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歌十五年》之亮剑精神


取消反光板 太阳能行业大“革命”

2004年以前,太阳能热水器比现在的热水器多出一个部件――反光板。

反光板是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配件之一,理论上可以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热吸收效率。但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冬天积雪使太阳能负担过重,反光板蒙尘使反光能力低下,反光板兜风导致太阳能跌落伤人等事件层出不穷。然而市场已经接受了这一部件,广大厂商明知其弊却不得不使用。四季沐歌借“冰火2000”新品,做出一件让行业震惊的举动――取消反光板。

取消反光板在现在看来一切在情理之中,而在当时却是逆势而行的事。当时市场上所有产品都有反光板,而且也是重要的卖点。在企业里,除了徐新建和梁自全两个人同意之外,其余人全都反对。经销商也纷纷反对,他们说反光板能提高吸热效率,你取消了反光板我们怎么和消费者说呀?

但在这件事上,徐新建与梁自全的态度异常坚决,为了让这一举措深入人心,坚决贯彻执行下去,专门开办了学习班,为全国经销商“洗脑”,学习结束后还要进行考试,考试内容很简单,就是写出“为什么取消反光板的理由”,如果答不上来,继续留下来学习,直到真正领悟取消反光板的意义为止。有一位将近70岁的经销商,一连考了七次才过关。事实上取消反光板的产品推向市场后,销售不降反升,更没想到一年后,其他企业也纷纷效仿,几年后,带有反光板的太阳能在市场上消失,并成为行业标准。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举动在当时看来不亚于一场行业“革命”。

 

闯过黑暗之夜

    企业就像人一样,在成长路程中,总会经历沟沟坎坎,总会有跌荡起伏。有的安全跨过沟越过坎儿,有的跌倒了再爬起来,但也有的遇到麻烦就一蹶不振。情况相似结果却不同,很多在于心态、角度问题。四季沐歌在成长中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2005年发展势头正劲儿之时,突然接连遭受了两次打击……

中国名牌 榜上无名   

2005年 9月1日,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公布了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整个太阳热水器行业评选出7家企业。这是太阳能行业首次由国家相关部门评选,评选结果公布后,入选的7家企业,被形容为“七剑称雄”。这一评选实际上将太阳能热利行业3000余家企业进行了排名,这7家中国名牌企业被视为一线品牌。也就意味着太阳能行业从此开始步入到了由卖产品到卖品牌时代。

中国名牌产品是由“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以下简称“名推委”) 评选出来的荣誉称号。该称号的有效期为三年,凡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按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免于各地区、各部门各种形式的质量监督检查,对符合出口免检条件的依法予以优先免检、并自动列入“打击假冒,保护名优”活动中重点保护名优产品的范围。

在当时信息不对称的代,消费者非常相信政府组织的一些评选,具有很强的公信力。“中国名牌产品”犹如政府赐给企业的一把“尚方宝剑”,成为扩张市场,提升品牌美誉度的利器,当时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七家企业借势营销,获得快速发展。

“这次对于一个被誉为朝阳行业的太阳能行业来说,中国名牌的评出为首批企业带来了官方话语权,这一点对于其他品牌来说造成了巨大的沟通障碍,造成了心理层面的巨大杀伤。”有媒体这样评论此次中国七大名牌评选的意义。实事也是如此,四季沐歌人就有切身体会。

痛失“国家免检”

    雪上加霜的是,当年12月10日,在这个寒冷的冬天,“2005年国家质量免检产品”出炉,十二家太阳能企业榜上有名,但四季沐歌仍与此无缘。如果说中国名牌的评选是给几千家企业排了排座次,明确了七家企业在行业中的品牌知名度和地位,那么“国家免检产品”则享受到的是市场竞争的“特权”,也是对产品质量评判的最高肯定。

根据《免检办法》,免检产品获得的待遇是:在免检有效期(3年)内,包括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在内的各级单位均不得对其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在全国各个省均不得对其进行质量检查;无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在流通领域,均不得对其进行质量检查。相当于获得了“豁免权”。

但对四季沐歌来说,由于享受不到这种特权,就要不断接受各种检查,多了许多障碍,对市场竞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现任四季沐歌太阳能公司总经理杨斌当时是一名市场销售大区经理,他回忆起当时感受时用“真是割了一刀又一刀的感觉”来形容。

如何迈过这道坎

在市场上把北大技术这张牌打的那么响,技术说的那么硬,结果这两项评选双双落马。“简直是到了垂头丧气的程度了,业务员从市场回来,带回来的是一大堆的抱怨。”杨斌说。

最让人着急的是,朝夕相处的兄弟品牌这两大荣誉都获得了,眼巴巴地看着其凭借这两王牌在市场上冲刺,商一批批的招,订单一批批的签,货一车车的发,而自己这边面对的却是经销商一个又一个的抱怨,其他品牌则趁机来挖墙角,有的经销商开始动摇,渠道也面临流失。

