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流入股市是支持实体经济吗?


在昨天(312日,星期四)央行的记者会上,周小川行长指出 ,有观点认为银行体系流出来的资金不应该进入股市,好像进入股市就不是支持实体经济了,这个观点他不赞成。周小川行长指出,股票市场由实体经济的企业组成的,从石油、化工到建筑、基建、农业、食品工业,它们都在股票市场融资,他们也都在银行开有账户,在银行借钱,这些资金非常直接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从股票发行角度,多数是实体经济的企业通过股票市场来融资,使实体经济得到了发展。确定有一些股票市场和金融市场中其他的环节中有一些纯粹的投机炒作的做法,但是不能一概而论,好像去了股市就是不支持实体经济。

 

此言论一出来,立即引起了市场极大的反响,不少网站都以财经头条“周小川行长认为资金流入股市是支持实体经济”。也就是说,有市场看来,管理层对股市的看法与以往不同,在观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意味着支持中国股市发展与繁荣的一波新政策将出台。

 

其实,对周小川行长之言论,没有什么对错之分,在不同的背景条件下,得出结论不同和其意义也不一样。比如,对于美国的金融体制及金融结构来说,资金流入股市就是支持实体经济,就是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比如,为何美国采取了一波又一波的QE,从央行体系释放出资金近4万亿美元(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由2006年底9037亿美元到2014年底4.5万亿美元),以此来压低金融市场长短期利率,刺激股市,从而达到刺激实体经济增长之目的。这主要在于美国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使然。

 

目前,美国债券市场规模是美国GDP2.2倍,是美国股市总市值的1.7倍,是美国银行业总资产的2.3倍。也就是说,美国银行业是美国三大融资渠道中最小的。所以,美联储的QE主要刺激美国债券市场及股市的发展,而流入银行体系的钱又通过超额存款准备金回到美联储户口。也就是说,由于美国股市及债券市场是美国企业实体经济的主要融资渠道,美国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大部分是通过这两个渠道得以解决,对银行信贷需求相对有限。在这个意义上,美联储QE的资金流入股市当前是支持了实体经济。

 

但是,中国的金融体系及融资结构与美国有很大不同。中国银行业是企业或实体经济主要的融资渠道。2013年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是中国GDP2.6倍,是股市总市值的6.3倍、是债券市场的6.1倍。而201416.5万亿社会融资总规模中银行信贷融资所占的比重为79.1%,股市及债券市场融资所占的比重只有17.3%(这还是历史创新高一年)。在这样的融资结构下,如果央行体系流出的资金不是通过银行体系贷款给企业,而是流入了股市,那么这只能把中国股市泡沫吹大,却无法支持实体经济。

 

还有,中国股市及债券市场不仅不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而且还在于中国股市的发行制度与欧美发展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美国股市发行制度采取是注册制,只有企业能够达到股市上市标准,随时都可上市融资。企业上市的价格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好企业卖高价,不好的企业卖低,各得其所。

 

但是,中国股市到目前为止还是采取企业上市的核准制。在核准制下,权力寻租泛滥。尽管企业上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是支持了实体经济,但企业上市并非易事很可能成为少数人暴富的天堂。早几年的中国股市不仅成了少数人的提款机,也成了掠夺中小投资者的工具。不少上市公司一旦上市业绩变脸是十分平常的事情,而且不少上市公司融资到大量的资金之后,并不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且成了国内各种钱生钱工具的根源。在这种情况下,资金流入股市岂能支持实体经济?更何况能够从股市上市融资的上市公司少之又少。其对实体经济支持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就当前中国股市的情况而言,促进中国股市发展是对的,促进中国的融资结构改善也是很迫切的事情。但是流入股市的资金是否说支持了实体经济则相当不确定的。还得对中国股市进行一系列的重大制度改革才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