是阿富汗战争,那时美国是越战后第一次攻打一个国家,而且这个各家打败过苏联,因此美国的全部力量都用于阿富汗,如果我们与准备在美国攻打阿富汗时直接解放台湾,那么,在美国人回过神时我们已经完全控制台湾。

我们对台湾的研究有诸多的缺憾,很多不好的结果都是对台湾研究的不透彻。现在全力依赖国民党又是一个失策。因为国民党已是强弩之末,难当大任。只考虑国民党口头的口号,支持他们是无济于事的,他们中有几个真心统一?所以影响台湾必须开辟新路径。依赖民怨沸腾的国民党功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