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饼西瓜的品根价值?
“为什么叫豆饼西瓜?是地名吗?”,我第一次听说。
“豆饼西瓜,就是上的豆饼肥料。”
原来是这样。听卖瓜的说完后,我心里有点小小的惊喜,不是因为觉着瓜会好吃,是因为“豆饼”这个特别的名字。它不是地名,也不是特性,更不是形状。一般起名的方式,它都不是,而是用肥料来起名——多新鲜啊(至少我是这样)。一时半会,真想不起来,还有什么是用肥料起名的瓜果蔬菜呢。
上豆饼好啊。好肥料,好庄稼,好果子嘛!这谁不知道呢?吃豆饼长大的西瓜,难道有谁会联想它,不甜,不好吃吗?
路对面的大西瓜车上,没有放牌子。来了个中年女士,扒着车问:“这是那个叫豆什么的西瓜吗?”
回家。妈妈吃瓜时说:“真甜,像以前用豆饼种的那种西瓜。都甜到边了,不和其它西瓜一样,光心甜。”原来她早就知道有豆饼西瓜啊,但不知道今天买的就是这种瓜,并且还吃出来了,“用豆饼种的这西瓜,估计都不赚钱啦,豆饼贵不说,多麻烦吧,还得砸碎,用泥烧豆饼……”
豆饼——好肥料,显然,这已经是潜意识里的根基了,当然也一定会有它自己的价值。
有过种植经验的人,不难知道它的价值——好吃在哪里。有过品尝经历的人,也能很快就会体验到,它的独特口感。
我想,“酥甜到边(皮)”,是可以用来彰显的品根价值——利益点。
建议瓜老板,可以这么写:豆饼西瓜,酥甜到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