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共赢经济学的感悟
廖仁平:PYN理论、财富仓库理论、社会系统悖论理论三大理论的探索者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不容置疑,资本不能创造价值,资本本身并不会构成对劳动的剥削,但是现实中,资本就存在对劳动的剥削。造成资本对劳动剥削的原因是因为现行经济制度给予资本无偿占用了自然界赋予全体人类的稀缺资源的权利。在物品价值方面,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只有在人人平等享受自然资源的权利的条件下,这一点才能在现实社会中表现出来。并劳动是创造价值源泉,资本和企业雇员共同提供创造价值的劳动,资本是过往劳动,雇员提供的是活劳动。但是只有在人人都能够平等享受的自然资源的条件下,劳动(包括资本)才能根据所创造价值的大小,获得其应有的价值。资本本身也是劳动,不会剥削劳动,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设计不科学,使有些资本可以通过控制稀缺自然资源剥削劳动(包括其他的资本)。”
我的感悟:基本同意这个说法。
“那么什么状态下才是社会利益最大化状态呢?每个社会成员都不存在被逼迫、被欺诈进行交换或付出时产出分配状态就是社会利益最大化状态。所以要实现个人利益、家庭利益、国家利益统一,就要需要法律和家庭道德伦理规范每一个人的行为,保障所有家庭成员之间人人平等,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这样情况下,个人利益最大化就可以等同于家庭利益最大化、国家利益最大化。”
我的感悟:基本同意这个说法。但请注意公共选择理论中的不可能性定律。即一般情况下,不存在全体一致同意的最优方案。
“所以需要有法律和社会规范来保障员工和经营者地位平等,在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建立一个自由平等交换关系。要建立科学合理公众性企业治理制度,保障股东与经营者之间信息对称,消除所有者缺位的现象。消除了外部性、垄断、信息不对称、奴役等问题,就能够实现个人、企业、国家利益的统一,这个时候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就会成为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动力。”
我的感悟:基本同意这个说法。理论正确,现实实践仍很困难。
“所以从人类产生以来,人们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探索自由平等社会规则,从氏族到部落、到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规则越来越自由平等民主,越来越有利于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
(我的感悟:共产主义最平等自由,最有道德,是应当最有效率的体制…但相关实践多以失败告终?方向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可以达成的最优均衡态…现实是合理的竞争激励,在达到共产主义最优均衡之前,尽可能争取帕累托改进,接受卡尔多—希克斯改进…)
我的感悟:共赢经济学中货币标准元以篮子商品为价值锚。
“通货膨胀是货币发行过多造成的,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货币发行过少造成的吗?但实际上通货紧缩与货币发行多少无关,是由于经济制度缺陷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造成。下面就对通货紧缩形成原因进行分析。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呢?共赢经济学理论认为社会贫富悬殊过大造成了消费不足,既然是贫富悬殊造成了消费不足,那么贫富悬殊到什么程度才会造成消费不足引起通货紧缩呢?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导致导致通货紧缩贫富悬殊呢?贫富悬殊到达什么程度会发生通货紧缩,是没有绝对数字标准。因为每个人是有差异的,有着不同消费储蓄习惯,所以只能给出一个定性分析。”
(我的感悟:定性分析结论正确,但不好用…)
我的感悟:共赢经济学货币理论缺陷很大,还不如单一规则。
“综上所述,400年世界经济发展史证明了只要破坏了社会的全面公平,经济危机就会爆发,只要实现了社会全面公平,经济就能健康快速发展。所以说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效率与公平是和谐统一的。”
我的感悟:同意!但具体操作时很难正确兼顾。
“积极财政政策的本质就是把富人的钱通过国债借给政府提前消费,但是长期国债的后果就是借新债还旧债,根本不能用来投资,最后政府没有偿债能力后,最后还是依靠中央银行发行货币还债。凯恩斯主义推行积极财政政策反而带来了通货膨胀、欧债危机这样的后果。政府进行大量公共投资还带来资源浪费的后果。凯恩斯主义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的反危机措施能够起到作用,从本质上讲,就是部分的解决了劳动没有得到其应得的报酬的分配不公问题。就是说凯恩斯主义的反危机措施不是因为凯恩斯的理论正确,而是这些政策瞎猫撞上了死耗子,撞上了那只部分解决了劳动没有得到其应得的报酬的分配不公问题。共赢经济学通过对价值源泉研究发现资本对自然资源无偿或者没有给其他人支付足够的对价也破坏了这个原则。”
我的感悟:分配不公问题不是死耗子,它普遍存在,所以凯恩斯的理论正确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虽然它也有不少问题。
“综上所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市场引导微观经济的分工关系,市场就是由一些基本经济规律组成,不存在有效和无效的问题,政府也是市场的主体,也遵循市场规律做事,但是政府又是一个特殊市场主体,其作用就是不断完善确保每个人必须先让给他人满意商品或服务才能获得应得报酬原则的制度规则,并维护这个制度规则。”
我的感悟:理念正确,但实际操作中为什么总难如人意?
