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营销


   慈善营销

万科豪车慈善队打人:谁做公益



台湾两个女人的“战争”会怎么打

 

推销消失了,营销死了,公关无能为了,慈善暖融融的撬动着微弱的市场脉搏。且不说慈善是什么?就说慈善营销,似乎至少不会出问题?

国民党经过挤牙膏式的内部斗争,一个硬茬子被挤出了板块,听说她从来不结党营私,敢说敢做;民进党那边呢?一个西红柿早早就挂在那里了,不是民进党没有地壳运动,而是内部调整之后的结果。

慈善营销的本质还是向着品牌唱歌,慈善就成了工具,慈善就有了慈善之外的附属性质。换言之,慈善这一事物就有了矛盾中的两个对立面,当然,我们说的这个慈善不是普通社会意义上的慈善,而是营销主导或者推动下的,必定附带有商业性质的慈善,主要是企业慈善,也就是品牌慈善,也就是营销的慈善。

好了,既然是矛盾着的事物的慈善,那也就是有了慈善主体+商业附属两个矛盾的对立面,这样一个产品我们暂且叫做“营销慈善”,其实就是慈善营销。台湾地区,两个女人的“战争”已经正式拉开了大幕,一个“硬茬子”,俗称:小辣椒;一个“西红柿”,俗称:空心菜。这两个的出炉也大不一样,一个是内部协调出炉的;另一个挤压出来的。我的意思是:一个是经过内部最激烈的咣当,一不留神滑到了台面上;另一个则是在矛盾的调和中,按部就班的出台的。两者纳入一个统一的事物,就是蔡英文更像是个主要矛盾方;洪秀柱更像是个陪衬者,至少现在看起来像。

大公司搞慈善已经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某种程度上是营销的新生命。大品牌、大公司纷纷展开慈善营销的相关工作,以维持其品牌的地位。这个都是营销的正能量。问题是,大品牌,大公司在我们的社会里,具体地说,就是在普通人看来,是一座山,是一面旗,本身就应该是善的,这里的“善”不一定是慈善营销的必然所指,而纯粹是社会道德层面的认知。好了,上文说过了“慈善好像不会出问题”。假设这种假设是对的?那么,企业搞的“慈善营销”就不应该有营销的成分,而应该是纯慈善。只有纯粹的慈善才不会让人联想到营销和企业本身,或者说只有你是真正的做纯粹的慈善才不会有慈善营销的可能出现的问题。

万科最近似乎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被冠以庞大、豪华车队、大企业等名词的慈善活动或者慈善营销活动成为了社会舆论的一个焦点问题。从人性来看,同等遭遇,弱者一方往往喜欢示弱,并把强势一方塑造成强势中有弱点的一方,从而为自己谋取到有利因素。这一个逻辑如果和品牌相关联的?当然,万科就是各品牌。那又会是怎么个逻辑呢?

蔡英文如果是明年大选的第一品牌的话,那洪秀柱当然是第二品牌。所谓的第一品牌,就是说明年台湾大选首先是蔡英文的性质及表象在引领着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台湾明年大选的主要方面;而在这期间洪秀柱经过国民党内部大佬板块的碰撞、煎熬、不甘、无奈之后,在国民党统一思想的需要和指导下,终于推出了洪秀柱作为参选人。这对国民党的个别大佬来说,至少他们的兄弟们是不容易接受的。为了党的利益,国民党还是推了这本来是国民党内部二三流的政客代表国民党参选。这个事情有两个解读:一个是国民党“老旧”了;另一方面,国民党必须“革命”自己。

这样呢?蔡英文以“主导性”姿态立于洪秀柱“挑战者”的对立面上。说到这里,话音就不一样了。我们不是在这里谈及台湾大选,而是说作为第一品牌与第二品牌之间的关系是十分明显的能量分布。当然,这个也不一定,关键就是看第一品牌和第二品牌在今后向同一目标进发的道路上各自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由于,今天此文是为了说明慈善营销的,所以不再展开。

回到上面的慈善营销。大品牌,给人的印象是高高在上、遥遥领先的,否则就不是大品牌。而冠以慈善之后,大品牌就不仅仅是品牌,而是慈善是第一“品牌”,也就是主导方面;而品牌是第二“品牌”,也就是次要方面。这也是为什么慈善营销能够红起来的原因?因为,营销隐藏在慈善的背后。毕竟,慈善营销本质上是为了营销,而不是慈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的慈善成分会占主导地位或者会是占大部分数量。

如果说,大品牌慈善营销是隐性营销的话,那么,台湾大选就是显性营销。大品牌慈善营销加上显性营销与品牌是什么关系呢?品牌不等于大品牌。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西红柿里面有个硬茬子一样。大品牌因为大而善,西红柿因为有个茬子在里面、紧跟其后,而不得不让人隔伽。

 

 

 

 

初稿……

 

 

 

2015--07--20*1945于广州

 

 

 

 

【版权所有、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