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上半年物流形势
文/潘国尧
今年上半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等政策的综合实施,物流业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社会物流总额保持平稳增长;物流需求结构调整继续深入推进;社会物流总费用规模小幅增长,增速持续回落;物流服务价格总体低位运行,短期波动幅度有所增大。
1-8月形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6年9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显示,59%的数据较上月回升了4.7个百分点。而中国仓储指数为50.6%,较上月回落2.4个百分点。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99.5点,比上月回升2.7%。
1-8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45.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保持基本平稳的发展态势。
工业品物流需求企稳回升。1-8月,工业品物流总额135.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与1-7月持平;8月当月增长6.3%,增速比7月加快0.3个百分点。从结构看,一方面采矿及高耗能等传统行业物流需求降幅有所收窄。8月份,采矿业物流需求同比下降1.3%,降幅比7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5%,7月份为下降4.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3.8%,降幅收窄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物流需求增长持续加快。8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装备制造业增长10.8%,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特别是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24.3%,汽车制造业增长21.4%,增速均超过20%。
进口物流需求量增速有所加快。1-8月,国际物流需求有所改善,进口物流总额增速总体平稳,进口物流量增速有所加快。进口货物物流总额6.6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0%,增速比1-7月回升1.3个百分点。从不同品类看,铁矿砂、原油和铜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1-8月,我国进口铁矿砂6.7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9.3%;原油2.5亿吨,增长13.5%;煤1.56亿吨,增长12.4%。
民生物流需求保持快速增长。1-8月,民生相关的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长45.1%,增速比1-7月回落0.6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提高13.2个百分点。
网上零售市场稳中有快,物流需求规模不断扩大,保持较快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5%,增速虽比1-7月回落0.5个百分点,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4.9个百分点。
业内普遍认为,在中国经济形势走向“L型”拐点之前,物流业将率先进入新状态。在日前举行的“2016中国货运与物流行业趋势论坛”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何黎明就指出:在后电商时代,电商仓储、城乡配送、大件物流、智慧化物流等都将成为物流发展的重点。
面临宏观经济发展的严峻形势,国家对物流业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前,国务院转发了发改委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要求进一步深化公路、铁路、民航等领域的改革。到2018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较2015年要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工业企业物流费用率(物流费用与销售总额之比)由2014年的8.9%降至8.5%左右,批发零售企业物流费用率由7.7%降至7.3%左右。
这个任务能否如期完成,中物联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据相关统计,我国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2013年为18%,2014年为16.6%,2015年16%,2016年上半年14.6%。按照当前的走势,在剩下一年半多的时间内,把这个比率压缩到14%以内应该是有希望的。
“铁公机”有喜有忧
公路物流方面,今年上半年完成货运量151.9亿吨,同比增长4.4%,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联网计重收费数据显示高速公路货物发送量增长7.3%。上半年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平均为100.2点,同比下降7.6%,总体低于上年同期水平。6月指数为101.3点,比上月回落1.5%。其中珠三角、京津冀、东北地区运价指数回升幅度相对较高;西北、西南地区运价指数回升幅度相对较低。
随着各项生产建设的稳步增长,进入十月,公路物流需求回稳渐升的态势明显。
铁路物流方面,形势依旧险恶。2016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货运量15.8亿吨,同比下降7.5%,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个百分点,完成货物周转量11149亿吨公里,同比下降7.5%,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8个百分点。铁路货运收入1010.71亿元,同比降幅由由2015年同期的-6.17降至目前的-14.72。在物资运输门类中,铁路“黑货”降幅较大,但“白货”实现了快速增长。
