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国内许多报刊杂志等媒体,聚焦上海科创中心也即上海一号问题,一个主流观点是无法超越硅谷,如何模仿硅谷?而另一些观点认为,硅谷不可能复制,全球许多国家想复制硅谷,都没有成功过,就是美国也仅仅是一个硅谷,没有第二个硅谷。不过,笔者认为,如果是复制硅谷就永远无法超越硅谷,只有从上海的环境出发,再从国内顶尖综合创新专家的水平出发,当两者水乳交融发生化学反应后,上海科创中心就能超越硅谷了。
通过上海与硅谷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上海有12万亿元的国企资产,这是硅谷所不具备的。硅谷主要从高新技术企业、创意公司、孵化器、天使投资、风投、PE、硅谷银行、并购、股交中心、快速上市、律师、会计、咨询机构这些为基本元素,组成了硅谷的火热。应该讲,这些并不是大众创业。中国现在流行的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公司很多,未必就是高新技术公司,他们属于新商业模式公司,包括互联网金融、社区O2O等等,上海显然也是有大量这些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公司涌现出来的。但是,上海这些新商业模式主要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而硅谷也有新商业模式,不过,过去主要是围绕科技企业公司,现在也有改造传统产业了。不过,我们说的硅谷模式的成功主要是指过去的硅谷以及科技公司的商业模式。
很明显,现在的上海产业主要有三块,即国资、科技企业、新商业模式公司,而硅谷只有科技企业这一块。
如果我们仅仅模仿硅谷,就是等于放弃国资创新和新商业模式公司的再创新,这显然是不利于上海科创中心的创建的。如果上海科创中心同时发展这三块,那么爆发力就会因为系统性的力量而一下子就能超越硅谷。
说到指导上海科创中心的确缺乏人才,不过笔者可以斗胆尝试,笔者不仅对于上海12万亿元国资进行综合创新绰绰有余,而且对于新商业模式公司的再进行综合创新,也是绰绰有余。另外,对于纯正的技术公司,虽然笔者不是技术研发功底,但是,技术产品总是要产品化、商业化、市场化的,如何与各行各业紧密结合创造最大的价值,笔者也是可以通过第四驾马车的一系列整合和企业综合创新的一系列创新,从而让科技企业快速壮大的,这一点或许超越于硅谷。
如果把上海国资初步进行综合创新,进一步进行互联网化,再进一步世界化、名牌化,那么,就会加大上海科创中心的全球影响力。
如果对上海科技企业先进行系列整合,再进行系列颠覆性创新,那么,业绩就会大大提升,这些是硅谷做不到的,是超越硅谷的地方。
如果对上海新商业模式公司进行大量整合和再度创新,那么,就会大大提升规模、利润率,便于快速上市,这比硅谷依靠企业自己并购壮大来得快。
如果上海在国资、新商业模式、科技企业三块之间进行一系列整合与综合创新,那么爆发力将是无比巨大的,这是把上海所有企业公司进行有机发展,而硅谷仅仅是依靠企业、公司自己的能力在发展。很明显,上海科创中心通过笔者的合纵连横模式,自然轻而易举地超越同行。那么,超越硅谷也是轻而易举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通过对比分析上海硅谷的产业结构、顶尖治理人才,发现上海比历史上的硅谷多出两块资产,上海人才是可以拥有世界顶尖治理经济(整合+创新)超越硅谷的,如果上海科创中心通过国资综合创新新增10%的净利润、新商业模式公司群整合和再创新、科技公司进行整合与综合创新,那么就会一举超越硅谷竞争模式,那么,上海科创中心超越硅谷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很明显,笔者与国内认为无法超越硅谷的观点相左,不是没办法超越硅谷,而是太容易超越硅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