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日啤酒:价值创新的八大策略(一)
1、辉煌之后的衰落
朝日啤酒是在19世纪后期日本较早出现的啤酒制造厂商,当时大阪麦酒会社、日本麦酒酿造会社、札幌麦酒有限会社的先后成立,使日本的啤酒产业进入了兴盛期。朝日啤酒不仅占据着日本的主要市场,而且多次获得荣誉,曾经辉煌一时。1893年,在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朝日啤酒”荣获最优奖。1900年,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朝日生啤酒荣获最优奖。
在日本二战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相对于平步青云的麒麟啤酒,朝日啤酒的销售额每况愈下。1976年,麒麟啤酒占有日本啤酒销售量的64%。回顾日本啤酒业的发展史会发现:在市场发生大变化的时期,企业起飞的重要因素是抓住消费结构变化和市场结构变化的机会。战前,“大日本麦酒”独步天下,麒麟要弱小的多。战后,麒麟及时地洞察、把握市场变化,靠抓住消费结构变化机会起飞的。朝日啤酒的衰落正是在于没有把握住市场机会。从70年代末直到80年代中期,是朝日啤酒“走麦城的时代”。长期以来,由于不能集中经营资源、生产和营销部门缺乏协调一致,在麒麟等其他啤酒厂家的频频攻势之下被迫节节败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朝日啤酒允许三得利公司运用自己的特约店销售系统,销售额每况愈下。到1980年,几乎连啤酒行业第三位的位置也保不住了。1985年朝日啤酒在整个日本啤酒市场的份额,由1949年重组后的35%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9.6%。从80年代初开始,朝日啤酒曾委托专业公司作了多次的公司内外调查,以明确朝日啤酒的实际处境。市场数据分析的结果是:“5年后朝日啤酒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会日益稀薄”,就连接受朝日啤酒委托进行市场调查的美国公司也指出:“朝日啤酒应该把一些滞销品从市场上撤下来,稳定比较畅销的制品的份额。之后再重新树立形象。”朝日啤酒向市场过多的供给,造成了市场上朝日啤酒的旧货过多,周转不畅、越来越不新鲜,不新鲜自然就难喝,越难喝越卖不掉,最终成了恶性循环。当时市场评价朝日啤酒不好喝,就是由此而来。朝日啤酒在生产上也由于设备陈旧,应付不了突然的需求增加,只能靠库存来应付,这也是形成库存过多的原因。但是,啤酒是不可以长期保存的,作为啤酒公司的从业人员,大家当然懂得啤酒是越新鲜越好喝。但由于公司状况不佳,只能眼看着自己的产品越放越旧,越旧越没人买,公司就一步步走向没落。
各种迹象表明,朝日啤酒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境地,面临生存或死亡的抉择。不利的处境迫使朝日啤酒的经营者们去思考、去尝试打破现状的方法和战略。要战胜对手首先要战胜自己,打破现状的第一步先要从自身的改革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