但铁路物流上半年也有亮点。铁路总公司今年加快推进铁路冷链全程物流服务,今年1月份首次开行专用冷藏集装箱班列,2月份开行广西北部湾至北京的海鲜专列,首次通过铁路冷链物流将东盟海鲜运往内地。随着广西铁路冷链物流的发展,需求量迅速增长。上述铁路冷链运输已经从不定期开行向常态化定期转变,5月底实现三天一列,6月份为一天一列。
航空物流方面,虽然不像铁路物流那样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但上半年货邮运输量增长幅度也不大,为313万吨,同比增长4%;货邮周转量为104.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1%。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下,很多行业的货运量出现下降,而航空快递却成为耀眼的增长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快递企业自购货机出现新的动向,顺丰航空第3架B767-300型宽体全货机加入顺丰机队,从而使顺丰航空全货机数量增长至34架,是目前国内运营全货机数量最多的货运航空公司。同时,圆通的第5架货机也于9月到位。圆通航空方面透露,公司的目标是自有机队在2020年达到30架。日前,圆通董事长喻渭蛟更是向外界透露:圆通计划2017年在浙江嘉兴建成圆通全球航空智慧城,并结合北京、成都与广州组成“一主三动”的圆通航空基地。此外,申通也向国家民航局提交了组建货运航空公司的申请,正待批准。业内人士认为,快递企业争相布局航空物流的背后反映出快递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整个行业面临转型升级。
商贸物流亮点多
上半年,全国商贸物流运行总体稳中有进,物流需求规模增长平稳,市场结构继续优化,其中农村、跨境、冷链、医药等与民生和消费领域相关的物流需求快速增长,生产资料市场增速有所放缓。
电商物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2.2万亿元,同比增长28.2%。电子商务市场强有力地支撑了消费增长,并使得国内快递业务量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上半年快递业务量达到132.5亿件,同比增长56.7%。
农村商贸物流供需双向发力。上半年,中央和地方不断出台政策,引导电商企业布局农村电子商务,打通农村物流中的“最后一公里”。 快递企业加快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电商发展的标准和体系,京东打造“一县一中心”,发展乡村推广员覆盖至10万个重点行政村,打造村民代理体系和农村物流。阿里在超过1.4万个行政村建立农村淘宝服务站。苏宁以直营店为节点推广“易购服务站”,建立面向三、四级市场、农村市场的新型市场连锁渠道。中国邮政到2015年年底已设立11万个农村线下网点、275个运营中心和100个仓储配送中心。圆通推进“通乡镇、通村组”工程,申通开展“千县万镇”工程。中通快递今年上半年农村网点的覆盖率达到了70%。整体来看,电商物流网络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电商物流推动商品“下乡”和产品“进城”作用逐步显现,商品双向流通格局正在形成。
生鲜电商物流深度发展。目前,我国生鲜电商市场发展迅速,年均增长率超过80%,而生鲜零售额占农产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仅3.4%,存在巨大的需求提升空间,进而吸引了大批资本进入生鲜电商行业。与去年相比,今年上半年生鲜电商领域融资更加理性。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25家企业获得融资共计60多亿元。从所投资的企业来看,大部分生鲜电商企业在具备自身独有的专业特性,能够找准生鲜电商物流行业的关键“痛点”,在充分发挥线上优势的同时,积极开展O2O模式,力图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
当前形势和对策
经过对上半年相关业态的形势分析,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7月20日发布了《2016年上半年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指出上半年我国物流运行呈现出六个“不变”的基本特点:
一是物流运行总体稳中有进的趋势没有变。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0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
二是物流需求结构优化的趋势没有变。上半年,采矿业物流需求同比增长0.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个百分点,物流实物量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上半年全国铁路煤炭运量降幅超过10%,冶炼物资、矿建材料、化肥农药等物资运量降幅超过5%。上半年高技术产业物流增长10.2%,增速均明显高于工业平均水平。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业态及消费类物流需求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快递企业完成业务量68亿件,同比增长42.7%,继续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长。
三是社会物流总费用低速增长的趋势没有变。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5万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2.5万亿元,同比增长3.2%,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0.2%;保管费用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6.6%;管理费用0.7万亿元,同比增长5.5%,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3.2%。
四是物流运行效率提升的趋势没有变。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比上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提升。6月中国仓储指数中的平均库存周转次数指数为53.1%,较上月回升1.8个百分点。
