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 变革中的民营经济体
《乐府诗集》中《古歌》云:“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二千年前的《古歌》中,“座中何人,谁不怀忧”?却正是今天中国实体经济的切身感受。中国的实体经济正面临升级转型,大规模淘汰过剩产能和低端制造业,楼市暴涨带来的各种成本急剧上升的紧要时刻。
上市公司出售两套学区房即扭亏为盈的新闻深深的刺痛了实体经济企业的神经。辛辛苦苦数十年不如当初买两套房子吗?当然不能如此解读实体经济企业对于社会的巨大意义和贡献,但是在生存与毁灭的残酷现实面前却难免让实体经济企业家们作此感想!
实体经济如此,其它经济形态可能忧虑更大!只是暴风雨来临之前多数人昏昏然而不觉而已。倘若实体经济一蹶不振,金融、虚拟经济又何以为继?泡沫如何消退?
从历史与当下研究发现,任何经济体的兴盛必然离不开两个方面:一、市场环境;二、科技创新;市场环境即制度,科技即创造市场的方式,这也正是“经济”一词的本意。
经济者,《晋书·殷浩传》即指经世济民之义!四世纪初的东晋已正式使用“经济”一词。是“经邦”、“经国”和“济世”、“济民”,以及“经世济民”等综合意义,亦含有“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意。
经济一词乃经纬之道,经世为经,济民为纬。二者互成,缺一不可为国体之用,如此方可长治而久安。
何以经世?为民生鼓励业态、立法度保驾护航、为长远确定规则即经世。
何以济民?创造就业即济民,企业纳税即济民,企业发展壮大是最大的济民!
因为企业占有了组织、生产、销售等资源配置权力,所以有言曰:“企业家不盈利就是犯罪”!
一:传统产业民营经济体的危机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当前中国民营经济体面对的危机是几十年来最严重的。首先是房地产经济一家独大,各种资源资金都往房地产输入,而房地产的巨大泡沫推高了一切经营成本。其次是互联网经济快速重构了传统市场,既往的某些优势瞬间变成包袱。另外还有那些长期存在让人不齿的问题,国有经济体垄断,金融市场不健康,地方管制等等,大多数没有及时转型的民营经济体已经处于垂死挣扎的境地!
虽然中国的民营经济体在一个恶劣的环境里挣扎着,面对很多人为的糟糕问题,但是这些只是主要问题的一部分,真正无解的问题不会出现。因为毕竟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民营经济体里面的成功者已经说明了机会仍然存在。同时也诠释了危机永远的两面性——即危难之时同时包含着机会。
管理大师德鲁克有一个经典的认识,即一个企业只有并且只能有两种职能:营销、创新。也正是中国大多数在苦难中挣扎的民营企业所最缺乏的职能。过去的近十年时间里,一些营销研究者认为中国民营企业利用营销打败了跨国公司。并且有很多行业案例来诠释。但是今天看来只是一厢情愿的自我标榜罢了。因为大多数行业的幕后持有人外资的身影占据大多数。包括中国最优秀公司之中的互联网三大巨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而中国式营销不过是低级的过度重复而已。那些过度营销甚至导致整个行业全军覆没的案例如:牛奶行业。正在被所有消费者怀疑并且覆没的行业如:食品行业。
营销的终点是品牌,而中国市场现在的品牌不是纯外资的,就是被外资掌控的!中国的民营经济体除了怨天尤人之外,是否应该反观自身呢?
是的,中国房地产泡沫太大,推高了一切成本。是的,中国金融市场不健康。是的,中国存在垄断行业。是的,中国税率较高。但是,在产业升级的时候,怨天尤人的企业又做了些什么呢?是否也在抱怨做企业不如炒房呢?必须承认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推高了制造业的一切成本,非常不健康。但是美国的“苹果”为什么让中国人疯狂?本土的“小米”为什么也能够成功?因为他们的视觉一直紧盯在能够领导市场的前沿理念上。
虽然目前的形式对于错过了传统产业升级的制造业来说是很严峻。但是“穷则变,变则通”,市场仍然存在解决的办法。在我今年对于中国市场调研的过程之中我发现,消费升级是制造业最大的机会,传统的商业模式也在发生变化,过去的优势有可能成为今天的包袱,新的优势构建方式现在可以跨行业跨区域的开展,其中不乏有探索成功的企业。
在社会结构重构的时代企业首先要做的是正视自我。究竟你创造了什么样不同的价值?如果没有不同,现在应该以什么样的方法整合资源重组或者退出。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
市场不相信眼泪,历史一直是胜利者书写的!
我们在谈论一个时代的经济之时,往往注意到的是成功的企业如何为世界贡献了什么。而失败者大多数是昙花一现过往云烟。当你开始进入市场经营企业的时候就意味着必须要面对各种严酷的市场环境。在市场竞争中,除了非法侵占之外的淘汰都是应该的,坐守不变的企业此时退出市场或许是更好的结果。
虽然这个过程很痛,但是仍然要放下抱怨努力前行,因为抱怨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反思:究竟谁应该拥有未来的市场?
二:新时代的企业应该怎么做?
今天的中国全面热衷于谈论的经济话题除了房地产之外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工业4·0;二、互联网+;三、物联网;四、新能源;五、前沿科技;六、科技金融……
世界范围内成功的企业和经济体已经充分注解了以上几点。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制造业战略复兴,互联网领域风光无限的“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阿里巴巴”、“腾讯”、“滴滴”……互联网+的制造业公司“华为”、“小米”,和从传统制造业成功转型为互联网+的海尔,新能源领域里风靡全球的“特斯拉”……未来企业的成功除了企业本质的职能:创新和营销之外,将来源于科技+金融。
互联网出现的二十年来,世界在以翻天地覆的速度发生着变化,互联网正在重构社会的一切方面。
任何时代的成功者必然是紧握时代脉搏的人。韩非子有一句经典名言:“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就是说按照古代的方法和工具在今天取得成功的人是没有的。思想可以传承,方法和工具却需要不断更新。秦始皇使用这种思想在武器和军队激励方面进行了创新,为最终统一六国提供了强大的实用工具。两河流域的赫梯人最早发明了铁器的冶炼方法,称雄两河的美索不达米亚。
从2015的财报之中,研究者发现中国的优秀企业“华为”2015年的研发费用投入在将近600亿人民币。华为的行为让人非常清晰的看出来,华为意欲成为未来科技的领先者。这也是未来企业必须具备的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而后起之秀的“小米”因为核心科技的缺乏,已经让人感觉到了迟暮的感觉。虽然“小米”仍然很优秀,在埋头进行自己的产业布局,但是什么样的结果仍待观望。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华为的忧虑在任正非的30之后的华为讲话里已经非常清晰的体现出来。是对于大企业僵化失去创新力的忧虑。这也是前文所说的,企业的两种职能:创新和营销的最好诠释。华为的成功就是创新和营销的成功。而另外一家优秀企业“腾讯”的领导者马化腾也多次表示对于未来科技中有可能不知道什么地方出来的颠覆者感到了危机感。例如,替代手机的下一种应用产品是什么?
华为、阿里、腾讯正因为他们的危机感而产生对于前沿科技的关注和应用是他们成为可以比肩国际顶尖的中国企业。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变化都会或多或少的关乎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企业。“座中何人,谁不怀忧”?是问题也是答案,民营经济体里的每一个企业一定要具备时常“怀忧”的危机意识。紧盯着市场的每一个变化和积极发现可能出现的变化。
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无可逆的越来越近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时代“座中何人,谁不怀忧”?应该成为中国民营经济体的危机警示语,指引未来的战略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