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中央政法委机关主会场,面向全国政法综治系统150多万干警做了《科技创新在未来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为题的讲座。
痴迷于制造名人名言的马云,在演讲中又信口开河地称: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就是机器一定会比人聪明;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人一定会比机器更智慧。
马云对这句话解释说,只要你有足够的数据、你有足够的计算能力,你就能预测问题、预测未来、判断未来。但这个解释,非常难以证明他的话:人一定比机器更智慧。
柏拉图说,智慧这个词太大了,它只适合神而不适合人。
限于篇幅,无法采取更多的论证,但可以浅显地讨论一下什么是智慧,以及智慧是否只有人类独享。
搜索一下不难查到,智慧亦作“智惠”,意指聪明才智,是梵语“般若”的意译。佛教谓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
也有解释说,智慧(wisdom,wit)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
最近有一部英剧非常火,剧名翻译过来叫《真实的人类》,马云可能没有看过,否则,他就不会做出这种科技含量有点低的断言了。
这部由瑞典国家电视台拍摄于2012年的电视剧,讲述了人与机器人的纠葛。未来,在科技的进步下,人们的生活日益与机器人息息相关。机器人也就是片中的“合成人”。
多数科学家认为,合成人不应当赋予合真正人人的情感。但科学家戴卫的儿子突然溺水死亡,爱子心切的戴卫复活了儿子,并创造出了具有情感的合成人,以陪伴自己半人半合成人的儿子。
多年以来,具有情感的合成人一直在躲藏生活,而纸是包不住火的,有人知道了他们的存在,想要毁灭他们。随着故事的进展,他们的存在也浮出水面。
然而,多数自认为智慧应该自己独享的人类,对合成人存在敌意,由此展开了一系列人类与合成人拼智慧的故事。
显然易见,人类和合成人双方都利用自身的智慧,斗得难解难分。很多情况下,就智慧而论,人类都并非是合成人的对手。
也许,用一部科幻电影来论证马云的错误论断显得有些力所不逮,但毕竟不难引发人们的思考,而不是肤浅地接受马氏名言的灌输。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曾经做了一个名为Spaun的机器,它里面有250万虚拟神经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功能性大脑模型。
Spaun可以做简单的工作,比如模仿人类大脑进行看、听、记忆等基本认知活动,也可以做一些拷贝行为,比如模拟作画,还可以犯类似人类的错误,用类似人类的速度处理一些问题。
该研究的主持人史密斯认为:“人工心灵的时代就要来到了”。
不过,相较于人类千亿数量的神经元,现在机器的神经元还很少,但是它所具有的基本能力已经表明了它未来企及甚至超越人类心灵的可能性。
今年3月,谷歌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围棋软件AlphaGo与韩国世界冠军李世石九段大战,AlphaGo获胜。
围棋被认为是人类发明的最复杂的游戏,一个古老而震撼人心的问题再次被提出:机器人能够战胜人类吗?
被戏称为“人族代表”的李世石也在采访中表示,要“捍卫人类的尊严”。而最终结果,却令人不无汗颜。
国际人工智能学会成员、南京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周志华面对机器人威胁论的采访时指出:“机器人”只不过是一种工具,某些方面胜过人类也很正常。
持反对观点的学者认为,从目前人工智能的进展来看,我们很大程度上做到了让机器具有认知之心。而自主之心、意识之心,都是目前人工智能很难处理的问题。
有专家认为,由于人类心灵和人工智能的根本性的不同,要让机器具有类似于人类的智慧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技术的发展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事还少吗?
因而,科学界比较多的观点则认为,如果智慧不是人类独享,那技术的发展就有可能使机器也具有更高的智慧。
因而,马云宣布的好消息,“人一定会比机器更智慧”,显然是值得质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