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出现罕见疯牛,不仅投资者疯狂,就是分析人士也疯狂,媒体也照样疯狂,不仅指数预测屡创新高,就是市盈率预测也是屡创新高,但无可否认,中国股市越来越国际化,但在某些人眼里,只能是融资国际化,但估值是不可能国际化的,中国股市理应享受到比成熟国家更高的估值,更高的市盈率,这种思维这种逻辑是否合理,笔者总是感到丝丝寒意。
4月16日,证监会主席在申万宏源调研,并向研究团队问计,4000点究竟算不算高,按照申万的说法,A股总体估值水平距离2007年和2009年仍有差距。一方面,从海外横向比较来看,中国的证券化率水平仍有提升的空间,“混改”还将带来国有资产价值重估;另一方面,沪深300估值处于相对低位,截止16日上证所A股的平均市盈率为21.29倍;深圳市场的股票平均市盈率达到48.91倍,其中,中小板为60.34倍,而创业板已达到惊人的92.34倍。
就上证市盈率来说,与美国标普和道琼斯差别不大,而创业板则是纳斯达克的3倍左右,深圳是美国道指的一倍左右,可见如果按照美国成熟市场的估值,中国股市估值提升空间不大。从证监会态度看,虽然申万宏源强调中国股市估值尚有提升空间,但随后在18日证监会就再次出手调控。 证监会发言人指出,严禁两融开展伞形信托、场外股票配资等活动;规范券商,谨慎发展融资融券;放宽市场做空机制的要求,并鼓励机构做空,把融券标的放大到1100只。虽然迫于新加坡富时50指数出现暴跌,证监会出面解释规范两融鼓励做空不是打压股市,但其实这是典型的无银三百两,不管如何解释澄清自证,去杠杆去疯牛的意图昭然若揭。如果股市处于绝对低位,鼓励做多还来不及呢?何必要拓宽券源,鼓励做空。如果股市处于低位成交低迷,吸引场外资金入市还来不及呢?何必要规范资金进场。
从证监会前后矛盾来看,证监会显然认识到股市存在一定泡沫成分,并注意到杠杆的风险,希冀以压缩杠杆让泡沫自行刺破,但又生怕重蹈11.9股市暴跌的覆辙,遭遇市场指责,自然而然又出面澄清,正是前后矛盾心态,凸显市场的窘态,也凸显证监会的无奈,既希望股市上涨,又不希望看到疯牛和泡沫的形成。
不仅仅证监会认识到股市的风险,作为伞形信托资金出借方,银行也意识到风险,日前市场传言浦发银行就全面停止伞形信托业务,记者从多位金融机构从业者获悉,浦发银行已于4月20日暂停面向信托公司的伞形信托配资业务,报道援引业内人士的说法是“浦发银行或者认为现在大盘点位较高,风险偏大。因此其主动调节规模。”虽然媒体又做出澄清,但所有银行降低杠杆已经达成共识,目的也是化解资金风险。
不仅仅是银行认识到股市风险,知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更是认为“最近一段时间市场上出现了实体经济疲弱、股市猛涨的状况,这让我想起在农村,农忙的时候大家没空都埋头干活,农闲的时候大家有空就赌博。”"泡沫迟早是要破的,但什么时候破没有人知道,美国那次大危机之前就有7年的繁荣,很多人觉得这个时候如果袖手旁观会错过发财的良机。所以我只能提醒大家谨慎",从言谈之间,吴敬琏老先生还是认为中国股市存在泡沫成分。持有此类观点还有钻石底发明人李大霄,更是认为4300多点是中期顶部。但无可否认,在市场资金疯狂追逐下,突破4356点没有问题,但突破并不意味着财富滚滚而来,更多的意味是风险。
在市场处于迷茫之际,人民网发表署名文章《4000点才是A股牛市的开端》,在中国,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具有特殊的含义,那就是政策的代名词,监管的政策取向。对投资者预期和持股心态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更应该理性公正与客观,并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正视风险,而不是贸然激进疯狂豪赌。
但是笔者反复阅读该文发现该文逻辑和资料引用不是那么准确,今提出来与作者商榷。
首先是作者认为从时间节点上看,中央在2013年9月提出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随后资本市场长达七年的熊市宣告终结。实际上上证指数低点见于13年6月25日1849.65点,此后出现一轮大约400点的反弹,与一带一路没有半毛钱关系,此后低点是14年3月12日的1974.38点,离一带一路提出也已经有半年时间,虽然股指有所反弹,但幅度不大,真正反弹来自于14年7月22日,这是基于央行不断通过各种工具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尤其是11月降息以后,中国股市上涨斜率邹然加大,展开了一轮波浪壮阔的大牛市,因此本轮牛市走牛的因素主要是央行货币政策刺激所致,这是笔者也是包括市场众多人士的观点,那就是经济下滑,央行降息降准空间打开,市场无风险利率下行,导致资产重估,从而引导资本市场上涨。
