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对自谋出路的人无人“一带一路”?
------几名下岗人员在公园里聊天说“一带一路”如火如荼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早上我到公园去,碰到一位认识的朋友正在那里与人聊天;就问他们聊什么,他说大家都是下岗人员;就说这次总理从欧洲带回千亿大单,不知道有多少是为下岗人员谋求回来的利益;所以大家说中国对外是“一带一路”,可国内的下岗人员却没有人带;这就是我们的“一带一路”能增加外国人的收入,却不能增加下岗人员的收入;因为下岗人员不在政府管的范围,所以大家在这里集体郁闷。
是啊!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了两种新气象,那就是培养出来的能与国际接轨的大富翁;而且人数是越来越多。此外就是不仅能培养富翁,而且政府还特别有钱。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国政府能够救全世界;如最富的美国人竟然用中国人买国债的钱去发展基础建设,所以贫穷的中国人成为了最富美国人的债权人。然而真正了解的外国人才知道,原来中国社会是名副其实的两极分化;即百分之一的人拥有百分之九十的社会财富,所以两极分化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如住房就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是改革开放后没有增加或改善过,但刘志军却一人拥有330多套住房;这就是典型的中国特色,也是中国财富的真实写照。
我们看到我们对外总是不断出现新的契机,如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就留给世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并沟通历史与未来;通过“一带一路”将中国与世界连接起来了。你看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新时期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日前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近9000字的文件系统勾勒出“一带一路”路线图;标志着“一带一路”步入全面推进阶段。以互联互通为抓手,以金融合作为前导;激发大市场活力,共享发展新成果。正因为如此,“一带一路”的国家笑了;因为在这么有钱的中国带动下,难道本国的经济还能不出现质的飞跃吗?
首先来看一带一路的版图:“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也就是说“一带一路”的一端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另一端是极具活力的东亚经济圈;由此来带动中亚、西亚、南亚以及东南亚的发展,并且辐射到非洲去。正因为如此,除了帮助这些地方经济繁荣外;中国能够在“一带一路”和“走出去”中受益的相关企业最有可能的是央企,根本不会有任何下岗人员是“一带一路”的受益者。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走出去的国企绝大部分都是‘交学费’;所以这次“一带一路”除了政治需要外,原则上肯定不希望我们的国企永远在国际上‘交学费’呀。正因为如此,所以国家核电董事长王炳华在参加2015年南非核能大会时表示“国家核电正在与中电投进行合并重组,组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通过与中电投的合并重组,国家核电可以在巩固技术实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拥有核电业主资质;真正实现优势互补。新公司将与中核、中广核形成三足鼎立的核电市场新态势。这种以强强联合的方式形成的大集团,有助于增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整体竞争力。即使我们的核电走出去还是‘交学费’,没有关系;因为它们在国内还是垄断产业,如我们老家鄂州市的全部土地就是中核垄断开发;这难道还能不是财源茂盛的项目吗?
同样我们看到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在中央企业规划发展工作会上表示:央企要积极参与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周边“互联互通”等战略,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相关国家经济社会共同发展。要以高铁、核电、特高压、4G、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为依托,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管理“走出去”,努力打造中国品牌。因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央企将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竞争;基于企业全球化、国际化的需要,相关行业央企的合并有利于科技能力的加强;有利于克服在国际市场同行业两个企业恶性竞争的副作用,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就是说即使机遇,“一路一带”也只是高铁、核电等国企的战略机遇;下岗人员与它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不会因为这些国企赚钱了,下岗人员会重新获得国家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