“二是对于民生社会保障的养老、住房、医疗、教育、殡葬等正外部性事业,共赢经济学理论是从人生来平等,每个人应该平等享受一些自然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而不是因为这些事业具有正外部性。只需要政府提供资金,具体服务完全可以通过创新体制机制由市场提供。”
我的感悟:公共品国家财政招标购买,市场自由竞争性提供,这个模式早已经存在。我们要学习。
“把政府作为一种特殊企业,通过研究其组织运行规律,创新政府治理结构理论,在政府系统内建立政府获得报酬与其提供产品和服务数量质量相一致,官员的工资福利与其工作效率相一致的优胜劣汰激励机制,从而实现政府机构精简、官员清廉、工作高效、收支平衡。”
(我的感悟:相关部门多次进行过类似努力,效果如何?最后都不了了之…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公务员绩效是系统协同结果,很难具体量化到个人…只宜进行过程管理不宜进行结果评价…但这并不意味着绩效考核不重要不需要,这本身就是一悖论,其间度的把握难度很大,稍不注意就会产生逆淘汰…老实的干实事的因不会来事就是“行也不行”的人,而那些只会吆喝会来事的人则成了“不行也行”的人…反正我的体会就是这样的,目前的行政管理水平似难达到科学实用的标准…这些年,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政府机关绩效考核工作,努力使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定量化,但是都不是十分理想。)
“共赢经济学货币政策理论认为:中央银行只能通过再贴现再贷款利率调整、公开市场业务两种政策工具调控市场总货币供应量来稳定人们市场预期保持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达到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稳定市场预期保障经济发展速度和潜在发展速度相一致。运用存款准备金率政策、银行存贷款利率政策、信用管制政策、汇率政策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都是无效或者无法确定的。”
我的感悟:太定性所以粗糙,似难应用。估计没有一个政府敢试行。
“人生来平等就体现在每个人都平等地拥有和享受自然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权利,然而现实中每个人享受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在消耗资源时应该给社会支付对价——国家税收,这种为了实现人们起点公平而对每一种稀缺资源征收的税就是资源税。”
(我的感悟:资源税税理论述很合理,支持!但征较高的资源税是否利于经济,得实证支持,不能空想…)
“因此共赢经济学在这里提出一种取消一切年度财政预算计划,用税收百分比的形式把未来一年财政收入分配每一个单位或每一个人,只做年度财政收入支出决算的全新财政预算理论。”
(我的感悟:这样的理论与传统管理间的优劣对比是哪些?能定量分析吗?若难以科学定量,似也只好想想了…)
“而在新财政预算理论指导,各个机构收入与税收的比例是一定的,单位收入多少、个人收入多少与税收的多少属于严格线性正相关的关系。这种严格线性正相关的关系能够提高税收部门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其他监管部门积极性。用法律形式规定了各个部门资金分配百分比,减少了人为因素的作用,从而减少财政预算的随意性,减少财政预算中腐败行为,提高效率。”
(我的感悟:收入与工作挂钩的政策不可行!特别是公共服务,只适合过程管理,与结果挂钩的管理很危险…相关事业性收费与资金挂钩的探索已经失败…)
“综上所述,不是市场机制就是最道德的机制,而是在最公正的法律规则和道德约束下,市场机制就会引导人民行动达到最道德最有优效率的结果,否则就会是最坏的结果。共赢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只需要管制负外部性,对于所谓具有正外部的公共事业,只需要政府提供资金,具体服务完全可以通过创新体制机制由市场提供。首先市场机制导致分配不公是由于现行政策法律关于资源占用享用方面规定造成了人们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占用的不同造成的。其次经济波动和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及与此相关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等现象的出现都在于收入分配不公。因此,共赢经济学理论认为每个人应该平均享受各种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权利。怎么才能体现这种权利呢?就是政府通过征收资源税让多占用资源的人向少占用资源的人支付对价,再以社会保障的方式向每个人发放。”
