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思维需要用东方智慧解读
李华新
现在网上对于习近平主席引用易经的那句话,有了不少的解读,因而也是的人们再一次对于中国古老智慧的解读,用于当下最时尚的互联网有了新的感触。
互联网是覆盖全球的网络,互联网治理离不开全球各国的努力,习主席也都曾经谈到过要摈弃这种冷战思维,尊重网络主权,尊重各国的文化差异和互联网管理政策。我们这次世界互联网大会就是全球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建设网络命运共同体,这就是前提。所以我们所建设的互联网是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互联网。
而对于如何使得互联网那个更好的发展,显然再用冷战思维是不行的。而且是用那种零和博弈来解读互联网其实真是挺没有智慧的。因此如何使得互联网真正成为一个超越不同价值观和不同民族宗教的理性工具,为为人类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也许今后文明用以载道的工具就是互联网。
而这就需要东方的智慧,以和为贵,是互联网治理的内在要求,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还有孟子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是指在多样矛盾的差异中实现统一,和谐发展中求和,开展竞争。
1949年,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一个概念,认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在不同的古文明地域,出现了一大批充满终极关怀的精神导师。本世纪之初,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汤一介先生,抛出了一个关于“新轴心时代”的哲学命题。他说当今世界多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2000多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人类文化正在进入或者即将进入一个“新的轴心时代”。那么在新轴心时代,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或将在世界文明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毫无疑问,现代文明的快速演进,与一波接一波的技术革命密切相关。今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极大缩小了地球上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距离。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必然会形成更多基于文化与价值观的共识。
静下心来,聆听来自乌镇的声音,了解人们对于互联网的解读,尤其是需要当下你去一代对于互联网的认知,会感到这是一个需要用新思维来重新认识互联网的时代,而互联网思维中的共享意识,应该成为今后双极、多机时代的一个发展的必然。
(济南 李华新)