从资金流向看,是基于实体经济回报率太低,投资实体经济回报率不足以支付过高融资利率,资金有脱实向虚的倾向,其次是房地产价格出现下跌,投资地产成为亏本买卖,大量炒作地产资金快速入市,三是各种杠杆资金蜂拥而至,短时间两融资金增加数倍,达到1.75万亿元,其次是伞形信托理财资金等银行系资金曲线入市,规模大约是1万亿元,三是民间资金通过P2 P渠道进场,四是银行资金大搬家。正是各方资金云集股市,在资金狂热追捧下,中国股市迎来了一波大牛市,其本质依然是资金推涨。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在牛市初期,与证监会政策导向具有重大关系,证监会主席肖钢庄重承诺,14年下半年将按照均衡原则,每个月发行十家股票,让投资者担忧大扩容的心理彻底消除,解决了投资者后顾之忧,才会有投资者竞相进场,中国股市迎来多年不见的大牛市。当然现在人气已经被有效激活,加大扩容对市场影响已经大大弱化,加大新股供应抑制过大泡沫是未来大势所趋。
当然无可否认,本轮牛市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也是难以分割的,但在牛市前期,这个因素占据次要地位,在牛市中后期,这个因素才逐渐强化,出现了炒作国企央企改革热潮,出现炒作一带一路的题材狂潮,典型的就是南北车的炒作。但是南北车的炒作已经严重泡沫化,风险已经在高位充分暴露,投资者损失惨重,这根本不是健康牛的标志,而是资金操纵下的罪恶。在中国炒作概念是一种弊端,而不是值得夸耀的价值投资行为,往往是操纵股价的主力资金赚的盆满钵满,产业资本借机减持套现,而中小投资者高位站岗亏损累累。
其次作者完全弄错了,此轮牛市标志并不是银行板块的启动,而是创业板率先在585.44点(12年2月4日)成功触底反弹,此后走出一轮超级大牛行情,最高涨到2596.92点,从触底时间看,远早于上证指数触底时间13年6月25日,涨幅也远大于上证综指,大约是上证综指涨幅的一倍。就银行股而言,正如作者所说,虽然涨幅已经超过一倍,但估值仍然是较低的,是中国股市的价值洼地,但注意是中国股市的价值洼地,而不是放到世界资本市场或者美国资本市场相比,因为中美股市银行股根本不可能相提并论,首先人民币不是美元,其次中国银行业饱受地方平台不良贷困扰,虽然财政部有了一定额度的贷款置换项目,但根本不可能全部消除地方平台隐患,三是中国经济处于下滑通道,目前经济复苏是L型还是U型尚难定论,如果是L型,实体经济不良贷的升高将是大势所趋,而美国经历几年发展,经济处于稳健上升期,不良贷问题已经彻底解决,四是中国银行业面临利率市场化冲击,净息差面临收窄,何况央行实施不对称降息也会导致净息差进一步缩窄,五是高层要求金融业包括银行业反哺经济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可能会继续不对称降息,另一方面要求银行业进一步减免有关费用,也会导致利润增速下滑。因此中国银行板块市盈率要想同美国银行看齐,难度不小。至于银行业走向世界,能否走向世界是一个问题,走向世界能否带来回报是另一个问题,人民币国际化前途光明但道路非常曲折,即使人民币国际化也未必能带来银行业丰厚回报。
07年牛市从何而来,是股改红利和经济强劲上升流动性泛滥的结果,才会有6124点巨大的泡沫,才会有此后7年调整之痛,这不是中国投资者之福,而是中国股市的不幸,是中国投资者的灾难。现在中国面临的是转型的困难,新经济没有形成有力增长点,而传统经济面临产能萎缩的窘境,经济处于艰难寻底过程,虽然未来潜力无可限量,但目前经济积极困难,股市火热是资金脱实向虚 的表现,而不是憧憬未来经济的结果,这一点可能作者有点次序搞错。
作者认为“有境外媒体的观点认为中国应该准备迎接A股超级泡沫的破灭,对此笔者难以苟同”,无可否认,中国股市目前泡沫成分不可轻易忽视,尤其是创业板的风险,100倍市盈率放到哪个国家资本市场都是一个巨大泡沫,尤其是中国创业板很多公司缺乏核心技术缺乏核心竞争力,即是互联网具有无穷发展潜力,但动辄数百倍数千倍市盈率就是一个巨大泡沫,阿里巴巴作为互联网巨头,在美国纳斯达克市盈率也就是几十倍。试问中国互联网企业有几家能与阿里巴巴敢于相提并论。就是作者推崇备至的一带一路,作为龙头公司南北车市盈率炒高到90倍,是香港股市H股股价的3-4倍,市值是波音公司2倍,这样的估值是否合理,是否是巨大的泡沫,是否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伤害,笔者心存疑虑,媒体也质疑南北车严重泡沫并可能重蹈中石油的悲剧。