五是产业融合发展、企业实力壮大的趋势没有变。当前,传统物流加速向现代物流转型升级,形成了一批经营规模化、服务网络化、管理现代化的物流企业。6月份公布的2016年“中国物流企业50强”,主营业务收入累计达到8400亿元,第50名入选企业门槛为22.5亿元,比2015年提高1000万元。
六是物流服务市场价格低位徘徊的趋势没有变。上半年物流市场价格整体低位运行,LPI物流服务价格指数平均为50%,比去年下半年下降0.8个百分点,6月物流服务价格指数为50%,仅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公路物流市场经营企业多、规模小、运输散、竞争强的状况没有明显改观。航运价格持续低迷,反映出航运物流市场供求失衡的状况仍在持续。
尽管上半年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积极变化和亮点不断呈现,但处于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物流业仍然面临不少问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能力不够矛盾交织;社会物流成本仍然较高和企业盈利能力低问题突出;物流基础设施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物流需求增速放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市场环境和诚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体制机制约束依然明显,促进物流发展的具体政策有些迟迟不能出台,已出台的政策难以真正落地。
当前物流运行表现出的变化和存在问题,既反映了“经济新常态”下物流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是“十二五”时期物流服务体系不断形成背景下量变到质变的基本过程,更是“十三五”时期物流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初步显现。
针对当前物流业的这些问题,中物联认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物流发展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继续激发有效需求的同时,着力补齐短板,优化提升供给服务能力,努力在资源整合、流程优化、协同作业和智能化等四个方向的实现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一是要着力加强资源的整合。尽管“十二五”期间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厚的物流资源,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大量存量资源服务于传统物流业务,无法满足现代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增量资源受投入不足和体制机制约束,难以创造新需求,导致供给质量下降和有效供给不足。从市场资源的角度看,要提高资源整合能力,提高资源共享程度,实现经济运行所需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资源最优配置。整合过程中不断提升物流运作效率,降低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基础设施资源角度看,要强化交通设施资源整合,减少无效在途运输,建设连接港口、铁路货场、大型工业企业与干线公路的专用公路或联络线,实现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与骨干物流通道的有效衔接。从运输资源的角度看,要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大力推动货物集装化运输,积极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研究制定多式联运服务标准和规则,统一联运单证、责任、保险理赔等规定,不断提高多式联运运行和监管效率。
二是要加强流程的优化。单个物流环节上的效率都很高,但为什么一延伸到整个物流链上,效率反而变低,主要原因是流程的不匹配。现代物流强调“在准确的时间、提供精准的物流服务”。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物流业务进行分类与优化,使产品更高效,更适合客户需要,同时通过流程的优化,减少物流流程中各种闲置、库存、冗余等浪费,进而以效率提升替代成本的降低。
三是要加强协同作业。协同性是现代物流发展至今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目标,企业、行业、产业、地区间都需要协同,经济的协同性应通过物流来完成。
四是要加强物流智能化发展,实现“互联网 ”下的智能化发展。“互联网 ”正改变着传统的商业模式和运作方式,是物流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要促进物流信息的互联共享,推动物流运作向信息化、数据化方向发展,促进物流相关信息的开放共享;要提升传统物流领域智能化水平,鼓励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自动定位导航系统等先进技术、设备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提高物流运行效率;要鼓励物流模式创新,依托信息技术创新企业经营和服务模式,加快推进货运车联网与物流园区、仓储设施、配送网点等信息互联,促进人员、货源、车源等信息的高效匹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鼓励建设智能化物流仓储中心,实现仓储货物的实时跟踪及库存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订单处理能力,提升仓储运营的管理效率。
总的说来,尽管今年1-8月份部分领域出现增速的小幅波动,但物流运行的大势没有改变。随着国家稳增长、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等相关的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今年剩余时间物流运行将延续当前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