   “难干啊,真的太难干了!!”近一年的时间四季沐歌弥漫的都是这样的情绪。时任销售部长的徐勇还曾一度下令,不允许再讲这些话,讲了也没用。不让讲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一个实际的问题就要马上去面对。年底是召开经销商年会的时候,公司现在这种状态怎么开?怎么向经销商交待?有什么好办法度过难关?这是一连串的问题。

    只有五岁的四季沐歌,遇到了成长中的第一道坎儿。在当时,每天都有新的企业成立,也有一个个企业倒下。这道坎儿考验着尚未经历过风雨的四季沐歌的定力。

     2006年经销商年会选择在北大召开,想用实事来证明企业的实力,并且徐新建在会上以“跳楼”的决心向经销商承诺2006年拿下中国驰名商标,以此稳定军心。就这样在“中国驰名商标”期盼中度过了一年。可到年底还没有能够拿到驰名商标的确切消息,年初的承诺如何交待?2007年又给四季沐歌出了个大难题。

 

高手“驾到” 

就在人心浮动时,2007年2月,李骏受命担任营销副总。“高人来了”当时从事行政工作的朱国庆回忆说,“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了李总身上。”

当时李骏是某营销策划公司的负责人,给大家的印象是不但英俊,而且思想超前,观点新颖,办事有魄力,策划能力强。徐新建动了拉李骏加的念头,决定放手一搏,让其出面扭转局面。徐新建之所以把宝押在李骏身上,看好的是他的经历。在这之前,李骏曾在海尔集团经历近十年的营销管理生涯,也从事太阳能行业多年,先后在几家企业担任高管,后来加盟营销策划公司,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企业已经到了危机重重的地步,别人都想出去,李骏却要进来,很多人不解。李骏后来坦言,当时人们之所以迷茫,因为他们都是当局者,而自己是旁观者,当局者容易陷入其中,而旁观者是看得比较清楚的。之所以接下这个重任,对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他来说,现在四季沐歌经历的这些事都是企业发展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就像一个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突然一下遇到好几个麻烦,很正常的反应就是束手无策。“这只是个挫折而已,并未伤筋动骨。”李骏说。   

“高人都敢进来,我们还怕什么”这是当时四季沐歌人的普遍想法。实际上李骏的加入给四季沐歌做出的第一个贡献就是稳定了军心。

一剂良方

要治病先号脉,脉号准了才能对症下药,才好药到病除。经过李骏的号脉,既然团队得的是“心病”,那么心病就从“心”开始治。

李骏认为,要想改变现在的局面,必须改变心态和思想,解开系在大家心中的那个结,便开出了“脑袋比帽子重要”的药方。他告诉团队,荣誉是什么?荣誉是形式,形式就是帽子。真正拼的是什么?拼的是经营者的智慧,而经营管理的智慧就是脑袋。

开会时,现场正好有个员工戴了顶帽子,李骏走上前,把帽子从他头上摘下来问“摘下来有什么感受”,回答说“戴的久了摘下来感觉少了点东西似的”,又问“影响你的生活吗”,回答“不会,适应后就行了”。

李骏趁热打铁,接着说“中国名牌也好,国家免检也好,都是一顶顶的帽子,可以戴上去也可以摘下来,只要脑袋在,可以戴的帽子多的是,可以选的帽子也有的是,这叫事在人为。”“再说全行业几千家企业,就这几家戴了帽子,其他上千家不也没戴上吗,不照样活的好好的。一顶帽子改变不了人的命运,但脑袋可以改变。只要大家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事不辩不清,理不辩不明。“脑袋比帽子重要”这一药方一下子戳到了大家的心坎上,顿时如糊醍灌顶,霍然开朗。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畅谈想法。有的人拍着大腿连连说“真是这么个理儿,真是这么个理儿”,有的拍着脑门说“以前咋就只知钻牛角尖,不知道拐个弯儿呢”,更有人提高了嗓门说“人活一口气,佛争一柱香。咱四季沐歌人不是吃素的,虽然这两个牌子没拿到,但只要做好产品、做好市场,就不怕得不到消费者认可。”

中医上有句话叫“通则不痛”,现在大家在思想上想通了,原来那种郁闷也随之消退,重新焕发出活力,卯足了劲儿要大干一场。

怎么干?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公司让怎么干就怎么干,坚决执行到底,用不着自己去杞人忧天,用不着去思前想后,只管埋头去干。

 

亮剑精神

    市场学就是战争学,市场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竞争对手就是敌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赢得战役的胜利。

   “既然已经时不我待,就要打一场非常规战争。”在李骏的脑海中,市场早已变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2007年,恰巧一部叫《亮剑》的电视剧正在热播。这部作品开创了全新概念战争小说的先河——“市场化风格的战争故事”,一经播出就博得了广大观众的称赞。李骏也被深深吸引。 

