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悲观预期集中爆发


    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噤若寒蝉,恐慌情绪蔓延,再加上各种利空因素共同发力,接力暴跌在所难免。前期市场中形成的对世界经济增长遇阻的悲观预期,对美联储加息外溢影响的过度担忧,对新兴经济体的看空判断,以及对中国经济在调整中继续发展的种种疑虑,都是本次全球市场崩盘的推手。正如贝莱德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投资策略师鲁赛·凯斯特克里所言,最新一轮全球金融市场大跌源于多方负面消息的滞后反应,是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前景担忧的综合结果。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全球各金融市场动荡的理由不尽相同,但归根结底是由于上次危机以来为刺激经济而出现的流动性泛滥。日本《每日新闻》就发表社论说,这次全球性股市动荡是过分依赖宽松货币政策矛盾的集中爆发。
      上述分析人士在分析暴跌成因时指出,由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推出的量化宽松政策,其内在逻辑是推动投资者将资金从债市向股市转移,通过提振股票价格,进而使家庭财富增加,从而促进消费。不过,由于政府债券及其他低风险固定收益证券的收益率极低,推动投资者纷纷涌向持续上涨的股市,但股价的快速上涨是一种泡沫,一旦利率回归正常,泡沫就将破裂。根据他的判断,此轮股市大跌是美联储导致利率处于异常低位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必然结果。他还说,美股暴跌已波及全球各地股市,但其中有许多地区的股市也受到本地央行过度宽松政策的拖累。
  统计显示,美国股市因泛滥的流动性而持续上涨,过去几年屡创新高。美国金瑞基金首席投资官布伦丹·埃亨指出,美股已经连涨七年,其间一直没有经过大幅修正。全球股市下跌,仅在步履蹒跚的新兴市场国家身上找原因过于简单化,因为股市七年以来的持续繁荣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各国央行的资助。
       投资者主要采用各种玩法在股市投资。这也不是几年来的第一次崩盘。鉴于大量廉价资金令金融市场滋生泡沫,许多专家之前就预言说,股市将会产生巨大波动。
  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南辕北辙,导致全球资金流动发生逆转,特别是市场担心美联储加息造成难以估量的外溢影响,也是本轮股市暴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实际上,在本轮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主要依靠货币和财政刺激,而改革力度有限。现在美元进入强势周期,但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进程和货币政策周期不在一个轨道上,全球资金肯定会根据形势转移到回报更高的投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