“市场机制是一种客观存在,无所谓失灵与有效
市场机制就是资源在市场上通过自由竞争与自由交换来实现配置的机制,主要包括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平均利润率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基本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平均利润率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市场规律就跟万有引力定律、量子力学定律、相对论、能量守恒定律等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一种客观规律。所以市场机制没有道德不道德、罪恶不罪恶的问题,市场机制给人类带来利益还是灾难,关键是看人类制定的法律制度是道德的,还是罪恶得。政府负责维护经济社会环境,不是替代市场机制。。。”
我的感悟:理念正确,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干扰因素可能很多,进步的成本可能很大。
我的总感悟:中国当下,公有私有、政府市场、左派右派间的争议很多,也很热烈;政治经济格局等正发生较大变化…乱象较多,所以要改革的地方也很多。凌云看到许多问题且也有改革想法(许多人都在思考都在积极寻找对策),这是您有所见解的社会根源和个人努力结果。但您的共赢经济学理论基础中真正的新东西似不多,是前人理论成果的简单定性组合(共赢经济学相关观点散见于各种政治经济理论之中,共赢经济学综合之,特别强调平等、公正、和谐、共赢、共富等价值观…)且所论定性成份很重,没有量的边界实证及分析…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理论基本合符常理,符合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理念,但在中国当下的实际操作策略是否真的有效率,缺乏实践证明。
“而在新财政预算理论指导,各个机构收入与税收的比例是一定的,单位收入多少、个人收入多少与税收的多少属于严格线性正相关的关系。这种严格线性正相关的关系能够提高税收部门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其他监管部门积极性。用法律形式规定了各个部门资金分配百分比,减少了人为因素的作用,从而减少财政预算的随意性,减少财政预算中腐败行为,提高效率。”
(我的感悟:收入与工作挂钩的政策不可行!特别是公共服务,只适合过程管理,与结果挂钩的管理很危险…相关事业性收费与资金挂钩的探索已经失败…)
“企业利润来自五个方面:一是资产由所有者的劳动,投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劳动。二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劳动,经营管理是一种复杂劳动。三是通过占有稀缺自然资源,把大自然之功归于自己,实际上是资产所有者的投资决策这种劳动剥削其他人。四是通过垄断、商业欺诈、让社会承担成本等手段等方式获取超额利润。五是通过违法犯罪的手段获得非法收入。企业的前两个利润来源都是劳动,应该受到其他人尊重和政府的保护。中间两个利润来源都是由于社会制度设计缺陷造成的,应该被其他人谴责,并且政府应该改革经济社会制度,避免这种行为继续存在。最后一个利润来源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我的感悟:利润的五个来源分析,正确!最新颖之处也许是第三条,它是您的资源税的理论基础吧?
“综上所述,商品价值只有在平等自由市场经济中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政府所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创新制度和机制,建立让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的市场经济制度,并维护这个制度。”
我的疑问:此段似并未说清价值的本质,它只说明了价值的市场实现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