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城中第一佳山水


  什刹海:城中第一佳山水



  什刹海游览图 来源:什刹海社区官网



阳春三月,在北京工作一周,3月28日,朋友们建议放松一下,去位于北京城区中轴线的西北部什刹海景区。

北京什刹海  蔡律摄



北京什刹海  蔡律摄

我曾经作为上海一家公司的顾问,有机会走遍祖国大江南北,新疆少数地方以外。那时受经济条件限制,并没有很好的相机,也没有现在手机那么方便,留下图文资料大部分丢失。1998年我有幸进入中南海,参观过毛泽东主席工作、生活过的地方,之后,中南海没有对外开放。



北京什刹海  蔡律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收藏的书籍已超万卷,每年都飞行数万公里。一方面,我要了解真实的国情,另一方面,作为政府顾问,我应该结合自己所学,像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建设性良策。



  北京什刹海  蔡律摄



北京什刹海  蔡律摄

在重庆相对时间多一点,我喜欢重庆耿直的人文性格环境。重庆作为大西南、大西北的桥头堡,长江经济带与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交叉点,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我乐意把一些资源分享、引荐、配置给重庆。



北京什刹海  蔡律摄

什刹海有北京城区内相对宽阔的水面,水面周围种着高大的树木。该地区风光秀丽,被誉为“北方的水乡”。清朝人震钧云“若后海则较前海为幽僻,人迹罕至,水势亦宽。树木丛杂,坡陀蜿蜒。两岸多名寺,多名园,多骚人遗迹……湖上看山,亦此地最畅。昔翁覃溪先生曾集二十四诗人于湖上酒楼,每月有诗会。一时群羡为神仙中人”清朝李静山曾作诗云:“柳塘莲蒲路迢迢,小憩浑然溽暑消。十里藕花香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



  北京什刹海  蔡律摄

北京什刹海,《帝京景物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来赞美什刹海的神韵。什刹海风光秀丽,被誉为“北方的水乡”。什刹海一些古文化商店、小吃街和酒吧等,因此,也成为了京城文化街之一。湖岸的垂柳、水中的荷花等也成为什刹海频具特色自然景观。后海的酒吧街很有名,既有老北京的特色,也有现代化的气息,春日温风拂面,新绿如烟,嫩柳丝丝袅娜;夏季高树鸣蝉,向日红荷,不绝清香如缕;秋时蓝天如洗,风吹碧浪,沿堤万柳泛金;冬天瑞雪飞花,疏林淡淡,素裹银装弥蒙。漪澜丽景永远如歌,恬静抒怀,被誉为“城中第一佳山水”。



  北京什刹海  蔡律摄

什刹海水域面积33.6万平方米,与中南海水域一脉相连,是北京内城唯一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也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在北京城规划建设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积水潭)三个水域及临近地区,与“前三海”相呼应,俗称“后三海”。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为燕京胜景之一。什刹海景区的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



  北京什刹海  蔡律摄

资料载,历代在什刹海畔居住过的文化名人有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明代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米万钟及诗人三兄弟袁崇道、袁中道、袁宏道,清代大词人纳兰性德等。纳兰性德居住的大学士明珠府(后为醇亲王府、宋庆龄故居)有一“渌水亭”,纳兰性德经常和文友朱彝尊、陈维崧、曹寅、严绳荪、姜宸英等在亭内饮酒赋诗填词。



北京什刹海  蔡律摄



北京什刹海  蔡律摄



北京什刹海  蔡律摄

纳兰性德有名篇《金人捧露盘·净业寺观莲怀荪友》:“藕风轻,莲露冷,断虹收。正红窗,初上帘钩。田田翠盖,趁斜阳,鱼浪香浮。此时画阁,垂杨岸,睡起梳头。旧游踪,招提路,重到处,满离优。想芙蓉,湖上悠悠。红衣浪迹,卧看桃叶送兰舟。午风吹断江南梦,梦里菱讴。”词中不仅写出了什刹海的秀美,也表达了对被撤官而南归的好友严绳荪的怀念。



北京什刹海  蔡律摄



北京什刹海  蔡律摄

什刹海和文学家曹雪芹有关。有红学家认为,恭王府花园就是大观园。恭王府的前身是和珅的府邸,而和珅府之前这里原是曹家的宅院,只是当时的房屋院落较小。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尚待红学家们考证。

 

北京什刹海  蔡律摄



北京什刹海  蔡律摄



北京什刹海  蔡律摄



甲丁坊  蔡律摄



烟袋斜街购物小巷 蔡律摄

有评论说,北京的精华,一个个胡同,一个个四合院,一个个石墩,这才是老北京的缩影!

后海一定要晚上去,在海边就餐,看美美的夜景,逛完后一定要找家酒吧去坐坐,听歌手唱歌,品鸡尾酒……



  步履匆匆,浮光掠影,用手机拍摄什刹海,重庆的朋友对比一下,重庆缺少了什么?

蔡律   201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