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严复奉李鸿章之命,函商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总教习蓝博德,请其代为延订管轮正副教习
严孝潜
1883年3月19日,吴仲翔根据严复的建议,上书李鸿章提请在学堂前操场东偏,竖立高8丈桅杆一枝,配备桅盘、索梯、铁缆,以便教习课操之余兼教诸生升桅,予练手足而壮胆气。李鸿章应允並指示大沽船坞如式配造。
吴仲翔在函中写道:
"敬禀者:窃查水师学堂章程内,开学堂前应设样船,以备学生练习帆缆。盖取先教之陆,而后习之於水也。比者既议专设夾板练船,则此项样船似属可省,惟学生在堂肄业,一朝上船骤学升桅诸事,危樯高矗深渊俯临,欲使争为先登,難保无目眩股栗之苦,兹拟变通办理,就学堂前操场东偏,树桅高八丈者一技,危桅盘索梯铁缆悉备,俾教习於课操之余,兼教诸生升桅,予练手足而壮胆气,庶今日登高自卑,斯他日视水如陆,仍不失授之以渐之意,倘事属可行,拟恳扎饬大沽船坞如式核制,制就酌派员匠到堂安置,其工价银两即由该船坞径行造报请领,以期简便,是否有当,理合禀候中堂察核批示衹遵。"
李鸿章批示如下:"禀悉水师学堂原为储备轮礟铁甲等船之选,在堂学生自应将升桅帆缆等技隨时演习,俾上船后得收驾轻就熟之効。兹据称拟於学堂前
东偏,竖立八丈桅杆一支,桅盘索梯铁缆悉备,於该教习课掭之余,兼令升桅予练手足而壮胆气,应准照办,候饬大沽船增坞遵照如式配造,俟制就饬派员匠到堂安置,工价银两即由坞专案核实报销,此缴。"(《北洋纪事》第十本《水师学堂》:《光绪九年二月十一日水师学堂吴仲翔禀北洋大臣李》
1883年5月,与严复同期出洋,也是福州船政学堂同学、一起去英国留学并兼任翻译的罗丰禄,原任天津大沽船坞总办,被李鸿章调升为水师营务处道员。按清朝规矩,水师营务处的总办应由"道员"担任,罗丰禄是否就是水师营务处的总办?待考。
罗丰禄(1850-1903),字稷臣,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 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未上练船,1874年留校任教。1877年3月,清廷选派第一届赴欧留学生,罗丰禄以翻译身份随行,到英国后,入英国伦敦琴士官学(King's College,皇家理论学院),在学期间兼任华洋"翻译、文案"。1878年,罗丰禄先后兼任清朝驻英、德公使馆翻译。1880年2月,罗丰禄学习期满回国,入幕于北洋大臣李鸿章,同年4月任天津大沽船坞总办, 1883年5月,罗丰禄调升水师营务处道员。1884年春、秋两季,李鸿章派罗丰禄两次邀同英俄两国水师官兵到天津水师学堂参与天津水师学堂第一届驾驶班毕业会考。后来,每一届水师学堂驾驶班和管轮班的毕业大考,李鸿章均派罗丰禄先行到堂会考,数日后李鸿章再亲自到堂考校学生。直至1892年(《北洋纪事》第十本)。
1888年5月,罗丰禄奉命协同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及林泰曾、刘步蟾等起草《北洋海军章程》。
1895年2月,李鸿章赴日本议和,奏调罗丰禄随行。 1896年初,罗丰禄作为李鸿章的随从参加俄国沙皇的加冕礼并随访英、美等国。 1896年11月出任驻英兼意、比三国钦差大臣。 1901年8月,调任驻俄公使,但由于患鼻癌未能成行。1903年病故,终年53岁。
天津的"北洋水师办公处(营务处)",位于原法租界水师营路(今和平区赤峰道)与大法国河坝(今和平区张自忠路)交口处,"衙署宏深,堂庑轩敞。又有洋房两所,楼阁峥嵘,美轮美奂,名之曰'迎宾馆',以备各西官过津憩息,为授餐适馆之区;屋中一应器具华丽整洁,皆选购西国精良之品,使人取携如意"建成于光绪九年(l883年)。(《津门杂记》)
1883年上半年,严复奉李鸿章之命,函商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总教习蓝博德,请其代为延订管轮正副教习。
原定正副教习分课理法、手艺,薪水分别为200两、100两。但蓝博德表示,管轮正副教习薪水标准偏低,并提出中国如需聘请练船教习,愿意一并协助。此外,延募管轮洋教习原拟合同中约定:学堂为洋教习提供一所洋房、配套生活用具以及医资药费。(《北洋纪事》第十本《水师学堂》)
关于延订管轮正副教习。1882年5月,李鸿章特别批示:"萨镇冰暂充教习,原非常局,两年后必须另延洋师,务饬严宗光、萨镇冰予为咨访,届时禀请延订为要。" 但实际上李鸿章这时只让时任驾驶学堂洋文正教习的严复,函商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总教习蓝博德,请其代为延订管轮正副教习。并没有叫时任管轮学堂洋文正教习的萨镇冰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