剧中主人公李云龙原是新一团团长,以作战勇猛而闻名部队。另一支部队独立团在一次战斗中损失惨重,上级派李云龙接手独立团。李云龙接手独立团时,对内面临的是士气低落、兵员缺编、武器短缺的景况,对外面对的敌人都是最精锐的部队,不管是日军的还是国军的。

    此时的李骏面对的形势与李云龙颇为相似。在观看到某段剧情时,李骏犹如身临其境。不是吗,因为错失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整个团队士气还没振作起来;不是吗,整个团队加起来尚不足50人;不是吗,要想从凤尾变为龙头则面对的是综合实力百倍于己的强大对手。

   “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要敢于亮剑,要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李云龙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豪言都说到了李骏的心坎里,产生了强烈共鸣。

   “要像李云龙那样去战斗。” 一旦统帅的意志确定下来,将坚不可摧,也将影响整个团队的精神面貌和士气。从这一刻起,四季沐歌播下了“在战斗中前进”的火种。

 燎原之战 问鼎中原

2007年,四季沐歌团队迫切需要在市场上打一场漂亮的攻坚战,一则通过战绩进一步激发斗志,增强信心,二则通过树立标杆,以点带面,影响全国市场。

决策者们经过权衡利弊之后,做出重大决定:集中兵力,拿下河南!

全国30多个省市,为何把这场攻坚战放在河南呢?决策者们主要基于以下四点考虑:

河南是中原腹地,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它可以辐射到周边省份;第,河南拥有1亿人口,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乡镇多,人口密集,市场潜力大;第三,当地品牌较弱,进入河南市场的其他竞争品牌也都不强势,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在其他企业尚未把河南做为主攻市场时,先下手为强,成功的机会更多一些,付出的代价会少一些;第四,山东、江苏、河北等地都有很多强势地方品牌,并且已经做大做强,一时半会儿很难撼动他们的地位。

河南攻坚战进入战前动员和筹备阶段,由时任河南大区朱传军担任前线总指挥,公司下达指令各部门全力配合,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力支持。

7月初,组织河南的100个经销商聚在南阳开誓师大会,徐新建、李骏共同出席,对这场战役进行督战。誓师大会上提出了“1+10全工程”,喊出了“50万脱贫、100万致富”的战斗口号。

大战未发,舆论先行。活动之前首先在河南影响大的报纸《大河报》上打出了一个半版的题目为《百舸争流 定鼎中原》的广告和新闻稿如此大篇幅的活动宣传,在《大河报》十几年的发展史上十分罕见,非常吸引眼球,据《大河报》工作人员介绍关注度创下纪录。

毕竟是第一仗,经验尚有不足,一开始强力推行建立“全副武装”的专卖店遇到了麻烦,顾虑到投入与产出能否成正比,一些经销商出现了畏难情绪。前线指挥朱传军立即改变策略,先从市场基础相对较好的南阳和信阳开始进行定点爆破,组织精干力量帮助这两地的经销商按照标准建起专卖店,店建起来后,又马上搞促销活动,帮助和指导他们卖货,就这样,一个商一个商的进行传帮带。通过树标杆,做示范,“全副武装”的专卖店迅速普及起来,各种促销活动也成为常态。

经过一年时间攻坚战,到2008年发展到了近千家经销商,平均每个经销商底下有十个分销商,销售额达到了1个亿,到2009年近2个亿,面对累累战果,团队士气大振。同时以河南为样板,提炼出成熟的销售模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式;以河南为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了一套训练人才、复制人才的模式,然后把培养出的人才放在别的市场,促进全国市场的快速推进。

“河南经验”让各地获得了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他们也立即行动起来。

    广西荔浦县经销商古书参,用一年时间,将当地已做了三年的第一品牌拉下马,让四季沐坐上了头把交椅。当初对手的不可一世,如今已经是深深的敬畏,老古说:“没有打不下的飞机,除非它不是飞机!”

    湖南衡东县经销商在与竞品的对抗中,区域经理集结湘南区经销商车辆优势,现场礼炮轰了一天,致使对手仅售3台,以603大获全胜,湖南一场标志性事件,被戏称“炮轰门事件。(待续)

 作者简介:庞国军 太阳能光热产业资深观察员,太阳界智库品牌总监,太阳界新闻社社长,长期致力于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和清洁能源企业品牌文化研究,担任《太阳能光热蓝皮书》等多项产业报告的主笔或起草者。积极倡导“没有传播等于没有发生”品牌理念。策划和著有《千万大商》《追日》《太阳雨策略》《夏博士说理儿》《大道无形》《1+1=11》等多部作品。《劲歌十五年》是历时10年,深入四季沐歌进行跟踪研究后的集成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