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带来的营销启示(五十一)


  小故事带来的营销启示(五十一)

                                        魏长永

     本地是全国最大的太阳能生产基地,每天有几千台太阳能发往全国各地。太阳能技术几十年不更新,导致价格信息日渐透明,行业利润稀薄。孟厂长的企业也遭遇这种困扰,赢利是越来越难。

      孟厂长不是不想产品升级,只是行业内缺乏创新表率。能从白手起家购件组装开始,到现在拥有配备齐全的全部件流水线生产,用尽了十几年打拼的全部积累。孟厂长不羡慕那些靠烧钱做广告成名的名牌,认为那样不值得。抵御价格穿帮的唯一出路,就是靠规模经营。

     近来,多有太阳能工程招标,很多企业望而生畏,一是垫付资金太多,二是价格太低。有人算过,除去费用,一只价值一千多元的太阳能的净利润不足十元。一旦出现残次品,后果可想而知。吃饭的时候,孟厂长都在对比着桌子上的菜肴,哪一盘菜超过了卖一只太阳能所赚的钱,能省就省。一次孩子集体出游,需要交一百元的费用,他都拉下脸来,问老师是否可以卖给学校十只太阳能,顶替孩子的费用。 惊讶的老师半天没说话。

    孟厂长咬着牙一如既往地投标,设备不能闲置。有标必投,有价必竟,他也由此得到一个绰号“标王”。

太阳能生产设备较强的专用性,限制了企业改行的可能。订单就是企业的救命稻草。招标的企业有恶意压价的习惯,成本价已经构不成一道防水墙,剩下的后事有愿意中标的企业自理。

能节省的费用都省了,再也找不出可以压缩的空间来应对低于成本价的销售。一只太阳能,表面能看到的支架、集热管和水箱外壳,都必须严格按照合同定做。隐蔽的部件只有内胆和保温。替换保温材料,因为太费人工,不可取。只有在内胆材料上做文章了。常规的不锈钢太阳能内胆,厚度在一毫米以上,减少一点厚度,只要保温足够瓷实,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

咨询不锈钢供应商得知,果然有薄一点的材料可用,这次完成了这次招标工程,不但不亏,而且少有盈余。

接着后来的招标价格更低,孟厂长如法炮制,只是采购的材料更低级了,依照成本价格推算,太阳能内胆厚度要控制在零点三毫米以下,否则,整只太阳能销售就会亏损。

事情的发展在预料中,又出乎意料之外,一次最大数额的招标工程中,出现了个别太阳能水箱漏水现象,本来是应该更换了事,偏偏赶上315打假,电视曝光,产品全部报废,还要接受处罚,孟厂长多年的辛苦经营成果就这样毁于一旦。

营销启示:

第一 无论大环境怎样恶劣,处境如何无奈;挑战质量底线,都是趟雷区,不爆则以,爆则难保全尸。

第二 一个缺乏创新的行业,永远难觅可观的利润。基础设施投入越多,沉没成本越大,越不容易跳出来。

第三  规模经济的反面还有个规模不经济的状态,分水岭在任何时候都存在。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