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牌游戏中的“和弈”哲学
文/周涧
麻将牌游戏与扑克牌游戏都是一种数序排列组合的竞弈游戏,但二者所不同的是,扑克牌游戏是“以大压小”的数序竞弈,而麻将牌则无论数值大小皆“众生平等”互不相欺,只要相近的花色数值“和合成组”就能竞中取胜。所以,麻将游戏的胜局并不叫“赢”而被称作“和”。其中的“和弈”哲学内涵十分耐人寻味。
在麻将牌游戏规则中,不以牌面符号数值大为尊。如“九万”虽比“一万”数值大,但数值有大小,彼此皆平等。麻将游戏竞弈规则设计,只以牌面符号数值近连的“合作”机制作为牌型组合条件,如顺子牌“345饼”、刻子牌“666条”或将牌“77万”。既然不搞“以大为尊”,也就不会“以大压小”,只要数值“和合”就好。
扑克牌游戏,玩家之间都是相互打压拼杀的对手;麻将牌游戏,玩家之间只是顺势借力的同伴。玩扑克牌,比的是自家手牌的实力,如玩家手中抓有“王”牌或“连顺”牌,且没有小数值的“零散”牌,就会胜算在握。但玩麻将牌,胜算的概率并不全靠取牌后自家手牌的“连顺”牌实力,而是在行牌的过程中,采用为我所用的“拿来主义”、变“废”为利,借力上家或他家打出的“无用”之“弃牌”(即与自己手牌中花色同类的近数牌或同数牌),抢抓机会“吃”“碰”“杠”,完成合规组牌,最终形成和牌胜局。
扑克牌游戏的竞弈是以大欺小、相互打压的竞弈;而麻将牌游戏的竞弈则是各守己道,自我修为,借力调整,和合完善的竞弈。麻将牌游戏不是对手间的拼杀博弈,而是伙伴间在你情我愿、你舍(出牌)我取(吃牌或碰牌)各得其所中顺势完成合规组牌,是一种“竞中守道”的“和弈”。因而麻将牌游戏中没有“强弱争斗”,没有“你轰我炸”,而是互不对抗、波澜不兴地各自修为,自成正果。扑克牌游戏,玩家体验的是以强胜弱的心理快感;麻将牌游戏,玩家则体验的是以智达成圆满的精神乐趣。
麻将游戏也不同于象棋、围棋游戏以争战城池、置对手于死地为目的。《增广贤文》有言:只学斟酒意,莫学下棋心。说的就是做人不要仿效下棋时决战输赢谋算对手的心计。这是先人们对下棋的负面作用的人生告诫。而麻将游戏除了人为附加的赌性色彩之外,就游戏本身却蕴含着防人不损人,竞弈不尚斗,谐和守道,无争谋利的正念做人的处世智慧。
麻将技术术语的设计也很有意味,所谓“吃”不是“消灭”,而是“引进”;所谓“碰”“杠”也不是“碰撞”“抬杠”,而是“和合”;都分别是将他人舍掉的弃牌引进和合为自己的优势(组成顺子牌组、刻子牌组、杠牌组)。而更有深意的是,麻将竞弈后的胜局,也不是叫“赢”或“胜”,而是叫“和”,这里表示的不是游戏赛事一局终了的竞弈胜负,而更像是证明一场智力战术演习过程的历练成熟(“和”从禾、从口,有庄稼成熟之意)。一个游戏竞弈胜局的独特命名——“和”,折射出中华先人对游戏赛事结局胜负不对立、输赢仍为友的超然心态。
中华民族崇尚“和”文化,是本族群子民基于对生命之尊、生存之道的透彻感悟所凝聚的“顺应自然,万物相善”的共识。正是因为麻将牌游戏娱乐中所沁润的“平等忌斗”“竞而不争”“谐和守道”“和合借力”“无争谋利”“智求圆满”的“和弈”智慧,所以麻将牌游戏在所有的棋牌游戏中最受华人普遍喜爱,并被尊称为“国粹”或“国牌”。
但凡棋牌游戏不仅仅是游戏,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心理,折射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快乐生活情趣。中国麻将牌游戏的旺盛生命力和广泛影响力,在世界文化史中都是一个文化传奇。
本文收录于笔者新作《中华和牌创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