中国政府是没有动力去制造泡沫,因此没有郁金香的悲剧,但是中国股市是一个不成熟的股市,是一个法律不完善的股市,说是一个监管不到位的股市,是一个资金操纵盛行的股市,是一个市值管理不到位的股市,虽然说股市有涨有跌,但是往往是涨也过度跌也过度,在现在市场人心浮躁下,总是过度投机,过度炒作,制造了巨大泡沫。以创业板为例,20%多的增长率,100倍的市盈率是否高估是否有泡沫,笔者认为泡沫是肯定存在,李大霄更是喊出地球顶世纪顶的狂语,朗玛信息更是被水皮认为大玩仙人跳,却是一家主业疲弱的公司转型犹存变数的公司,市盈率高达几百倍难以言说没有泡沫。就是与美国市场相比,美国纳斯达克大约30倍市盈率,却是云集了世界顶尖的新技术新形态的公司,而中国创业板有多少公司能与纳斯达克相提并论。以一带一路为例,普通制造业的南北车市盈率高达90倍,就是一些基建施工行业市盈率也近百倍,是不是泡沫。
接下来让笔者说一说蓝筹股,作者说“这样经济体中的蓝筹公司难道不应该修复其在资本市场的合理估值吗?如果这都算泡沫,这个世界上什么样的资产才不算泡沫?”,非常可惜,作者没有说清楚何种蓝筹公司应该享受合理估值,何种蓝筹公司不算泡沫,笔者也就无法判断作者的观点,因为蓝筹公司是不断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昔日的大蓝筹中国船舶已经失去往日光辉,昔日现金奶牛的大蓝筹煤炭已经雄风不再陷入行业亏损不能自拔,依靠政府救济才能勉强维持,作为蓝筹代表钢铁行业亦是如此,细数往日四大金花有几家还有昨日雄风,因此作者说这种话根本不具有说服力,即使如南北车这样的大盘股,虽然未来想象力丰富,但一旦股价严重透支未来几十年收益,蓝筹股也会成为蓝筹股泡沫,所以笔者认为作为财经评论人员,应该语言准确,不能含糊其辞,说清楚大盘蓝筹股的真正含义和具体指向,而不是简单以蓝筹股这么一个外延内在都较为含糊的词汇,才更有说服力。也才能给投资者以有益的参考,否则就是一种没有任何意义的空话大话。
就一带一路而言,不是经济转型,更多的是一种产品和劳务输出,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利用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与亚洲和东欧国家展开合作,进行基础设施以及能源交通的合作,达到化解国内过剩产能的目的,为经济转型提供一种支撑,但是介于某些亚洲国家内部政治动荡,合作也存在巨大风险,作为企业应该充分考量自己风险承受能力。我们既要高度重视一带一路的历史性机遇,也不适宜过度高估一带一路的作用,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
中国牛市是一轮杠杆上的牛市,据FT,麦格理分析师称,A股自由流通市值仅仅占到总市值的39%,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率更能说明问题,而这一比率高达8.2%,远超过中国台湾、日本和美国股市的历史最高水平。因此杠杆风险已经在快速积累,其中蕴含的风险我们应该正视,管理层已经有所动作,但力度稍显不够。
作者指出“ 如果将A股看作“中国梦”的载体,那么其蕴藏的投资机会是巨大的。但是,如果把A股市场当作赌场,那么世界上任何一个赌场都是危险的。',我们试问,当今中国股市有多少投资者把A股当成”中国梦“的载体,恐怕少的可怜,更多的是把A股当做一个赌场,希冀自己是一位幸运者,希冀有人在更高价位接受自己手中的筹码。因为中国股市绝大部分个股都已经处于严重高估。
本轮股市上涨没有良好的经济环境作为支撑,完全是流动性泛滥所致,是某些媒体不顾中国实际情况,盲目吹捧而至,是某些媒体别有用心所致。虽然经济与股市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但是股市上涨过度偏离经济基本面就是一种巨大泡沫,迟早是要破灭的,投资者盲目乐观的结果是要付出代价的。
基于中国股市现状,肖钢主席在日前发出严重警告,,“我们提醒广大投资者,特别是新入市的投资者,参与股票投资要保持理性、冷静,决不可受‘宁可买错,不可错过’等观点误导,要充分估计股市投资风险,谨慎投资,量力而行,不跟风,不盲从。”但是人民日报的文章却是逆势而为,豪言4000点菜时中国股市的起点,按照作者逻辑,4000点只是起点的话,要涨到6000点是最起码的,到时候上证综指市盈率将是30倍,虽然不能与07年市盈率相比,但与美国市场相比已经是很高了,何况美国经济开始明显好转,出现强劲增长,但中国经济依然处于艰难寻底,股市泡沫可想而知。
笔者认为在中国股市疯狂之际,作为主流媒体,从道义上来说,不应该煽风点火,而应该理性看待。更不能存有侥幸或者偏心,更不能因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就盲目乐观诱导投资者进场,成为经济转型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